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杀人者唐斩 温瑞安 2687 字 1个月前

这时天光已变成一种幽冥的色彩,像古画绢丝上那一种陈黄一般,而画上的山水、烟水朦胧倏忽,他就在这烟雨之中。他的双眼清晰而静定,虽在滂沱大雨的山上,周遭十里任何动静,他尽收入眼里。没有人来。王寇心里冷笑。三天之内……这才是第一天的晌午,他就来了。他葬了水小情,敷了伤药,睡足了觉,换了新衣,准备好了干粮,就在这儿,制敌机先,先发制人,只要唐斩一来,就给他一条路。死路。杀手从来不给敌人第二条路。他永远只给人选两条路:死路和绝路。两条路是一条路,因为他也知道,万一,自己要别人给他一条路的时候,那也等於前面没有了路。无路。

烟雨茫茫,所有的路,都隔千山万水,隔断重山。王寇立在雨中。雨锁断群山。王寇想起他过去的烟云,他一生里,没有喜,没有悲,只有一场场对决,他踏着松软的土质,在想:他的对手何时踏上这一块土地,何时躺在这一块土地上。他的伤大致已无碍。腹、背两道刀伤。入肉不深,不过被雨水湿透,有些隐痛。其他的伤,更属轻微,一个杀手的肉体,是没有价值的躯壳,有用的是杀手的性命。他转身望那棵大榕树。似一张巨伞,在雨中山岗上独撑。

他仔细地数着,已经是第三遍了,一共有九百多枝分岔小桠,六十条粗枝,五条巨干。这五条巨干正中两条,他要在唐斩未来之前,飞身上其中一条,然后等唐斩来到、等他到来赴约之际,他即从天而降,一刀要了他的命!从此,他就是刺客中第一高手。可是唐斩几时来?三天之内,那一天都可以,他必须忍,他必须要等。一个杀手,要用忍耐来夺取先机,要用等待来攫取人命。他盯住那棵树,就像盯住他的敌人。而这棵将会变成唐斩的敌人,无论何时,只要唐斩一到,他就会扑下夺取他性命。

他越看越清晰,每一树干、每一枝桠,哪处滑湿、哪处茁壮、哪处枯萎。他上去之后,就再也不能失足。他甚至看清楚每一张树叶的茎脉。树叶翠绿,轻滴雨露,原来雨已止歇;天空云动飞忽,令王寇站在山头,有一种大地飞去的感觉。忽然当头一空,柔和且耀人的光芒,像一阵轻纱,洒落在他身上,使人生起了一种暖洋洋之意,比什么都欢愉、都舒服。感觉里就像有一个神只在上面,王寇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匍伏在天地间的沧海一粟。这时风飞云走,些许乌云,些许阳光,一切都在急剧的变化着。王寇不喜欢这种感觉,他伸出了手,握起了拳头,要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掌里。

他走到树下,树下落遍了黄叶、枯叶,厚厚的一堆,好像毯子。下面是潮湿的,风轻雨停,树叶下钻出许多好奇的小虫,在探头迅速爬行。一些蛛网,黏在树上,正趁风雨过去而重建阵图,树叶下也有密缝的白色蛛网,似一织绢的梭子,上面黏着几条虫屍。天地万物,不过是你捕我捉,你死我活的一场角逐而已。王寇想,他开始去数榕树下凸露的根须。在交手的时候,绝不能误踏中任何一节树根,或不小心踏到树根的凹孔里去,那怕是一下点的失误,高手相搏,足以致命。

这时雨水都吸进泥层里去了,被雨洗过的山丘,更是黄红得分外明爽,王寇居然看见,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只比针眼儿大一些儿,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不知何时,竟在土上无声无息的绽放。王寇在这顷刻间,感觉到生机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但是他和唐斩之间,只有一人能活,他要用唐斩的鲜血,来染红这块地,来滋养这些花。或者用自己的血!正如这山岗上,只有这一棵高大的树!

他笔直走到树下,肯定山岗上己没有留下任何他来过的痕迹,然后再抬头看那棵高大的,被雨洗过后便清新的树。那树有两条巨大的粗干,他就要飞身上去,然后作一个极漫长的等待,等到唐斩来,他就扑下来……就算一击不中,他也算过,至少可以把唐斩逼到树干前,绝了退路,他再施杀着──唐斩斩杀敌人,往往只有一刀,但他的匕首,不只一柄,但每一柄都一样能杀人。他跟唐斩,没有什么特别的仇恨。本来他们杀了许显纯,魏忠贤必定派杀手来找他们两人算账,他们好应该联手应敌,但他们都知道,谁都留谁不得。因为他们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杀手。

一条草龙趁雨后「殊」地溜了出来,他一脚踏下去,草龙肉浆迸裂,他用脚将他拨入枯叶下层,没有人会发现下面埋了一条虫屍,正如没有人发现他来过。他可以不必踩死草龙,但他踩了,这山岗是他的,现在只有他一人可以威皇的姿态,雄踞在这里,假使有任何另一个人上来,他就要杀死他!他眼神里流露出一种莫比的刚毅。

他咬着嘴唇,年轻就已微驼的背影也直了一直,这时雨后的树,特别清新,断续地滴下清凉的水珠,他长吸了一口气:漫长的等待,艰苦的忍耐要开始了,最惊心动魄的一战,也要在他飞身上树之后开始。他终於飞身上树,也就在要飞上树干的刹那,他忽然看见树干后伸出一张脸,眉心有一颗活活如跃的红痣,眼神里有一种杀手的残忍,脸孔却如情人般的温柔,这张脸似在奋悦,似在惋惜。然后就是刀光一闪。

「呼」地一颗人头飞上了半天,惊愣的脸容在刹那间凝结,他睚眦欲裂的看见了他自己微微佝偻的背影,正「花」的喷洒了百数十点鲜红的血,落下地来!

稿於一九八一年五月七日劫后余生第一部完成之小说

校於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三日赴台行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