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匹兹堡钢人防守组准备如何应对呢?
难道……继续突袭?
至少,从表面看起来,答案是肯定的。
汤姆林没有轻易受挫,依旧坚持赛前制定的防守策略,这次进一步压上,安全卫和线卫站位提前,明明是半场附近的攻防对峙,匹兹堡钢人的防守阵型却压缩到十五码线之内,压力层层叠叠。
不过,作为传统防守强队,匹兹堡钢人的压上并不是盲目前压孤注一掷的,狭窄空间里依旧可以看到层次。
防守锋线。角卫。线卫。安全卫。
四条线,四个层次,在十五码之内,由近及远地层层展开。
除了前线施压之外,完全让人看不出防守策略——
突袭,但谁突袭?线卫、安全卫、乃至於角卫都有可能,球员和球员的站位、职能悄悄地被打乱。
这,可以算是匹兹堡钢人压箱底的防守策略之一。
不止因为李维“模仿”贝尔而已,连续两次丢掉大码数防守,快速迫近中场线,匹兹堡钢人防守组需要展现强度和节奏,打破堪萨斯酋长的连续推进惯性。
汤姆林恰到好处地呼叫了战术。
表面,风平浪静,
实际,匹兹堡钢人的气势瞬间一变。
不止堪萨斯酋长,现场观众也能够隐隐感受到那股紧绷感快速弥漫开来。
马霍姆斯站直身体,改变战术——
本来,堪萨斯酋长依旧是手枪阵型,但现在切换为散弹枪阵型,外接手希尔从右翼切换到左翼列阵,李维则填补希尔的站位和凯尔西平行站立。
这下,左右两侧各两位接球球员的手枪阵型演变为左侧三外接、有右侧跑卫搭档近端锋的散弹枪阵型。
强侧,明显右翼,凯尔西和李维都是短传区域具备攻城拔寨能力的球员。
弱侧,则是左翼,但三名外接手的跑动路线具备无线可能。
眼花缭乱。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
李维的站位,又往后退了一大步,不是和凯尔西平行,而是稍稍落后,两个人呈现阶梯站位姿态。
所以,这又意味着什么?
经历超级碗的“酋长特供”之后,没有人能够断言。
而且,在史密斯时代,堪萨斯酋长很少在最后时刻更改进攻战术,只是偶尔为之;现在进入马霍姆斯时代,仅仅第三次进攻而已就开始临场修改进攻战术——
难道,这将成为一种常态?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攻防之间的短暂战术博弈,一下就让气氛紧绷起来。
马霍姆斯全神贯注,目光死死盯着线卫的位置,弯腰、屈膝,做出准备开球的姿势后又故意停顿一下,让张力持续上升,下一秒当机立断宣布开球。
“攻击!”
踏,蹬地,发力,启动,冲刺。
如同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一般,堪萨斯酋长的五个接球球员全部其中前冲出去。
包括李维。
等等,什……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