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第232章 前几个纪元的流行能力(1 / 2)

第232章 前几个纪元的流行能力

陆远迎来了人生中,最悠闲、自在、快乐、幸福的时光……不管是天空之城的剥离工程,还是绿茵镇公民的教育计划,又或者探索沙漠的边界……

这些最麻烦的事情,都有人帮他去做了!

没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也没有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陆远只是单纯享受绿茵小镇一天天变得繁华,工程队的数量一天天增加,“神之技”者一个个发挥出作用的成就感。

这种快乐,和一个人挖宝藏,捡垃圾的收获不太一样。

挖宝藏的快乐,是一时的、短暂。

有很多垃圾,他一个人也用不着,只是放在储物空间中堆着。

而人类第18文明的崛起,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长久的,可持续感觉。

确切的形容,有点像创业!

从白手起家,到创立世界五百强企业,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就连他的伙伴们,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特别是老猫,本来就是个机器人,有着一天24个小时的精力,去管理那些家伙。

……

对於绿茵镇的镇民而言,种田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了。

辛辛苦苦种几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收益,还不如去打工。

但打工得通过技能考试……否则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对於不想动脑子的人来说,真的很痛苦啊。

世界上最赚钱的事情,都写在了刑法上……学习是不可能学习的,只能犯一犯罪,搞点钱。

不过在绿茵镇,犯罪这个事情真的很难!

路边罂虞树的藤蔓,说不定就是监控!

曾经的绿茵文明,也得考虑内部治安,早就把这方面的程序开发完全。

小偷小摸,一查就查出来了。

绿茵乐园,放在这个时代,确实是降维打击。

犯罪分子稀里糊涂就被抓住了,甚至还没来得及销赃。

至於罪犯的处理,也很简单,塞进花苞当中,直接用“虚拟世界”关押——虚拟世界中可是真正的牢房,每天劳动改造,反正有的是办法对付对付犯罪分子!

故而出现过几次律法审判后,所有人都被震慑住了,只能老老实实打工,赚钱。

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个文明,卷都是一种生存哲学,自从某几个卷王得到了高薪酬的工作后,刺激了大量的卷王出现。

这是一种正反馈效应,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而老猫这一位办公室主任,天天都会汇报发展进展:“第三工程队已经招募了足够的人手,总共一百二十五人,马上可以投入工作。”

“我们把还能够运行的机器,挑选出来,进行最简单的维护,然后用罂虞树的‘绿茵乐园’接管。”

“不过这种模式,仅限於不太复杂,重复度较大工作。困难一点的,得在绿茵乐园中自己编程。”

“除了海螺能编程,其他的人暂时还不会。”

“唉,暂时只能这样了。”陆远叹息,“人才的培养,得以十年、二十年计算。”

“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不能苛责太多。”

他跟着老猫,参观了几个工程队。

这些在绿茵乐园中培训过的工人,正在搭设电线。

另外一群工人,正在运送石油。

为了石油,陆远特地孵化了2个名叫“汲取虫”的古怪虫子。

这巨大的家伙,长得很丑陋,就像是长条形的沙虫与章鱼怪物的混合体。

但它的能力很有用,能够把石油从地底抽取出来,储存在体内,最后膨胀得如同气球一样。

“汲取虫”运送一趟石油,在100-200吨,这个数量还挺可观的。

石油的用途很多,譬如说最重要的火力发电,能够为天空之城的升起,提供能量。

现在的人类18文明,依然没办法捣鼓出火力发电机,好在绿茵文明,有着现成的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水系统、冷却系统、集尘脱硫系统等等。

电这个东西很危险,却也是通往文明时代的捷径……

“你放心,预计四个月后,电线就能拉好了!”

站在陆远面前的,是当前的技术总管,砂漠同志。

“到时候,罂虞树提供70%左右的光合能量。我们的发电站,再提供30%的能量,让天空之城升起来。”

“城市中的潘多拉晶石,因为镶嵌在石头当中,损坏较少,不需要我们去修复太多。”

这位年轻人侃侃而谈,言语充满了自信。

他头戴安全帽,穿着短袖衬衫。

和地球上的知识分子,也没什么差别了。

“别把变压器搞爆炸了吧……电和其他东西,可不太一样,弄不好,会出安全事故的。”

陆远其实不太放心。

“陆大队长,其实很多人都在学习环境中被电过,那种被电成焦炭的感觉……大家都体验过的。所以,您尽管放心!”

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虚拟世界当前的拟真程度是100%,那被活活电死的痛苦,没有人想体验第二次。

“而且……”砂漠压低了嗓音,“现在的电网很简单,就是为潘多拉晶石供能,没有民间供电。”

“功率是额定的,所以技术层面的难点不多。”

听他们这样说,陆远就算担心,也没办法了。

毕竟时间真的很紧迫。

他们所有人,都在与活活渴死的未来作斗争!

除了搭电线之外,另外两个工程队的工人,正在想办法剥离天空之城的内环,同时疯狂捡遗产。

中环、外环损坏过於严重,凭借现在的力量修不好了,故而只能把能带走的,全部打包带走!

“预计再过一年,内环就能剥离。”

“到时候我们就能尝试着,升起天空之城,离开这里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