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口说无凭协议为证(2更)(1 / 2)

宁彦凡和於奶奶口中的“小易”,是於奶奶的儿子,全名叫徐仲易。

於家有过两次出国潮。

一是建国前,二是60年代中期,於奶奶的儿子徐仲易就是60年代中期出国的。

那时候风雨欲来,察觉到不寻常的气氛,於奶奶和丈夫将独子一家送出国。这个举动固然让徐仲易逃开了一场动乱,却也为於奶奶和丈夫带来了灭顶之灾。

徐仲易出国后只写过一封信来,信根本没有到於奶奶手里就被人没收,信上写的什么於奶奶不知道,这是徐仲易出国后唯一和国内的联系。

小20年过去,於奶奶不知独子一家是生是死,没有等到消息,老太太有病都硬挺着,不肯轻易把命交给阎王爷。

徐仲易那封信是从美国旧金山寄出的,那里有大量的华人聚居,旧金山是唯一的线索。

宁彦凡托人打听,也亲自去过一趟旧金山,因为不能过久停留,都是一无所获。

夏晓兰说请私家侦探,在报纸和电台登广告,都是后世最常见的寻人办法。

特别是后两种,影响面非常大,很容易找到人。

然而问题也在这里,於奶奶手里没钱。

二七广场的小楼,於奶奶早就想卖掉,这么多年於奶奶也算是看穿了,人活着比钱财本身重要,手里的浮财舍了就舍了。卖小楼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主,於奶奶干脆将房子“送给”夏晓兰,值钱的并不是小楼,而是二七广场那块地皮。

於奶奶这点基本的商业素养还是有的,国家现在又允许老百姓做生意,二七广场地段的房子,只会越来越值钱。

不管以后值多少钱於奶奶都不后悔,只要夏晓兰能找到人,她就把房子送给夏晓兰!

“产权你不用担心,我豁出去这张老脸,也会把另一半产权完完整整从国棉三厂手里要出来。”

夏晓兰当然不是担心这个。

这次来京城,夏晓兰也算见识到了於奶奶的背景,以前就知道於奶奶可能不是简单人,胡永才都知道於奶奶上面有人,否则不可能一个孤老婆子保住一个大院子不被占去。

如今,夏晓兰的感受更清楚点了。

“房子您不用着急,先找到人再说。”

现在黑市的美元和华币的兑换比例,差不多是110,这事儿没有上万的美元也玩不转。夏晓兰决定先给旧金山电视台写一份信,美国人都喜欢“故事”,她要给电视台讲一个感人落泪的故事——希望借此能节约点寻人的成本。

於奶奶和夏晓兰做了“交易”,最大的心事算有了寄托。

於奶奶也观察了夏晓兰一年,这丫头值得托付大事,她才借着宁彦凡的口把事情说出开。

夏晓兰猜的没错,书房没关门,本来也是故意要让她听到。

话都说开了,於奶奶也就不再冲疑:

“等你妈搬来京城,我也来京城多。我从前收你们多少房租,一个月也给你多少钱。”

商都的房子也能租出去,租金就补贴於奶奶自己“租房”的花销。

她不是占夏晓兰便宜,现在全国房价差距都不太大,京城和其他省会城市的房租也差不多。

这事儿算是说好了,於奶奶觉得口说无凭,还请宁彦凡当见证,写了个协议。

夏晓兰哭笑不得在上面签名按手印。

夏晓兰是很想要二七广场的那栋小楼,因为知道那里将来是中原地区有名的商圈,做生意的人知道有好机会,不捡真是没天理。但夏晓兰想的是买,她也没想过要靠“骗”,更没想过要以其他方式换取。

找人可比用钱买麻烦多了。

夏晓兰犯了心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