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方法也是知易行难,别的不说,单单是为这种厨房定制的标准化厨具就让负责的元老伤痛了脑筋。比如,索尼娅注意到的圆形物件就是央求科技部定做的简单机械定时器。圆形的锺面有几个代表不同时间的刻度,把圆圈转到相应位置,在经过不同的时间后就会触发响铃,大大规范了食物烘制需要的时间。除此之外,类似於定制化的煤气烤炉,薯条所需的油炸设备和相应的专用温度计等等,都花费了相当的气力。
不过两位妹纸只是觉得新奇,索尼娅已经捧着刚刚买到的薯条,一马当先的上了楼。楼上的基本布局和楼下一致,不过少了厨房区,多了一排临街的观景落地窗。同时,在天花板上有穿过整个房子的动力轴,带动着分散在屋子里的若干吊扇悠悠的转着,加上桌子上面铺着的亚麻台布和餐巾,相比楼下散客区,逼格一下子大大的提高了。
时间尚早,楼上的客人不多,只有几个身穿澳洲式格子短裙的女孩子在叽叽喳喳。两位妹纸径直走过去,挑选了一个正对街心的观景位,服务於楼上的年轻女店员走过来帮忙把遮阳的竹编帘子放了下来。扎赫拉注意到她的服装有些不同,虽然还有和楼下同样的标记,却是粉红为主的颜色,式样也是连衣裙形式,有些类似於女仆学校的制服。
女店员紧接递过来两本册子,竹编的封面印着牡丹楼的标记还有“菜单”两个大字。妹子们翻开一看,每一页上分门别类的列出了主餐、小吃和饮料,不但明码标价而且食物底下还标明了采用的主要食材成分。和所有学习外语的人士一样,种类繁多的食材名称让妹纸们头晕脑胀。她们索性拿出了棒冰小哥送来的优惠券,递给了女店员。
女店员看来对这个非常熟悉,看也不看就朗声说到:“那就中号海鲜至尊炊饼一份,两位姑娘是不是再加一份本店特制的脆烤蜜汁鸡翅,搭配大瓶冰镇澳洲格瓦斯,只要四角五分。”扎赫拉心算一下,感觉还在预算范围之内,就点头确认了订单。索尼娅却特地留下了一份菜单,说是要多看一下。
在等待上餐的时候,索尼娅打开了手里捧着的温热纸包,纸包是用《临高时报》做得,只是用木头盖上了牡丹楼的标志。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薯条和裹着面衣的鱼片。
这种东西,在临高并不是稀罕物,好几年前就有了。不过因为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只是零星出现在元老的餐桌上,牡丹楼算是开了普及化油炸食物的先河。
这自然是靠了多年来元老院在越南、海南南部等地推广油棕种植结下的丰硕成果。虽然油棕榈种植困难重重,但是食用油匮乏始终是元老的痛处,因此农委会下了莫大的功夫来解决油料作物的规模化生产问题。
两人开始仿效他人的吃法,尝试人生的第一份炸薯条和油炸鱼。由於已经在餐单上认出了炸薯条的主要成分“澳洲土豆、盐和黑胡椒调味”,两位妹纸的期待值其实降低了不少。毕竟,土豆已经是元老食谱上面的常见项目了。不管是辣炒土豆丝还是土豆烧牛肉,都不算是新鲜东西了。至於炸鱼的主料“深海鱼柳”更是元老院食堂里最常见的食物。
可放在嘴里的薯条滋味却大出意料的不同,略微带有黑胡椒味道的盐粒配合着酥炸的外皮,里面却是软软的带有少许鲜甜味道的内瓤。这怎么可能是平常吃的土豆!从这一刻开始,扎赫拉就成了炸薯条的脑残粉,她甚至不止一次尝试在家里自己炸制,可惜就是做不出牡丹楼里面的味道。
炸薯条从来就不是一个适合家庭的简单活。以旧时空的麦记为例,且不说要有特选种植的土豆品种,在工厂还要进行仔细的挑选和分割,所用的油里要添加后来臭名昭着的反式脂肪来提高保鲜期限,单单是一个油炸时候的温度控制就难死绝大部分家庭厨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