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东南形胜(1 / 2)

江湖尘事 江南剑 1671 字 1个月前

根据沿途丐帮不断传来的消息,刘苏儿和梅嫽根本不用费什么功夫就能轻易追踪到洛寒霜,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怀疑洛寒霜是否在故布疑阵,其实并不是向这个方向去的,可是和他们接洽的丐帮弟子又都言之凿凿,让他们不由得不信。

这天,两人跟着洛寒霜的线索来到了大别山下的六安州。

六安到了本朝才废县为州,州城的规模仅比普通县城略大,这一带大多都是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刘苏儿沿途打听,才知道他们来到了大别山北边的山脚下,这大别山名称由来也颇为有趣,传闻当年汉武帝从这里经过,准备前去祭祀古南岳天柱山,当他登上附近最高的山峰,南北相望后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果别於他山也!”这句话被史学家司马迁记录下来,此后大别山名声大噪。

刘苏儿走六安的街道上,眼看着天色将晚,便同梅嫽说道:“咱们找个地方歇息,明日再走吧。”梅嫽答应下来,两人在旅店安置了行李和马,然后找了一家饭馆吃饭。

刘苏儿见梅嫽精神不错,忍不住问道:“这几日走得辛苦了,不过我见你心情还好,不知是何缘故?”

梅嫽拿出一张简略的地图给刘苏儿看:“你看,咱们顺着那洛寒霜走过的地方一直向东南方向走,怕是要不了几日咱们就到了家了。”

两人居住在扬州,刘苏儿顺着她指出的地方,精神也是一振:“不过他的目的看着也不是扬州,恐怕是江南胜地,这小子多半是游山玩水来了。”

梅嫽点了点头:“这么推测,洛寒霜并非是狂妄得没边了,而是的确来自偏僻之地,听说边疆之地的人经常羡慕中原花花世界,多半都在江南一带。”

刘苏儿问道:“这是为何?”

梅嫽说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么?”

刘苏儿又问道:“听过什么?”

梅嫽说道:“北宋时期,大词人柳永作了一首词,名叫望东潮:东南形胜,词中说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你倒说说,这首词里说的是什么地方?”

刘苏儿想了想,然后回答道:“苏州?”

梅嫽笑了笑,却非是取笑,她说道:“你能想到苏州,已经很接近了,人们常说尚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和杭州原本是不分轩轾,不过既然说了钱塘自古繁华,指的自然就是杭州了,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指的也就是西湖美景。“

刘苏儿说道:“我想的却是苏州旁边的太湖,原来是西湖,梅嫽,你懂得真多。”

梅嫽说道:“不是我懂得多,是你懂得太少了,这些都是书上写的,你多读些书也就知道了。”

刘苏儿点了点头,忽然又神色黯然地说道:“我年幼之时家境贫寒,甚至连填饱肚子也有所不能,更别提去什么学堂读书识字了,略大些又遇到了旱灾,父母带着我逃难,更没时间去读书,后来父母双亡,可说是自小就成了孤儿,这几年虽然有了钱,却又被牵连在各种琐事当中,没有学习的机会,以后若得平安下来,我一定要多读些书,就像你懂得这般多。”

梅嫽说道:“我虽不是孤儿,却过着孤儿的生活,好在我父亲和师父原是同一个人,师父在我小的时候待我还算不错。”看着刘苏儿闷闷不乐的样子,梅嫽转开话题说道:“你可知道到了晚宋时期,北方的金人听说了柳永的这首词,又发生了什么事?”

刘苏儿果然被分了心神:“你知道我什么都不懂,干脆直接说吧。”

梅嫽说道:“当时金国国主完颜亮听到柳永的这首词,十分羡慕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亲率百万大军,分四路伐宋,宋主孱弱,当金人大军攻来之际,宋高宗赵构心生害怕,将都城动汴州迁到了杭州,当时的一位诗人林升作诗嘲讽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久,赵高宗连同秦桧害死了岳飞,终将汉人大好江山断送在金人手中。”

刘苏儿听得大怒,早将自己之事忘到了爪哇国去了,他一拍桌子,大声喝道:“我小时候也听过岳飞爷爷的英雄事迹,却没想到他是这么死的,我看赵家的江山丢的也是活该!”

虽然说的是赵宋之事,可是公然谈起江山社稷,毕竟十分忌讳,梅嫽说道:“小点声,我跟你说起此事,可不是让你感慨这些陈年旧事,而是说洛寒霜那小子多半也会和完颜亮那样,仰慕中土的东南形胜,目的多半是苏杭一带。”

刘苏儿自愤怒中逐渐平复下来,他说道:“不错,贤妻说的十分有理,不过有件事我感到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