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些场合,吹毛求疵比摆大道理更为实用(2 / 2)

江湖史事 论如是 1103 字 4个月前

陈志强的大叔最后选择妥协,是因为那位大讼师的徒弟对他说,这个事情到了最后,若是由官府做出裁判,只能有两个结局,若是裁判官认定所有的遗嘱都不是陈本立的真实想法,就会裁判平分陈氏包子店,若果裁判官严格依照律法的规定去执行,那就会裁判陈志强三叔独得陈氏包子店。这位大讼师的徒弟还强调说,至於那个讼棍所提的理由,根本不值得一提,若是裁判,只能是这两个结局中的一个。在这位大讼师徒弟的建议下,陈志强的大叔接受了裁判官给出的调解建议。

陈志强的二叔选择了妥协,是在辞退了那位讼棍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这位讼棍一开始在法庭上的表现,让陈志强的二叔满心欢喜,若是陈志强三叔的公证遗嘱被认定为无法使用,那陈志强二叔的那份公证遗嘱,就成了最后一份公证遗嘱。当裁判官顺着这位讼棍的思路,指出他们所有人持有的公证遗嘱都存在许多错误和瑕疵之时,陈志强二叔的心情低落了许多。此时,这个讼棍提醒陈志强的二叔,比起陈志强三叔有一份时间在最后的有效公证遗嘱,现在这种所有人的遗嘱都被发现有错误和瑕疵的局面,已经是好很多。陈志强二叔才又重新对这个讼棍有了信心。

后来,陈志强二叔下定决心辞退这个讼棍,是因为这些个公证人找到了他。这个讼棍指出了一份公证遗嘱中的错误和瑕疵,然后按照这个讼棍的思路,所有的公证遗嘱都被发现存在许多错误和瑕疵。事情传开来,这些个公证人就坐不住了,认为自己的信誉受到了伤害,让自己的公证人事业出现了重大危机。 这些公证人不能拿这个讼棍怎么办,这个讼棍本就是一个泼皮无赖一类的人物。这些公证人却可以找到陈志强的二叔。这些公证人在衡阳城本地也都是有些关系的人物,陈志强二叔要想继续把自己的早餐店好好的经营下去,是很需要各方面关系照应的。这些公证人,发动关系。陈志强二叔突然就感到自己的早餐店的经营出现了危机,有关部门总是来检查,并且检查出了各种问题,虽然都是些小问题,比如说垃圾倾倒不规范之类的问题,但这些小问题也足以让自己的早餐店关门。陈志强的二叔坐不住了,到处打听自己得罪了哪些人。然后,这些个公证人找到了陈志强的二叔,明确告诉陈志强的二叔,就是自己在找他麻烦。

陈志强二叔当然是立刻就明白了,赶忙向这几位公证人道歉,说自己从来没有要给几位公证人添麻烦,这些事情都是那个讼棍自己搞出来的。

这几位公证人也是说:“你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做事就应该规规矩矩,更应该和规规矩矩的人在一起。怎么能找一个这样的讼棍来给自己代理案件?这讼棍的名声,你难道不知道?你和这讼棍搅和在一起,可会有什么好结果?”

陈志强二叔只能说:“我错了,是我鬼迷心窍,被这讼棍骗了。这讼棍知道我家的事情,主动找到我,向我许诺了许多,保证我能赢。我就答应让他代理我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