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里冷笑一声,“请陈王吃饭,自然是让你吃好最后一顿饱饭。”
陈王身边的人怒不可遏,就要张嘴大骂回去,陈王倒是心情很好地哈哈大笑,“我活了这么多年,你是第一个敢在我面前跟我说这话的人,元乐君,你很好,非常好!”
陈王被搀扶着往前走了一步,他面上有了几分血色,倒显得比以往精神得多。等走到船头时,陈王便停了下来,他挥退了搀扶他的人,双手一甩便背在了身后,感叹万分地道:“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年轻人。但凡我能年轻十岁……不,五岁就好,只要我能年轻五岁,这天下都是我的,你元乐君也会是我的臣子,可惜啊……我们本不该走到这样敌对的局面。”
元里不为所动,淡淡地道:“不。即便是你年轻五岁十岁,即便是你权倾朝野,我们也终究会走到这一步,陈王,道不同不相为谋。”
陈王饶有兴趣道:“你觉得我的道不好?”
元里笑了,“陈王觉得自己的道好吗?”
陈王摇头,谆谆教导道:“元乐君,你什么都好,但却有一个缺处,那就是你将黔首看得太重了。”
元里平静地看着他,心情没有任何波动。
他甚至懒得反驳陈王,因为陈王绝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会改变想法。
古代的统治者不知道百姓的重要吗?怎么可能不知道。
无论是皇帝还是贵族世家、豪强地主,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於底层的百姓。所以他们比谁都希望年年风调雨顺,所以皇帝才会为百姓求雨祭祀,想要百姓有一个丰收年。
然而统治者又不敢让百姓太过富裕。
怕百姓吃得太好有力气造反,也怕百姓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具有思考的能力。
统治者们为了巩固权力,开始推行愚民政策。他们将知识封闭在上层阶层之中,让百姓们没有文化,没有思考能力,思维被局限住,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吃饭睡觉种地,让他们相信天子都是老天爷选出来的统治者,让百姓们只要不是活不下去,就绝对没有造反的心思。
所以在封建王朝中,最好统治的百姓便是吃不饱肚子又不至於饿死造反的百姓。
这是如今所有统治者的共识,而元里却走上了一条和他们截然不同、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他派退伍兵深入基层给百姓扫盲开民智,他独创了科举选拔考试,他在幽州境内开启了市集,让百姓们吃饱穿暖还给百姓们一个宽松富有的经济条件。
他在丰富百姓们的精神层面,他甚至想要打断文化垄断。
每一件事,元里都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独行者总会遭到排斥,士人不会赞同元里的道路,陈王也不认为元里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