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赵高:弹棉花,弹棉花
而今,因为刘邦这一车种子,直接把这个进程加快了一千多年!
“来人,把这一车种子收起来,小心一点,别被虫蚁或者是老鼠给祸害了……”
刚从皇宫回来,就遇到了这等好事,赵郢心情大好,亲自指挥着府中下人,把这车棉花籽小心翼翼地给存放起来,还又特意叮嘱了府上的管事,给照顾好这车棉籽。
完事之后,赵郢这才重新回到几车棉花旁边。
满脸喜色地围着转了几圈。
捆扎的一捆一捆的棉花,摸起来,如少女细腻白嫩的肌肤,柔软丰盈,让赵郢细致充满了欣喜,终於又在这个时代,见到了一丝前世熟悉的痕迹。
他隐约有点印象,这种从印度半岛传入西域,又流入中原的棉花,好像是短绒棉,但保暖性能依然极好,而且哪怕是抽丝纺棉,用来织布,造价也要比丝绸更加便宜。
惠而不费,是真正属於老百姓用得起的好东西。
“这些想送到西跨院的厢房里去,我明天要用——”
……
“夫君,这是何物,你竟然如此重视?”
见赵郢从宫里回来,也不休息,在那里围绕着几车货物,忙里忙外,王南忍不住心中好奇,笑着打听道。
赵郢环顾左右,见所有人,包括芈姬都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笑着解释道。
“一种从西域运送来的好东西,因为花瓣重叠,絮如白云,所以,当地叫它白叠子——当然,我更愿意叫它棉花……”
说到这里,赵郢认真地道。
“这种东西虽然不起眼,但是若是能把其中的棉籽脱出去,填到被褥里面去,其保暖的效果,远超麻、絮、丝等物,更远非稻草可比,缝制到衣服里面,则堪比动物的皮毛,用来纺棉织布,则可以做出轻便舒服,远超麻衣的衣服!”
赵郢越说,神情越是兴奋。
“最关键的是,它不仅轻便,而且便宜,一家一户,只需一亩之地,就足以供应一家老小取暖穿衣之用——”
赵郢此言一出,哪怕是这一群女人平时很少关注这些,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於老百姓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衣食住行!
衣服甚至更在食物之前,因为衣服不仅是取暖驱寒之物,而且象征着人的羞耻之心,这也是人区别於动物的第一要素。
没有食物,人会饿死,但没有衣服,就等於是撕下了人最后的一张面皮,人走到那一步,已经与只能挣扎求生的禽兽无异。
毋宁死。
这也是先贤最沉重也最卑微的期许。
所以,哪怕是积贫之家,衣衫褴褛,那也得有一缕衣衫,逃亡之徒,面黄肌瘦,饿毙於路途,也鲜见有人赤身裸体行走於人前。
当然,后世那些恨不得把一切亮给大家看的不在其列,人家那是扶贫的女菩萨,在普度众生。
“可怎么脱去棉籽,我刚才看了,那棉籽很小,又在厚重的棉絮中,想要取出来,似乎有些不容易……”
芈姬平时就精彩在家纺纱织布,刚才也跟着查看了棉花,所以,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其余女眷,也不由纷纷点头。
刚才她们也跟着看了,确实如芈姬所言,那棉籽小的可怜,用手都不好捏,要是想一颗一颗地都脱下来,这里面所花费的功夫,几乎无法想象。
“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吃完晚饭我再琢磨琢磨,应该问题不大……”
赵郢没办法说,自己的脑子里面存着好多种脱棉籽的技术,只能先含糊着应付了过去。虽然他说的含含糊糊,但芈姬和王南等人,对他却信心十足。
毕竟,这位脑子好使的不像话,就没有人家解决不了的问题。
别的不说,就房间里躺着的那几辆脚踏纺车,就是这位脑子随便那么一想搞出来的,在此之前,谁能想到,纺车还能是这个样子?
由於记挂着赵郢要去忙正事,晚饭吃得都比以往快捷了三分。
期间,小妹赵希几次挣扎着想往他这边凑,都被芈姬毫不留情地给强行提溜了回去。
“别打扰你大哥,他今天有正事要忙……”
惹得赵郢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笑了笑,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只急得小赵希,在那里一个劲往自己身上比划。
那小胳膊小腿的,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滑稽感。
赵郢也没有多想。
笑着给她夹了一筷子鸡肉。
“来多吃点,等大哥有空了再陪你玩……”
小赵希憋得脸都快红了,不过她记得大锅跟她说过,小老鼠的事情,是她和大锅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所以,竟然真就忍住没说。
“伱先去忙你的正事去吧……”
见自家大儿子放下了筷子,芈姬立马就开始催促赵郢走人。
赵郢:……
回到书房,赵郢拉过纸笔,心中开始琢磨,自己到底应该拿出哪一套脱棉籽的技术。其实,在后世历史上,大概宋朝前后,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简易的脱棉籽的手段。
叫赶搓法。
工具简单而粗暴,就一根铁杖和一块托板,操作时,将籽棉放在托板上,用铁杖来回搓滚。由於棉窍维与铁杖的摩抆力较大,窍维会贴着铁杖一起滚动,而棉籽与铁杖摩抆力很小,最终窍维被铁杖带走,只留下棉籽,从而起到去籽的效果。
好处是,简单易学,而且工具简单,哪怕是寻常百姓,自己在家里也能干,坏处也很跟简易的工具一样,就是效率低。
到了蒙元时期,黄道婆又在赶搓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摇杆。摇杆的主体部分是两根粗细不同的转辊,它们分别与摇杆连接。操作时,两人分别转动两个摇杆,另一人在两辊间喂入籽棉。下辊较粗,转速较慢,相当於原来的托板,上辊较细,转速较快,相当於原来的铁杖。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明朝时期出现的四足搅车,一人即可独立操作,效率更高。
但工具也相对复杂,在这个时代,造价不低,寻常百姓,打造不易。
身为皇长孙,他思考问题,已经不能单纯地考虑效率高不高的问题,还得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像他先前推出的水力纺车,效率是真的高,远超时代。
但从后来反馈回来的效果看,却让他有些后悔。
那玩意儿只适合规模化生产,老百姓根本打造不起,除了官府的作坊之外,能打造得起的,只有那些地方上的豪门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