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向几名江湖人说道:“带回去,给我仔细审审。”
这几人说道:“是。”然后拖着刘余年离去。
一番搅攘之后,朱雀才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谁是凶手,一时也没有想到找出凶手的办法,所以尝试着随口问他们几句话,向从中找到破绽。他再次对钱士杰说道:刚才出手实在冒犯了。”
钱士杰问道:“为何针对我?”
朱雀说道:“在你之后,只有周无双和李英凤,这两人携手跟着二皇子,自然不会是凶手,外人想要买通,自然只会挑单独行事的人下手,因为就算不成功,暴露的机会也会减半。”
朱二怀疑地问道:“刚才看你问的问题有模有样,不会都是扯的吧。”
朱雀说道:“当然不是,比如我让赵胜张开嘴,就是看看他牙齿上有没有食物,一个人想要暗算主子,总不会这么专心地吃喝,看刘余年这小子的手时,我发现他的手上有一块凹印,第一眼看去,有些像筷子硌出来的印子,但是咱们用的筷子都是圆的,这凹印却是方的,我兀自不能肯定,只是其他人的怀疑比较低,比如这位关辛丑仁兄,他平日用狼牙棒,外出携带铁鞭,像这样的好汉,又怎会用这种细腻的暗器呢?轻重武器难以兼得,很难有人既大开大合,又细腻无论。”
众人这才叹服。
朱雀又说道:“这位钱兄,我故意跟他说前面的人都不是凶手,他的神色并没有什么变化,非常镇定,等我偷袭钱兄后,曾暗中留神刘余年的眼色,他眼中竟然有一种释然的喜悦之色,而且在那时候,我就知道钱兄不会是凶手了,因为凶手不会对我没有防备,而我一向刘余年出手,他立刻露出破绽,我也跟着醒悟,他受伤的凹痕,是掀动机关留下的印记,能够发出这么迅疾的暗器,而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能说明,这是机关所为。”
他看着手中的这个精巧的机括,仔细看,发现里面刻着一个胡字,他将机括递给朱二说道:“这是关中巧匠胡不工所做的暗器,这个胡字是错的,月字里有三横,这是以前以为朋友告诉我的,这小小的一个机括暗器,价钱可不低啊。”
这个朋友自然就是常满丁了。
朱二接过这个机括,看了一会,脸上的神情变得非常难看,此次若非朱雀相救,恐怕已经被人暗算得手了。
朱雀问道:“我感到奇怪的是,此人为何在这里动手?为何在我面前动手?”
朱二解释道:“他们平日不在我身边,我只有出宫的时候,才带着他们,没想到这竟然给朱三留下了可乘之机。”
朱雀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朱三所为,不是别人?”
朱二问道:“除了他,谁还会这么急着想要我的命呢?对了,为何此次只有你一人,你其他的朋友呢?”
朱雀说道:“他们去了天津卫,去对付那些东瀛人。”
过了一会,押送刘余年的几名江湖人匆匆赶了回来,朱雀奇怪难道这刘余年这么快就招了?这么一来,朱二就可以跟自己的父王告状,有了大活人的证据,朱三怎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可是这些人的脸色非常难看,他们赶过来对朱二说道:“这刘余年趁我们不备,咬破了嘴里暗藏的毒饢,自尽而亡。”
朱二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太过失望,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他对朱雀说道:你看到了吧,他们的手段有多么毒辣,多么不择手段,我看朱三收买刘余年,不仅是利诱,而且威逼的可能性更大,否则他何用自尽呢?
朱雀点了点头:“你的宅子被朱三霸占了,你在宫外还有什么地方去呢?”
朱二说道:“在京城,我有好几处地方落脚,这个你不用担心,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呢?是去天津卫找你朋友,还是?”
朱雀心中想到自己还是多虑了,身为皇子,多有几处宅子,又有何稀奇?他看到朱二眼中满带期盼的眼神,忍不住说道:“既然你身处危地,我去哪里都不放心,不如就跟着你,看看能否找到机会,找到击退朱三野心的法子。”
朱二闻言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说道:“他的野心不会熄灭的,不过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放心得多了。”
朱雀想起宜宁公主来,苦笑无言,自己既然答应了帮她哥哥们,自然不能让朱二受到什么伤害,可是他心中惦念的,却是在天津卫对付东瀛人的汪九成等人。
天津卫,大直沽,观旭台。
观旭台东临大海,只听其名,便知道,在观旭台可以看到大海,以及大海的日出,而观旭台并非只是一个台子,而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天津卫之所以名为天津,乃是天子渡口之意,大直沽更是早於天津,是当地人最早聚集的地方,当地谚语有云: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台子高。古庙,自然是指这里的人多信鬼神,最多的当然是海神,烧刀子不用说了,虽非好酒,却是十分有名气的一种酒,而台子高,指的就是这些村子,多以带着台的名字命名。
如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南西北台等等,说明其地势高,而观旭台便是其中地势颇高的一个村落。
之所以提到这个观旭台,是因为汪九成和伏缨等人早就来到了这里。
到这里来,还是伏缨提议的,朱雀无缘无故失踪,汪九成发动了全城的丐帮弟子寻找其下落,却无半点踪影,却在无意中得知,天津卫将有一批东瀛人前来,他们都知道东瀛人不怀好意,便决定过去看看,同时,伏缨想起自己和燕七以及刘苏儿曾被东瀛人迷晕后,掳上大船,朱雀会不会也是重蹈覆辙?
因此,他们便来到了天津卫,而据天津卫的丐帮弟子所言,还没有看到东瀛人的踪迹。
或者他们来早了,这些东瀛人还没有上岸,因此他们便歇宿在观旭台,准备阻击这些东瀛人。
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都绝非好意,东南一带的百姓称他们为倭寇,并非没有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