第654章 重炼地水风火(2 / 2)

无限道武者路 饥饿2006 4303 字 1个月前

说完这句话后,由生命之树以及亚当一指为核心的亿亿兆兆神纹回路开始如果无穷无尽的潮水一般,向着六角轮盘、向着道师、力将等六人,尤其向着轮盘中间的“天眼”蔓延渗透。

分门别类提取苍生之念,再炼化成各种神道法宝,这对於同样擅长神道的亚当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齐腾一竟然以此炼化出一种可以深入全面的干涉规则本源的法宝,这就很不简单了。在亚当看来,其中已经涉足了人道与天道交汇的重叠领域,某种被称为“文明之理”,连他也只是略有所知的异常深奥玄妙的概念。这么重要的知识,如果能够从对手身上弄到,甚至比这一局棋的胜负还要来得重要reads;!当然相比之下,那艘满载智慧棋灵的金色巨舟趁着时空稍为恢复正常的间隙飞出了棋枰世界之外,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一时间棋枰世界的原有规则禁制、生命之树对规则的篡改与破解、“天眼”对规则的修正与补丁交相冲突倾轧。整个世界的物理法则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光线扭曲起伏,明暗不定,重力时大时小,有时彻底失重,有时以数倍重力降临。海潮时而暴涨到淹没整片大陆,时而一退千里露出干涸的海底,流星如雨般轰落大地,大陆架龟裂破碎,熔岩遍地流淌,空间扭曲动荡,时光时快时慢甚至时而倒流时而跳跃……整个世界仿佛已不再真实,而是呈现出一种噩梦般的虚幻感。

不过一片混乱动荡中,生命之树尤在不断成长壮大,随着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生灵都彻底灭绝,它们的生命与灵魂全为生命之树鲸吞汲取,成为其成长资粮。除了已经随金色巨舟逃出这片天地的棋灵之外,哪怕之前被奈何忘川冲洗刷落的灵魂,也被生命之树从天地间重新吸回。生命补完,众生一体!所以随着时间推移,生命之树必定越来越占尽上风!

在一派末日噩梦之中,道师的笑声郎朗传来:“各位,既然妖魔邪法无边,天地沉沦不可挽回,我等何不索性重炼地水风火,还一个郎朗干坤!”

“什么?”亚当正错愕间,就见六角轮盘以及居中的“天眼”在电花火石的一瞬间彻底崩溃瓦解,由於“天眼”已与生命之树乃至棋枰世界本源密切相连,这一崩溃,竟然引发了一阵连锁崩溃效应,整个世界在这一瞬间彻底错乱,出现一种随时会彻底毁灭崩坏的势头。

虽说如此,不过也正因为棋枰世界的禁制已被彻底搅乱,亚当也通过生命之树彻底掌控住这个世界,只要不到一秒,就可以运用远远超出这个世界的无限力量将一切毁灭势头都镇压下去。

然而就在此时,一点深红火焰,从棋枰深处爆发。

只是一点火焰,却仿佛渗透凝聚了亿万死亡生灵的怨毒、不甘与诅咒,沟通了这一片天地的无尽死气、阴气、秽浊孽煞之气,以一种不把整个世界彻底燃成灰烬就绝不罢休的势头,疯狂爆发开来!

齐腾一取材人道,三百年间炼化诸物中,不仅有苍生杂念逝念所聚的奈何忘川,苍生救赎希望所寄的金色巨舟,苍生认知与智慧所凝的“天眼”,还有一直深藏地脉关枢,苍生死气怨念与无穷业力所聚所凝的一点劫火,当干坤倾覆,生灵尽灭之刻,这点劫火的威力就会摧上巅峰,并趁着旧有规则崩溃,生命之树将要鸠占鹊巢的世界最脆弱一瞬,一举爆发!

