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问天阁】
七月十五, 烈日当空。
京城最负盛名的书楼“问天阁”此时大门紧闭,高挂休字牌。
无数外地慕名而来的学子有些错愕,在附近一打听才得知, 这次关门原本就是问天阁的惯例。
问天阁靠藏书起家,以借阅卖书盈利,其书藏浩瀚如烟,不可计数, 加上每日宾客云集,翻阅人者众多, 虫蛀损毁也不在少数。
为了查缺添新, 防晒书籍,修书补漏, 问天阁便每月闭楼三日。
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一干学子也只能抬头看着问天阁古朴内敛的招牌,无奈离去。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墙之隔的问天阁内,几个连天潢贵胄都不假辞色的掌柜, 此时一脸恭敬的坐在大厅两侧, 似乎连呼吸声都收敛了去。
整个密闭的空间内,只有坐在上首的青衣男子垂首翻动着册子, 书页声持续有规律的沙沙响着。
大掌柜捧着半凉的茶,看着案上的册子越来越少, 额头上的冷汗却越来越多。
他们问天阁前身是一间书铺。
因第一代东家家境殷实,心胸豁达, 爱结交友人,又怜悯穷苦读书人,便定下了一个规矩。
书铺不仅可以卖书,也可以翻阅。
若是想带走,必须在书铺内抄书,不仅提供食宿,还可抄二留一。
只要抄了两本同样的书,就能带走其中一本,分文不收。
这一项善举,使得太宗时的一位穷书生官拜一品,因感念书铺的恩德,便广收书籍,捐赠给了书铺。
一时传为佳话。
文人名流纷纷效仿,掀起了赠书之热,有些人跟风,有些人求名,更多人则是随手添一个善举,结一个善缘。
没想到,无数以为消失的书籍纷纷面世,虽是复刻本,却依旧令文人欣喜若狂。
於是,原本只有底层人关顾的书铺,不少名士也纷纷光顾。
规矩也一再完善。
若是科考所涉及所有书目,穷人想带走其中一本,必须要手抄两本。
而非科考书籍,无论是穷人富人,或原价购买,或以价值等同的一本来换取。
若是满腹学识者,在问天阁的义学中担任先生,则可以无条件的借阅问天阁内所有等级的书籍。
就这样,书铺藏书越来越多,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
经年累月,问天阁仍旧是个书铺。
但是无数学子在问天阁义学里学有所成,无数底层穷苦出身的官员,受过问天阁的恩惠,无数大儒名士在问天阁欠下人情。
换句话说,只要是读书人,都跟问天阁似乎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谁也不知道,问天阁创建人是上一任国师。
而坐在上首这位青衣男子,就是问天阁现任阁主——国师大人。
终於,半个时辰过后。
叶长谦合上书页,右手食指敲击着桌面,语气平淡的听不出任何情绪:“问天阁每年六月年结,如今七月过半,《州录》一十八州情报,除了边境三洲可以年底送报之外,还差了五州,为何?”
大掌柜年过五十,是三个掌柜中最为冷静的一个,他抿了抿嘴唇:“云锦、陇孝、福华,这三洲因为六月暴雨沉船,《州录》也一同遗失,补录的前日已经到了京都,因事态紧急,还未彻底整理出来;西京和肃淮目前情况不明,已经派人去查探,月底应该就有消息。”
叶长谦看向大掌柜:“他们终於要反了?”
依旧平淡的声音却听的在场其他人天灵盖发麻,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表情。
小国师继位后失踪的那段日子,他们三个其实早就意识到西京和肃淮有异心,只是一来没有什么证据,二来他们京都也是鞭不可及。
只能一边不断打压,一边不断尝试着换人,希望能用换血将这两州矫正回来。
没想到仅仅只坚持了三年……
二掌柜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圆脸妇人,这两个州一直是由她联系负责,听到国师的话,她眼底情绪翻腾,颤抖着嘴唇:“阁主……”
“西京和肃淮一直想自立门户,这事儿我知道,我师父也知道。看来这次,他们是觉得京都动荡,是叛变的最佳时机——”叶长谦握着朱笔,将《州录》封面地图上的两地涂抹掉,“后续国师府会接手,把你们派出去的人召回来,不要徒增伤亡。”
没想到他们苦苦担心了几个月的事,最后这么轻飘飘的就被接过去了,几个掌柜都有些懵,好久才反应过来。
“是。”
叶长谦装作没有看见几位掌柜的失态:“西京和肃淮先放在一边,云锦的《州录》整理了多少?”
三掌柜王远道是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他负责情报整理多年,性格虽然有些散漫,做事却循规蹈矩很少出错,他从坐上起身,拱了拱手:“回阁主,整理了堪堪一半。”
“剩下的一半还需多久。”
“最快还需两日才能粗略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