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第2777章 京师(一百三十)(1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969 字 23天前

这么一想,似乎也有可能。王业浩不知周乐之为何这般执着於开埠,想来还是和“办髡务”有关。周乐之的预言是以后朝廷里,通髡情,办髡务的大臣会大为走红,若是在这上面抢得先机,前途不可限量。

王业浩对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几次追问周乐之这是不是天书上写得,这周乐之却含含糊糊地说此乃是师傅的意见。

即不是天书上所写,就很难说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但是天书又是周乐之的师傅亲笔写得。

这个逻辑难题难倒了王业浩,他只能将信将疑。

先生的预言水平他还是信得过的,纵然有疑惑,也按照周乐之的指示,作了相应的准备。第一件事便是在金华老家搜罗了不少贫苦的本家和戚家子弟念髡书。好在杭州近在咫尺,完璧书坊里但凡和髡学有关的书籍都搜罗到家学里,子弟们“自学”。

要说髡贼还真是善解人意,似乎是知道有人要自学一般,完璧书坊里居然真有得“自学丛书”,一套几十本,上至天文,下到地理,算学格物,百工农学……无一不备。图文并茂不说,还通俗易懂。王业浩看了也啧啧称奇。

至於这自学成果如何,王业浩想想也知道――毕竟子弟们连先生都没有。好在周乐之说了,一办髡务,开始的时候必然是泥沙俱下,到处都缺通髡的人才,所以就算是“自学”,到时候亦可糊弄个差事。

“师傅说了,量变到质变是有个过程的。只要数字足够大,总能出几个人才。”

这话似乎也没错,好在现在王家有钱。纵然搞各种阴谋开销巨大,养活百来个子弟吃闲饭还是小事一桩。万一真得如同周乐之所说呢?

“你这一说,似乎亦有可能。”王业浩踌躇道,“只是如今乌程想得是如何对付复社,开埠之事他大约是不感兴趣的。”

“只有等到六月乌程去相之后再议了。”周乐之道,“也多给老爷留出些运作的空间来。”

温体仁一旦去职,他推行的很多事情大概率会半途而废,不如等张至发接任首辅之后再做计较。

“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便是掀起征髡的舆论。”王业浩笑道,“朝堂上这股风愈炙烈,江南的缙绅们才会支持开埠,哈哈哈……”

周乐之会心一笑:“老爷说得是。”

王业浩回到府邸中,立刻把金文池召进了书房。

比之於髡贼、温体仁,他还有一桩更要的事情要应对。事关他和整个小集团的今后的状况。

金文池被召入书房,王业浩一时间却不知如何开口。良久之后方道:“天书上所言的今年十二月之事,先生以为如何?”

这桩事,从去年年底起便成了王业浩集团面临的重大课题。周乐之解读天书的时候,惊讶的看到了自己东家的大名:王业浩於崇祯十年十二月被罢兵部尚书。

眼下兵部其实是杨嗣昌在当家,王老爷的正式职务是兵部右侍郎,只是挂了一个兵部尚书的衔。但是被罢官闲住这事却是写得明明白白的。

罢官的原因是被吏科给事中陈启新告发他和礼部尚书姜逢元在考选翰林、科道时推荐人数太滥。由此牵连到礼部尚书姜逢元、王业浩,给事中傅元初,御史禹好善等六人闲住;给事中孙晋、御史李右谠等三人降调;给事中刘含辉、御史刘兴秀等十一人贬二秩视事。

除此之外,便再无一词。据闻天书上至此再无王老爷的记载。

不论是当事人还是周乐之,自然不愿意仕途就此了结。王老爷现在是兵部尚书衔,久任要职,不论是在中枢还是地方,都有大量的政治资源可以动用。若是就此落职闲住,影响力可就大不如前了,只能在本省作威作福而已。更不用说还要谋划“大业”了。

所以年底的罢官必须要设法躲过去。

按照金文池的想法,既然知道了罢黜的原因,只要不参与此事或者推荐的人少一些就是了。

王业浩是官场老僚,自然明白事情没这么简单。任何官场风暴,罢斥官员都有深层次的原因。说起来,在兵部这几年的确也没什么作为可言,皇帝对自己不满亦是理所当然的。陈启新的弹劾只是一个由头而已,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陈启新这幸进小人,不过是个武举出身,靠着一篇三大病根的上疏一言投契,立置清华。想不到还有这一手!”

明清武科多遭人鄙夷,何况陈启新只是淮安卫三科武举,因为一篇上书就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提拔到了给事中这样的要职之上。朝中大臣大多不以为然,认为是投机取巧之辈。王业浩亦是如此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