於是,在诸多观奕宗师的众目睽睽之下,只见“天演棋枰”先是像塞入一个不大不小的炮仗一样一下炸暴,原本举止若定,谈吐自在的亚当伸出的一手像触电一样缩了回去。不仅如此,他的食指已经少了半截指头,剩下半截还在冒着缕缕黑烟。

虽然不到一秒之内,他的食指就重新长好恢复原状,但是一丝尴尬已经不可避免地挂在亚当脸上。

而另一边,除了一只飞蝉大小的金色飞舟投入齐腾一眉心之外,还有五道尤为显眼的星火也一起没入齐腾一眉心。原来齐腾一不仅将所能接走的智慧棋灵一股脑接走,甚至他化身道师的神念还在最后一刻不惜燃烧粉碎,冲开棋枰的残存禁制以及生命之树的阻挠,撕裂虚空将启帝、力将、鬼王、兽尊、不老仙翁五大棋灵一并送走。

虚空之中,隐隐传来千万棋灵共同发出的一声嘲笑:“九指妖魔,果然皆是一脉相承,一样伸手必断指!”

随着所有棋灵都投入灵台六道世界,这个只是虚幻的世界多了一份真实的亘古洪荒,多了三百年沧海桑田人道变迁,多了人文、技术、道德、律法、族群、主见、信仰、修行、征战、斗争等等共同演绎一部壮丽史诗……凭着消化着这五天对弈的收获与感悟,齐腾一距离七重雷劫又近了一大步,而当他正式渡过七劫之后,这些棋灵甚至都可以化为真实存在,乃至他们在棋枰世界曾经拥有过的力量与境界都可以真实再现出来!

与此同时,三大七劫鬼仙的神念降下,天地万物都化为一片混沌的天演棋枰重新分化地水风火,天地重分,日月星辰山川河岳再现,一切都还原到最初状态。

经过五天五夜,一场漫长的对弈终於告终。一局下来,齐腾一收获了众多棋灵,却损失了一个神念,虽然只这是他不到万分之一的力量,不过在他渡过七重雷劫前却无法弥补。而亚当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收获,还损失了半个指头,不过却在转眼间就可以自我痊愈。

一丝尴尬稍纵即逝之后,亚当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平静自若,一丝微笑重新挂在嘴角,这不是伪装,而是表里如一。对於他来说,这一局棋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充分展示了他所要展示的东西,更在对弈中摸清了对手的许多底细。

对於齐腾一这种手段驳杂的对手来说,弄清楚他到底有几种关键杀手鐧无疑是很重要的。现在看来,对方在最后关头所展示的念头长河、因果怪风、金色巨舟、六角轮盘、天眼以及灭世劫火,即使还不是对方所有压箱底手段,也该不远矣。尤其最后两者,应该是属於对手底牌中的王牌!

而最重要的是,对手在最后关头不惜粉碎神念也要营救五大棋灵,让自己本该稳赢的局面出现可争议的做法。如果亚当在此之前对齐腾一真的完全没有一点了解,或许还要怀疑对手另有目的或者故意误导。不过自己好歹在进入主神空间前就已了解了这个人,如今看来,这个人的秉性真的没有什么改变。

相比底牌不多却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自己还是喜欢底牌虽多却作风始终如一的对手多些!

……………………………………

“我欲直入深海,猎杀七首、八首海蛇,一举夺取试炼桂冠,不坠青龙军之威!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见王宗超沉入海中不见踪迹之后,郑吒立即向随行而来的灾厄神君拓跋难询问道reads;。

灾厄神君面容苍老而阴戾,目光阴暗却又不乏睿智,只听他不动声色缓缓回道:“此地先天劫煞之气弥漫,染之难解,中之无救,虽地仙亦不能等闲视之。老夫虽修灾劫之道,却只是天灾人祸一类后天灾劫,不好说抵御得来这股煞气。要炼御煞之宝,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若小友一意深入险境,只能不惜耗损真元,用上一时三刻替小友施御煞之符,虽聊胜於无,却仍难保万无一失。”

炼气修真之道,具备人、鬼二仙所无的炼煞为罡能耐,所以眼下这处绝地对於灾厄神君来说称得上是一块难得的修行宝地,若有合适的材料,他甚至能够收集都天神煞炼制成都天神幡之类法宝,甚至从都天神煞之中参悟更深层的劫煞奥妙,炼化部分都天煞气为己用。某种程度上,蒙恬之所以派他随同,就是看中他这方面的特长,有意让他试上一试,若能干出点名堂,在仙秦的地位立即可以扶摇直上!

