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点火
对鸿基进行直接开发意味一大笔投入。仅仅在军事上面就至少要派遣一个满编的步兵营到鸿基。越南北朝不同於荒芜的三亚和可以依赖海军保护的香港岛,是要直接面对陆军兵力占据相当优势的北朝军队。北朝军队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帮助武装起来的,就职业化水准、火器运用能力和作战经验来说,比广东明军的水平要高出一大截来。
己方在鸿基建立港口,开挖煤炭,必然会遭到北朝的武力驱逐,没有一个步兵营加上一部分炮兵和海军就无法确保矿区的安全。总参编制过一个占领和保卫鸿基矿区的计划:常驻兵力超过三个营。这对原本就兵力吃紧的陆海军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陆军的五个营,目前分布在西起儋州,东到文昌的整个海南岛北部地区执行大规模治安战行动。除了一个营留在马嫋充当全军总预备队之外,所有的部队都被派遣了出去。再要动员部队,就会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邬德考虑再三,决定这件事情还是要尽量慎重行事。先从扩大贸易开始――争取采用大型武装商站模式,利用地方势力进行开采。这也需要扩大基本投入,起码对越贸易公司的建制就不能再放在雷州站下面,必须由元老院直接进行投资和管理才行。
钢铁厂的囤积原料的速度比季无声和王洛宾预料的要快,企划院组织船只突击抢运,三亚的铁矿石精粉、琼山的炼焦褐煤和雷州的褐煤被源源不断的运到博铺和马嫋。海军虽然因为有三分之一的船只被拖上岸进行修理,暂时失去了很多货运吨,但是空闲的水手多了不少出来,海军采用换人不换船的做法使一部分船连续运转,尽管这样加剧了船只的损耗,但是对於即将要得到新玩具的海军来说,付出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暴钢铁对陆海军都有好处,但是长期看肯定是对海军的好处更多:毕竟制造十万支步枪消耗的钢铁也抵不过一艘铁甲舰,一门大口径海军炮消耗的钢材抵得过十门M1857。
在海军的全力抢运之下,临高钢铁公司的原料储备提前满足了7天的基本储备,季无声决定事不宜冲,马上开始冶炼钢铁。第二次烘炉的过程大概需要48小时左右,才能正式投料,这样又可以增加几天的储备。
钢铁公司在过去的转炉车间里就已经培养了临高的第一代钢铁工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自广东的各个冶炼场或者是铁匠出身,有一定的炼铁的工作经验。带班的工长姓李,原本是临高城里唯一的铁匠――传统的铁匠其实类似制造工人,对冶金并不熟悉。所以临高吸收的铁匠大部分都是分配到机械部门。不过此人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连陆有天看了都大摇其头。最后就直接打发到冶金部门来当熔铁炉的炉前工了。
不过李铁匠总算有一点冶炼铸造的本事,比起其他人来说多少要高明些。季无声在劳作中发觉此人还算勤奋好学,只不过好学得有高明的师父和充满竞争的环境,在海南这两者都很欠缺。
本时空没有任何人见过高炉和平炉,钢铁工人唯一的现代钢铁技术的生产经验来自熔铁炉和转炉。为此季无声亲自出马,负责对未来的钢铁工人进行培训。专门修了小高炉和平炉的模型来讲授冶炼知识。理论上说工人们只要知道该怎么做就好了,但是季无声觉得还是要给他们一点理论知识来促进他们的融会贯通。
这批工人每天都到钢铁公司来劳动学习,参与钢铁厂建设的工程,特别是看到做梦也没想过的宏伟高炉和平炉拔地而起的时候,工人们的兴奋之情溢於言表。对他们来说,小转炉和熔铁炉已经是个奇迹,何况这巨大的塔楼!
“这高炉真能炼出好钢铁来?”每天季无声都要肯定的回答工人们十几次类似的疑问。
现在,高炉已经全部完工,工人们进行了第一次烘炉的工作,对装填炉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季无声决定在2月6日正式进行高炉点火。
他亲自上阵监督工人们装料――经过上一次的装料之后工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不过第二次烘炉要更加小心,因为第二次烘炉实际上就是进入正式生产运作了,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对高炉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季无声检查了加工好的焦炭粉。这是从博铺的煤焦化联合厂送来得最好的焦炭制成的焦炭粉。工人们在焦炭粉中加入一些焦油搅拌匀称。再添入适量的水,让焦炭粉具有一定的湿度。焦炭粉是用来作烘炉时的衬料,必须有一定的湿度,否则无法黏住炉壁,但是太潮湿了又会影响炉温。
打完衬料之后,季无声亲自钻到炉膛里逐米检查了一番厚度和湿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准确到位,凡是厚度不够20mm的,湿度有问题的,全部拆毁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