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东关(2 / 2)

秦楼春 Loeva 1955 字 3个月前

赵陌心里清楚,他忍不住远远地多看了秦含真几眼,方才跟上秦简的脚步,匆匆往城中走去。

秦含真并不知道赵陌方才在瞧自己,她正把双手缩在袖子里头,心里嘀咕着码头上风挺大,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要是再晚上十天八天,天儿更冷一些,说不定她就懒得上岸去逛了呢。

秦柏扶着牛氏走了出来,他二人如今也换了一身衣裳,全身遮得严严实实地,尤其是牛氏,直接换了初冬时节穿的棉袄,就是怕出门会吹着风。她其实觉得丈夫秦柏还有心腹虎嬷嬷太过小心了,百合百惠与魏嬷嬷也不肯站在她这边,才使得她需要穿得这般笨重才能出门。不过说实话,她心里对丈夫的关心还是很受用的。

秦柏带着家眷出行虽然低调,但排场一点儿都不小。周昌年与虎伯走在前头,秦柏、牛氏拉着孙女儿秦含真跟上,青杏陪着秦含真,左右还有魏嬷嬷与虎嬷嬷带着婆子们随侍,后面再跟了十来个家丁、长随。年轻的丫头们倒是没几个跟着出来的,也是怕生事。

他们先坐了车,没多久到了东关街,方才下车慢慢逛去。这里各色店铺都有,陆陈行、油米坊、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香粉店、豆腐店、酱菜店、糖铺,绸缎庄子、布庄、首饰行、鞋子店、帽子店、绣坊、南货店、文房铺子、古董行、玉器行、漆器作坊、瓷器店……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

秦含真跟着祖父母一路逛去,耳边随时有青杏做介绍,前头还有自家祖父秦柏做说明,还真长了不少见识。

比如她是到今日才知道,“陆陈行”原来就是粮行。所谓“陆陈”,其实就是指六种隔年生的粮食,要入“六坊”,也就是小麦入磨坊、元麦入糟坊、大麦入糖坊、菜籽入油坊、蚕豆入酱坊、豌豆入粉坊。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陆陈是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和芝麻这六种粮食,因为都可以久藏,所以被称为“六陈”。秦含真也不知哪一种说法才是对的,反正陆陈行就是卖粮食的就对了。

扬州香粉十分有名,牛氏虽然很少关注这些,但买些回去做礼物也不错。青杏为牛氏介绍了几款适合有年纪的太太们用的保养品,秦柏也怂恿一番,牛氏便搜刮了不少东西回去。

糖铺子里很有些北方人们没吃过的糖果品种,秦含真看着好奇,每样都买了一些,打算要送一半回京城里请堂姐妹们分享。

绸缎庄和布庄里的衣料子,许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新鲜花色,牛氏看着就有了购买的欲望,给自己添了两匹,给丈夫儿子各添了四匹,再来八匹打扮孙女儿,连秦简与赵陌都没落下。周祥年不得不打发人把买下的东西先送了一批回船,否则一会儿随行人员就没有空余的手能拿东西了。

秦柏往文房铺子里转了一圈,买了几样精致的文房用品,预备送人、赏赐晚辈以及自用。他又往古董铺子里转了一圈,但出来时两手空空,倒是在隔壁的漆器作坊里买了几个小玩意儿。

午饭他们是在东关街上的饭庄子里用的。眼下大闸蟹正当季,他们叫了几笼,伙计们送蟹上桌时,配上了精致的铜制蟹八件。秦含真早有耳闻,却还是头一回用这个。多亏有祖父亲自示范,青杏也是内行,从旁指点了她不少。一顿饭下来,她也可以象模象样地摆弄这些复杂的小工具了。

大家都吃得挺开心的。不过牛氏有些嫌麻烦:“这劳什子东西,吃它一个,倒要费上半天功夫。”她更喜欢煮干丝、五香茶干什么的,也夸店家的老鹅做得好。从饭庄子出来,她便带着人去了酱菜铺,搜罗了几样吃着不错的酱菜,预备在船上伴饭。

众人在东关街逛到太阳西斜,方才回转船上。随行的人员又捧了满手的东西。秦柏祖孙三人都挺满足的。这一天吃了又玩了,还买了不少纪念品和礼物。虽说没能多逛一些地方,但收获还不错。

就是有点累。

回到船上后,牛氏便嚷嚷着腿酸,扶着虎嬷嬷她们回舱房去了。今日买了不少东西,还是分拣整理一番呢。秦含真拉着青杏,笑嘻嘻地也回了房。方才在外头不方便,如今回到自己地方了,她想要好好尝一尝青杏大力推荐的董糖,不知是不是如青杏说的那么好吃。

秦柏那里,却又迎来了面带不悦之色的沈太医。

沈太医也上岸去逛了半日,只是比秦柏等人早回来一会儿。但就是这一小会儿,却令他更不高兴了。因为黄晋成也回来了,还多带了一个人回来,如今就安排在他船上。

这人据说是黄家族人。若黄晋成纯粹是要去金陵赴任,带上个族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於这支身负秘密任务的船队而言,那名黄氏族人,却完全是陌生面孔。

沈太医不满的就是这一点。黄晋成到底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