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讨论(2 / 2)

杜雍给出的建议就是发地,就从城中这二百多工人开始发,立个榜样,吸引百姓回流。

聂文涛苦笑道:“发地当然好,但周边大多数土地都是地主的,怀离县官府占比较小,没那么多土地可以发。”

品玉人附和:“地主们虽然离开了怀离县,但他们手中的地契受朝廷保护,县衙无权随便处理他们的土地。”

他知道地主的能量,因为他老爹以前就在地主家当佃户。

皇室和各个大家族都是地主,都拥有大片的土地,所以朝廷必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的。

怀离县的土地虽多,而且现在基本都是荒芜的状态,但官府无权处理,除非地主点头。这是实实在在的难题,众人都看向了杜雍。

杜雍好整以暇,淡淡道:“我说两点。”

大家看他这么从容,都坐正身体,洗耳恭听。

“首先,毒蠍帮当初暴动的时候,屠杀了怀离县很多富户,其中肯定包括一些地主。有不少都是被杀掉满门,这当然令人悲痛,但按照规矩,绝户的土地需要归公,由官府重新分配。”

听完之后,大家都点点头,确实有这么个规矩。

杜雍竖起两根手指:“第二,飞字营被赶进了山,这些天没敢出来作乱,但怀离城竟然连一个地主都没回来,说明地主们对怀离城的局势很不看好,说不定有抛售土地的心思。若有人接手,他们的出手价应该不会定很高。”

大家明白过来,这是要从地主手中买地。

聂文涛苦笑道:“就算是低价抛售,也需要大笔的银子,有哪个傻瓜会来接盘?”

杜雍指着自己的鼻子:“我!”

所以人都是一愣。

杜雍嘿嘿一笑:“本公子现在好歹也是个爵爷,买些土地很正常吧?”

曲老大看了杜雍几眼,轻笑道:“杜老弟,你虽然是个爵爷,也是个富家公子哥,但你的积蓄应该不会很多吧?”

杜雍斜眼看着他,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积蓄不多?”

曲老大哂道:“这不是明摆着吗,你杜家从不以大富大贵闻名,而且你只是杜家三房的,手中的产业肯定有限,你当差虽然有一段时间,但那点俸禄和奖金估计还不够你日常开支的。”

杜雍抓着脑袋,看向杨进:“杨管家,咱家日常开支很多吗?”

杨进装模作样地算了算,轻笑道:“不算很多,但也不能说少。”

曲老大哼哼道:“什么不算很多?就比如杨老弟、品玉、老三、大黑你们几个,去青楼的时候总是点最火的姑娘,喝最好的酒,我都羡慕呢。再比如菱菱姑娘和清瑶姑娘,平日的穿戴都是贵族大小姐级别的,而且有很多套,花费不菲吧?”

听完之后,杨进等几人都大笑不已,菱菱和清瑶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杜雍笑骂道:“好你个曲老大,竟然那么仔细地观察菱菱和清瑶,衣服和首饰都清楚,你这厮居心何在呀?想挖我的墙角吗?”

“抱歉!”

曲老大在众人的笑声中举手投降,并解释道:“都是菱菱姑娘和清瑶姑娘太亮眼,就算不仔细观察也让人印象很深刻。”

说完还对清瑶和菱菱拱手作揖,诚意十足。

菱菱和清瑶也颇有江湖儿女的风范,笑着摆摆手,表示不要紧。

玩笑过后,聂文涛压压手,等大家安静之后,淡淡道:“杜雍,继续正题!”

杜雍点点头:“刚才说到哪儿来着?”

聂问道吐槽:“你这啥记性啊,刚才说到你要买地。”

“对!”

杜雍拍了下额头,肃容道:“县令大人,这样吧,你先派人收集怀离县所有地主的信息,看看有哪些人愿意出售土地,我尽量买一些,低价出租给百姓。剩下的土地我觉得可以和地主商量,请他们托给县衙管理,由县衙出租给百姓,多下点功夫宣传,先把百姓吸引回来,尽快恢复生产。不管是种地还是做工,亦或是做生意,都需要人。”

说到这里,杜雍提高了声音:“给百姓信心相当重要,平日里要加强城外的巡逻,在城中划出地盘修建集体宿舍,让百姓能随时进城避难,这些要重点宣传。”

聂文涛听的频频点头,虽然杜雍说的不是很详细,但都说在了点子上。

高潜沉声道:“还得催促总管府,把剩下那一千精锐尽快调过来,增强怀离的防护力,百姓看到也会增强信心呀。”

曲老大补充:“还有一千需要怀离县自行招募,我觉得可以招一些往来的绿林人士,免得他们被飞字营争取过去。”

聂文涛皱着眉头:“绿林人士?靠谱吗?”

曲老大淡淡道:“我以前就是绿林人士。”

聂文涛笑道:“别误会,我不是说你。我的意思是,绿林人士成群的话,会不会玩脱?”

曲老大拍拍胸口:“放心吧,肯定能压住,咱们有这么多高手呢。”

高潜比较稳重:“我觉得可以这样,分批次招,每招一批回来,先放在咱们两的队伍里,等到纪律差不多的时候,再由县令大人调用。”

曲老大笑道:“如此甚好!”

聂文涛想了想, 终於点头同意。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慢慢细化计策,讨论非常热闹,每个人都相当兴奋,参与到怀离县的建设和发展当中,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就算是贺老三这个无比贪财的家伙,此时也是唾沫横飞,骚点子频出,他大胆建议,加高和加固城墙的同时,还要把青楼和赌场也开起来,让大家做事之余,有个寻乐子的地方。

大黑比较务实,他提议先建设饭店和菜市,以及生活用品的铺子。

杨进说要先搞个铁匠铺子,专门打造农具。

品玉人则提议搞几个砖窑,多烧点砖。

所有人的点子都被聂文涛细细记录下来,展现出官员尽职尽责的模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