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惊蛰 7,考试(一)(2 / 2)

魔教圣教 高云白 2769 字 1个月前

胜者眉飞色舞,笑逐颜开,败者垂头丧气,怏怏归座。

四名人选中只有其中一名勉强与棍阵战平,顺利过关。

秦虎聚精会神观战,举石锁不难,一般的武将孔武有力或者武艺精湛,数百斤的负重不在话下。

三箭射中靶心,对於军中好手,亦非难事,骑射本来就是平时训练的基本课目。

难的是对付棍阵,那三名武僧功力不俗,配合默契,棍阵攻守严密。三名武僧算不得一流高手,但棍阵一旦展开,却抵得上一名一流高手的修为。

一般的高手,在三根长棍的围攻下,能支持十几招不败已属难得。

据说兴国寺的武僧总共有数十名,如果每人都达到悟因、悟性、悟缘的功力,那兴国寺的实力当真深不可测。

正在思量的当口,听得那亲兵队长叫道:“神卫军秦虎出列!”

秦虎振振衣袖,含笑出场。忽听荣亲王喊道:“且慢!”

众人愕然。

荣亲王道:“秦统制,你刚到京城,便名声鹊起,连本王也略有耳闻,那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乃文官出身,可曾练过什么武功?”

秦虎道:“禀王爷,在下不属於江湖上的哪家哪派,只是练过一些粗浅的拳脚。”

荣亲王满脸狐疑,朝许清韵、宋泽安那边望望,心想两位千挑万选,怎么推举了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普通人物?

许清韵抚须微笑,略略点头,表示王爷放心,那宋泽安则偷偷往许清韵那边指指。示意此事与兵部无关。

王爷无奈,随口道:“你会些什么拳脚,且耍几招瞧瞧。”

秦虎躬身道:“回王爷,在下练的乃是金刚拳。”

金刚拳门是杭州府的名门大派,而金刚拳在江南也颇为流行,军中熟习者众,堪称天朝最为常见的拳法之一。

秦虎拉开架势,打了一通套路,倒也似模似样,但他手上不含拳劲内力,外人看来,劲气不足,全无半点气势。

几名武官暗暗摇头,王爷看得眉头大皱,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去试试能不能过关好啦。”

秦虎走到场中,挽起袖子,将棉袍一角掖入腰带,沉腰坐马,双手握住石锁中间,潜藏在经脉中的真气汩汩流转,轻轻一提,稳稳将石锁举过头顶。

他不想买弄本事,因此没有像其他的军中力士一样,玩一些扔接、推花、翻花、支梁、上拳、盘带等花式,举过顶后,又缓缓放下。脸不红,心不跳,神色如常。

见眼前这个高瘦文弱的青年文官居然有把子力气,刚才摇头的几名军官忍不住带头喝一声彩。

许清韵朝王爷拱拱手,意思是王爷放心,此人能耐不差。

举完石锁,秦虎拿了弓箭,遥对百步外的箭靶。弓是一石的硬弓,以他的臂力,弯弓射箭轻而易举,不过要正中靶心就没有什么把握了。

众军官见他犹豫,以为他内心胆怯,你看我我看你,嘴角露出了讥讽的笑意。

秦虎忽地一笑,向王爷行礼,说道:“靶是死的,人是活的,射中固定的靶心毫不稀奇,在下想请王爷恩准我另选目标。”

王爷道:“嗯?你有什么更好的目标?”

秦虎指着演武场另一边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大树离此足有十几二十丈距离,说道:“春日困顿,树上几只黄鹂鼓噪不休,在下将它射下来如何?”

在场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黄鹂鸟个头细细,喜欢栖息在枝头叶间,跳来跳去,觅食虫子浆果,因胆子极小,很少飞上树顶或飞下地面。

藏在浓密树叶间的小鸟,看都看不见,如何射杀?

王爷大奇,心想此人莫非失心疯了?点点头道:“好,本王准了!你只要射中一只,本王便算你过关。”

秦虎张弓搭箭,一支箭扣在弓弦上,另外两箭夹在手指间,双目紧闭,身躯凝固,不动如山。

众人更觉诧异,闭着眼睛射箭,到底算是哪一门的架势?

秦虎将体内阴阳二气运转到极致,用气息去探察周边的情形。

去年在太一道场,国师曾与他探讨体内真气的要义。 英家的阴阳二气一向分为两支,国师修炼的一支,名唤:连山,传自原魔教四大魔王之一的英无神。秦虎修炼的那一支,名唤:归藏,传自英无神的姐姐英红袖。

连山讲求的是,体内的阴阳二气与天地间的阴阳二气相生相合,相互感应,归藏讲求的是,体内大小周天的阴阳二气相融相化,生生不息。

阴阳二气,乃是万物万事的本源,万物皆有元气,因此阴阳二气可以感应万物。

黄鹂鸟虽然在树上跳来跳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但秦虎已经牢牢锁定它们的气息方位。

他的功力,还没有达到感应对方内力修为高低的地步,也没有达到像广目神煞凌化虚天视地听大法的境界,但对於十几丈内活物的气机牵引,真气变化,已经可以熟练掌握。

说时冲按时快,秦虎嗖的一声射出一箭,跟住急速搭箭再射,嗖嗖嗖三箭,中间几乎没有间隔,听得吧嗒两声轻响,两支羽箭带着鸟屍堕落树下,另外一支箭却飞得不知去向。

树上剩下的几只黄鹂尖声鸣叫,振翅高飞。

此三箭神乎其技,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下巴几乎掉到地上,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一起鼓掌叫好。

许清韵虽然看好秦虎,却没想到他的箭术如此神奇,心中赞叹不已。

王爷的脸色大大缓和,一扫刚才的阴霾,呵呵笑道:“他娘的,这是哪门子的鸟箭法?本王头一遭瞧见。秦大人可谓真人不露相啊。”

他虽然爆了句粗口,但谁都听得出来王爷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