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留里克在奥布埃村大营(1 / 2)

杜奥蒙山并不高大,很多地域甚至很低平。

条状山峦阻隔了马斯河谷与梅茨平原。

尤其是梅茨平原,背靠着的土丘继续将它分割为梅茨的摩泽尔河谷平原与山后的狼嚎森林平原。

一部分罗斯军步兵已经通过了山谷,他们并非徒步而去,很多人手里攥着缆绳,只为确保在曲折又逼仄的峡谷河道中划桨航行的运货长船,不要意外撞上岩石与意外冲滩。士兵客串纤夫确保了船只顺利通过峡谷区,中间虽然不可避免的出现拥堵,只要几十人合力拉动绳索即可将船只脱困。

罗斯军在科维尔修道院不远处的奥布埃村建立大营,也是在这里士兵发现了生火的痕迹,更是注意到大量的蹄印。

罗斯骑兵的马蹄铁都为锻钢打造,形制上与法兰克骑兵的款式有所差异。基于痕迹,士兵毫不犹豫判断现在所发现的一切,就是菲斯克所部扎营的证明。

在亲自目睹这些痕迹后,留里克也不禁感慨:「菲斯克真是为我挑选了一处更好的营地呢。」

问题又来了,菲斯克、布洛迪所部,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难不成真的奔着凡尔登的方向冲了过去?

如果那边即为勃艮第人的营地,兵力缩减到五百余人的罗斯骑兵真的要与恐怕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拼命?

留里克与众多将领为那群家伙的未来担忧,在担心的同时也实在羡慕。

荣誉与风险是并存的,当年也是这群家伙

脱离大部队,从易北河直接摸到了科隆与波恩。如果不是布洛迪那小子生擒的大巴伐利亚公爵,此子如何一蹴而就成为新编的第二骑兵队的队长?

难道那群狂人还能对勃艮第人的头目发动斩首攻势?

当前大家顾不上狂飙突进的友军,哪怕他们真的遇到了危险也只能向诸神祈祷。

奥布埃村的石桥看似其貌不扬,却是罗马大道上一座关键的基础设施。

古代的罗马人修造了很多桥梁,自帝国毁灭四百多年后,能保存到现在的寥寥无几。

曾经奥恩河口也有桥梁,附近多个村庄也很繁荣。奈何在「民族大迁徙时代」,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接踵而至,村庄与桥梁都遭遇破坏,曾经的梅茨城也被洗劫。

彼时的蛮族只有勃艮第人笑到了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区域一霸,皈依天主后的他们完全洗刷了野蛮人的身份。

当年部分勃艮第人就是嫌桥梁碍事,他们的船只冲入奥恩河后,将大量桥梁拆得仅剩桥墩。石头桥墩的间隔完全可以满足船只通过,于是大铁锤就对桥墩手下留情。

在奥恩河口,数百年的河水冲刷使得桥墩就剩下小基座,它始终埋在河水中。

时过境迁,梅茨伯爵并没有再在奥恩河口修造桥梁。因为梅茨城在摩泽尔河上拥有更好桥梁,它一直被维护着,奈何不能奢望法兰克人的梅茨伯爵拥有罗马帝国的修造能力。

如今同样的

问题时隔四百年出现了罗斯人的面前。

留里克下达命令,决定拆毁奥布埃村的奥恩河木桥。

此次将拆得非常彻底,连石墩都要拆掉。

当年的罗马人就是依靠着一些巨大石块蹲在河底,它们足够厚重,形制上也堆成梭形,如此完全可以硬抗河水冲刷。

山坡下热热闹闹,山坡上的修女们看着那些金发野蛮人居然对着桥梁又打又砸,木制桥板很快荡然无存,继而是赤膊上阵的壮汉,以潜水的方式在桥墩巨石处捆绑大量绳索,岸上待命的战士们再以拔河的模式,将石墩拉开。

把巨石拉到河岸上实在费力不讨好,留里克又令,小一些的石块能搬即搬,大家伙拉

到河边芦苇丛不妨碍船只同行就好。

于是,一些有半人高的石块,时隔数百年重现天日!