不过要做到这一切,除了必需的资源之外,前提需要时间,而且是起码数百上千年的时间。这也是修真的一大特点——急不来。哪怕眼下炼制最简陋的御煞之符,也都需要耗上不少时辰。

郑吒原本就想找理由甩开他,闻言当即回道:“两天之后试炼就结束了,哪还能容得慢慢等待。既然这样,先生就先在这里炼符准备应急,我先入海一探虚实。顺便还请先生替我好生留意白虎军那姓宋的,这家伙看该是一名强劲竞争者。”

说完之后,郑吒直入深海,虽然越往下潜,水压与潜流越来越强劲,但他虎魄刀罡护体,水力在作用自己体表之前就已尽遭粉碎,连无所不在的都天煞气也能粉碎大半,只是还能不是感到有丝缕煞气入侵,无法彻底拒之门外。不过除此之外,他的每一个细胞又不断爆发正方对冲的湮灭粉碎力量,将入侵的残余煞气也一并粉碎。这一招连王宗超的混沌原力都能粉碎,比人仙以气血震荡炼化入侵煞气还要霸道彻底得多!

“四首以下的海蛇基本只是碎料,就算弄一堆回去也刷不了多少功绩。五首、六首海蛇,才算有些分量,不过基本要深入海中才有可能捕猎到。而七首就已经是决定性的,不过能否猎到真要碰碰运气,至於八首……和老王联手或许有希望,不过会不会太夸张点……”

在前来的路上,郑吒已读过这种因相柳之血而衍生的多首海蛇资料,它们每多一首,就会增加一种属性的毒素,前三种毒性分别腐蚀毒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并能借对应形态物质散布,第四种毒素则是能量形态,能借声波、震波、热量等能量散布,变得诡异难防许多。所以对於有经验的猎蛇人仙来说,一到三首的海蛇不足为患,但四首起就要小心对付。 不过四首海蛇这种可以借动能传毒的属性也被人仙学习参考,所以人仙三十六雷法中有一门称为“玄阴毒雷”,其特殊的震劲到处,甚至可以让对手的血液骨髓凭空生成毒素,忽然暴毙或者过些时日再悄然死去,堪称奇诡难防reads;!

而五首、六首海蛇,各自增添了一阴、一阳两级属性的毒素,不需媒介,只需阴阳两极相生相对,就能借影响一极而给位於另一极的对象下毒,比如从光到暗或者从暗到光,或者磁场两级,毒素更近乎一种概念意义,厉害非凡!

这也罢了,真正厉害的是七首海蛇,它的毒素已经能直接毒毁空间界限,凭着奇毒在虚空中腐蚀出一个个可以任由穿行的洞窟,凭此跨越虚空来去自如,或攻或逃,皆难测难防。加上它的灵智已经颇高,成功猎杀的记录实在是屈指可数。如果郑吒能够弄到一只,基本已经能够确保胜出了。当然由於天神队的存在,最好还是弄到两只比较保险。

随着郑吒继续下潜,他很快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哪怕他可以抵抗水流水压以及都天煞气入侵,但深海的“能见度”也未免太低了,除了几乎不存在光源之外,都天煞气的蒙蔽感官,也让四阶的敏锐知觉趋於失灵。

对此,他只能不断震动手中虎魄,一种超越了普通人肉耳所能捕捉的特殊刀鸣顿时四下传播出去,遇到异物后再反射回来,就像声呐一样侦测四周情形。

“找到了……五首海蛇!”

发现了首个有价值的猎物,郑吒立即挥刀杀上……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