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圆成很有政治头脑,他在听闻杨坚给韦承赐了婚,他就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子全啊!你对康源一事怎么看?”
“二兄,小弟能有什么看法,反正风往哪边吹,树不就往哪边倒吗?”
韦承的话让韦圆成三兄弟一愣,不知该怎么往下接话。
韦承可不管他们,举起杯子,饮了口酒,续道:“几位兄长,所谓其中的诸事,不过是小事,说来到底几时结束,早就注定了,我们何必要去操心。”
韦承虽身在当下,却有第三视角,他看得清明眼下的局势。
在他的认知里,杨坚不是杨广。
杨坚比杨广懂得回头。
这一切都要从开皇十年说起,那是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一次足以颠覆隋朝的叛乱。
杨坚於开皇九年攻灭陈朝后,盘踞在江南一带的士绅便成了他的心病,他一直想找机会铲除他们。
等到开皇十年,韦洸奉旨持节南下安抚岭南地区,华夏彻底一统。
杨坚终於憋不住了,他打出口号,劝说江南一带的士族们迁进长安,借此从根本上打击江南地界上的世家大族。
可小把戏实在太过粗劣,一下就被江南士绅们看穿,因此导致了江南地区瞬间燃起叛乱,波及甚广。
杨坚吓坏了,心怕陈朝旧势力死灰复燃,当即就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亲率大军前去平乱。
在经历了大小战役七百余场后, 杨素终是成功平定了江南叛乱。
这也让后来的杨坚小心了不少,他再不敢大张旗鼓的对付世家,只想一步步的来,通过水滴效应慢慢的加大皇权,增升自己的话语权。
韦承就是掐准了这个原因,打心底里认为杨坚这次必再会向世家妥协。
他见韦圆成三人话不出口,怪异的看着自己,抓紧解释道:“三位兄长,你们若是不信可以去问我的父亲,他亲自与我说的。”
韦圆成闻言,如释重负,脸上露出笑容,道:“原来是世父他们已经做好了打算,那我等晚辈就随他们的安排去做就行了。”
韦圆成说完,便起手为韦承三人斟满杯酒。
四人端起酒杯,相之轻触,一口饮尽。
韦匡伯放下酒杯,想了想,道:“大哥,你觉得叔父他们会怎么做?”
“依照过往来看,估计也就那样,随大流而行事。”
韦圆成说得轻描淡写,这种史书不绝的事,他早已司空见惯。
韦匡伯原还想把韦圆成拉到一条战线上,听到这,他是觉得没了希望,不再言语。
在对待康家一事上,三位亲兄弟的态度截然不同。
韦圆成置视康源一事,是从大局看事,害怕韦承会被卷入其中出不来。
韦匡伯则是关心於杨广和韦承的利益,这说来也是他的利益。
他在被韦谌拒绝后,一天里想着应对叔父们的措词,脑子里都有了大半,只差明日写在纸上寄去。
反观韦圆照,他身有郡公爵位,好似无欲无求,半点不关心康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