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张十分白净清秀的脸。
“我也饿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好!”於是起身出门,往回走去。
抬头一看,早晨萦绕天都峰的云雾倒是散了一些,却也没有完全散去,仍留一些轻纱披在身上,云霞有无,卷舒变化,一瞬万态,观不可穷。
只是上方的人影早已不见了。
“师兄你听懂了吗?”
“云里雾里。”
“云里雾里?什么意思?”
“没怎么懂。只是记下了。”
“那我也是云里雾里!”
“听起来好像很玄乎、很难捉摸。”
“我也觉得。我怕是学不会了。”小师妹每说一句话,都感觉神情极为认真,语气十分郑重,“明天开始我还要跟着师父一起学‘齑石’。”
“那你可得努力。”
“那是当然!”
“……”
“师兄你快些学会,不要比他们慢了!”
“认真看路。”
“哦。”
“……”
“师兄你说,等我们以后学了法术,可不可以爬上那座山呢?”
“那要看观中有没有师兄会这等法术了。”
“我们吃了神行丹呢?”
“不摔死定然能上。”
“那还是等以后我们学了法术,再爬到那座山上去找神仙啊。我怕摔死了。”
“……”
林觉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狐狸在后头跑着追赶。
此时无风无雨,正好赶路。
很快回到道观。
吃点东西,林觉便回了房,打开古书。
书中多出一页字迹:
呼风,起风之法。
呼风唤雨皆天地自然法术,若非借助神力,便需与天地自然五行有感,玄妙莫测,有人一夜就能学会,有人一生不能企及。
这倒和忘机子说得差不多。
林觉捏住书页,又有声音响起。
按书中说,这类天地自然法术应当归类於五行法术之中,可又不单单属於五行中的任何一类,若要修习,没有死办法,唯有与天地有感。随即又说了许多前人的心得感悟、各种诀窍与注意事项。
林觉听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反覆听了两遍,天色已近黄昏,於是放下古书,推门出去。
本想请教一下师父与师兄,不料观中空空如也,唯留清风,林觉走了一圈也找了一圈,却未在前后院与两处大殿中看见师父师兄的影子,只是听见若有若无的笛声从山上传来,应是四师兄在山中修行灵法练习法术、无聊时吹奏着玩耍。
“……”
林觉站在院中想了想,索性拿起柴刀和背篓,准备去山上逛逛,看能不能砍点柴或是捡点菌子,顺便去寻四师兄。
於是顺着笛声往山上走。
道观背后有两条小路,一左一右,左边的经过二师兄的炼丹阁,右边的经过山间一座小亭,又在上方汇合在一起,最终通往浮丘峰的峰顶。
林觉听见笛声似从右边来,便沿着右边的小路走。
这一段有台阶,倒也好走。
走着走着,笛声却停了。
“嗯?”
林觉驻足山间,仰头环看山上,茫茫树林,一时辨不清方向。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无妨。
寻找四师兄请教‘呼风’是一目的,山上砍柴捡菌子也是一个目的,找不到四师兄,尽管砍柴就是。何况四师兄并不见得会呼风之法,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请教师父也是好的。
於是林觉摇了摇头,拿出柴刀,便打算走下台阶,进入密林中寻找枯枝朽木。
然而才刚踏出一步——
“呼……”
山间傍晚忽然起了风。
这风好大好自在,一下吹起林觉的头发衣裳,以此来显示出自己的形状,这风又好凉爽,爬山的炎热一下被带走干净。
林觉只觉自己仿佛置身风的海洋中。
此时正是盛夏,山中到处都是吊锺花树,结出一个个绿色的大拇指大小的花絮,形状就像是道观中每日敲响的古锺,密集成串。亭舍旁边又有高大的乔木结出一串串绿色的花籽,也或许是树果,比绿豆还小些,落满了青石板铺成的路,铺了一层。
风一来,吊锺花与树叶全都沙沙作响,地上的花籽亦全都随风飞舞起来,围绕着林觉旋转,像是绿色的轻尘,画出风的路径。
林觉忽然怔在原地。
今日白天忘机子所说的话全都在脑中响起,古书中的声音亦在脑中响起,在这个瞬间,林觉仿佛真与此时天地有感,瞬间就明了了风为何物,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述说的玄妙。
林觉一生中从未有任何一刻比这一刻更明了风的形状与声音。
一时之间,似要乘风而起。
不消片刻,风停了。
天地刚刚才狂风掠过,如今又鸦雀无声,对比出极致的寂静。
寂静之中,又有声起。
“风……”
亭舍旁边的吊锺花忽然颤了一下,抖动了一下,像是一串碧绿的铃铛在摇晃,可爱极了。
接着立马便有风起,吹动吊锺花飘向风的方向,地上绿色的尘埃又再度飞了起来,绕着林觉旋转。狐狸仰头用目光追随着这些花籽尘埃,一身柔软的毛发亦是被吹得抖动不已,勾勒出风的形状。
只是不同的是,此时的风,只在这亭舍旁。
林觉仍然站在原地。
此时心中满是玄妙,玄妙中又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成就感,构建出世间难有的妙趣与喜悦,仿佛自己化身成风,在山中徜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