长久的冲刷使得花岗岩的棱角早已非常光滑,凡被拉上的石头又被大锤打砸一番。罗斯军实在需要一些石块,构成桥墩的石头更便于处理成小块,它们将作为投石机的后备弹丸。

桥梁被拆毁,第一条长船划着桨顺利通过,人们在岸边欢呼了一阵子,更多的待命船只开始继续西进。

因为罗斯军的奥恩河口-梅茨城大营与奥布埃村进攻营地之间,存在着一条逼仄的河谷通道。局促的环境限制这罗斯军人员物资的运输,倘若优势敌人突然从西方杀过来,罗斯军在作战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无论是

撤退还是增援,也一定会在河谷通道里陷入混乱。

扎营之地存在风险,哪怕留里克估计其中风险并不大。他厌恶风险,于是面对着城市西方、离开山丘后更开阔的平原区,罗斯军一定要布置一些哨所。

更重要的是,罗斯军必须尽量寻找奥恩河的劲头。他们可不是什么地理探险家,派出去的船队肩负一项使命,找寻上游的新村庄、找寻奥恩河可通航的尽头,为军队建设新的前哨基地。

谁能获得如此光荣机会呢?

各旗队都在请战,留里克想了一想,就给予大侄子阿斯卡德这份光荣机会。

那小子是国王的侄子,如今阿里克带着一批兄弟一直统治着斯摩棱斯克地区,本无爵位的阿里克终为斯摩棱斯克公爵。阿里克只有两个儿子阿斯卡德与基尔,按照传统,这位阿斯卡德日后要继承爵位。

如果一个男人缺乏战功,就算成了公爵也要受人轻视嘲讽。

留里克的确有意让大侄子做军队主力的先锋,为了确保安全,他也派出了罗斯军另外两支精锐骑兵队,「猪鼻」斯温与「八字胡」卡尔所部出战。

阿斯卡德的第七旗队,他们的船队在河道上排成一字纵队,也因奥恩河已经变得颇为狭窄,龙头战船已经无法河面调头,更不能排成两队。

不过若是遇到问题调头也简单,划桨手换个方向坐下,船艉瞬间变成船艏。长船的特点便是如此,它的首尾

几乎是一样的,那一边是船艏只取决于划桨手的面朝的方向。

二十条船押运着一批物资向上游继续进军,在其两翼均有骑兵队护航。

罗斯军拥有大量船只,奈何奥恩河狭窄,大量长船只能暂且停在河口区域与摩泽尔河畔,就连奥布埃村大营,这里停靠半搁浅的长船数量也不多。

奥恩河中行动的长船将是循环使用的,它完全成了一种代步工具,只为确保罗斯军不用很累就将步兵送到靠近更西部大山的区域。

因为,罗斯军不得不明确态度,大家面对的战争模式已经变了。

过去战争,罗斯军总如「海军陆战队」般战斗,作战区域永远不会距离自己的船队太远。这次不然,罗斯联军一万余人,他们将以真正的陆军姿态,很可能远离自己的船队作战,其中不仅面临着作战方式改变后水土不服的风险,军队惯常使用的武器也必须进行一番调整。

后方大营运来一批长矛,它们被麻绳捆着放置于长船中心位置。有战士合力将打捆的矛扛起来,待运输船被岸上的兄弟尽量拉扯到岸边后,所有的长矛重重仍在地上。

此乃留里克为陆路作战的武器,它廉价又高效,之前的大战证明了,罗斯军摆起传统的盾墙,前排派出最强壮的兄弟身披重甲压阵,后方战士手持长矛搭在前面兄弟的肩膀,以疯狂无章法的戳刺,乃至是矛头捆一把斧头来一记势大

力沉的劈砍,都能取得很好的作用。

待留里克下令奥布埃村为进

攻大营后,短短两天的时间,或是徒步或是坐船,已经有五千名战士通过弯曲的河谷进入大营。

战士们立刻住进附近的空置村庄中,菲斯克当时机智的手下留情,使得罗斯军主力完全不用再搭建新房屋。

从Iof村到奥布埃村,大军驻扎在一片长度折合2500米的河湾区域内。虽然桥梁被拆毁,罗斯军迅速以小型驳船铺设出可以迅速拆解的浮桥,凡运输船队需要通过,浮桥解开绳索,所有小驳船拉到一边,待船队迅速通过后再视情况将浮桥重新拼起来。

很快,营地里炊烟袅袅,大量竖起的木杆飘扬起罗斯旗帜,整个营地弥漫在煮麦烤肉的香气中,战士、马匹乃至驯鹿产生的聒噪化作低沉轰鸣在山谷中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