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 人事如故(2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2233 字 1个月前

可就算这么耗下去,眼瞅着今年秋收之前霸府都不会有大笔的钱粮进项,很难逐一付清垫资。而因为担心诸军因为饥饿而哗变闹事,又不得不到处搜刮榨取一点物资来分给诸军,吊着他们不准闹事。

其他的问题虽然也有,但相对而言最严重的还是当下这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要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有钱有物就行,但棘手处就在于没钱也没物。

由于久不任职于霸府,李泰已经很有没有感受过贫穷的滋味了,但今再返霸府,这熟悉的感觉霎时间就回来了。

俗话说破船也有三千钉,但用在霸府这里就是这破船上虽然一个钉子都没有,但还冲浪冲的挺过瘾。

霸府虽然没钱,但不意味着整个关西都仍一贫如洗,就拿李泰自己来说,他今所掌握的粮食供养霸府一年都问题不大。而其他境域豪强们未必有他这么财雄势大,但也必然都是家底殷实。

只要能将这些资财搜刮上来一部分,渡过眼前的难关绰绰有余。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搜刮就连李泰自己都不愿意捐输家财帮助霸府渡过难关,又怎么能奢望其他人毁家纾难。

眼瞅着众人都是一筹莫展的样子,李泰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思路,毕竟他不当穷逼很久了。

但今事情摆在案头,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稍作沉吟后他便提出了两个思路。第一就是由霸府派遣使者前往诸州郡盘查库余,将这些库余物资核计清楚后再向民间发卖,用以换取急需的物资。

当下租调贡赋所收取都是实物,除了粮帛等基本的通用物资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杂类物料,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常年寄存在官府仓邸之中,若加盘点出来进行售卖,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但问题是这些地方库余一般归于行政成本和官员福利之中,一旦加以审查盘点,说不定就会遭到地方官们的抵触厌恶。而且如果形成定制的话,也极容易滋生贪腐,地方官同地方豪族勾结起来,将高价值的物资化作廉价库余进行售卖。

第二个就是卖地,虽然时下不比后世那样寸土寸金,但一些关键地段的土地资源永远都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将一些拥有极高附加价值的土地向民间售卖,也是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的一个方法。

这些土地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山泽、大道通衢水陆要津等等,将其开发权和使用权向民间招标售卖。

开采到的铜锡等金属物料由官府直接进行收购,一些交通枢纽的经营权中还包含着承担官府所发派的运输任务的责任,只要能够形成有效监管,也能维持一个公私两便的良性状态。

当然,这后一条思路李泰也是思考许久了。去年他囤积粮食的时候就在打算同地方大族合作,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关西的物流网络,但当真正施行起来才觉得困难重重。

首先是各地风土人情都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豪强身上,其秉性品德也都差异极大,有的还算好说话,有的则又贪婪又霸道,拒绝同人分享乡土资源。

如果每到一个地方都因地制宜的洽谈与妥协,那效率必然低下至极,估计李泰这个的卢都发威夺权了,可能这件事都还没有做完。

所以还是跟官府合作好,起码官府是有着统一的规矩和约束,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也能一定的辅助。

就拿眼下来说,将这件事推动成为一个霸府重点关注的政令进行实施,自然就不担心地方官们滥用职权、肆意加码。

这种合作倒也不必维持太长的时间,只需要有个两三年的时间铺设和运转,接下来即便脱离官府也能继续维持起来,不必担心李泰不在其位后会人走政息。

众属员们听到李泰提出的这个思路,也都不由得眸光一亮,纷纷加入到了讨论中。

这种官府向民间让利、彼此各取所需的政策倒也并不新奇,像是北魏前期所施行的宗主督护制和之后的三长制,都是放弃基层的行政权力从而换取地方豪强富室们对统治的支持。

同样的,官府就算不出租发卖这些土地资源,其实地方豪强们也多封锢山泽从而大收其利。若能将这些法令之外的情况设立制度进行管理,并不废禁这种行为,而是官府也参与进来分享其利,这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其实远远小于单纯的压榨小民耕户。

李泰作为主官,也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方向,自然不会否则具体的细节规划与核实,最终会形成一个怎样的计划,仍待这些下属们探讨磨合。

他见众人集中于此议论纷纷,便又站起身来,示意他们继续就此探讨,自己并不干涉太多。

虽然这是给他自己开的一个继续加强掌控关西乡土资源的方便法门,但他也并不打算将价码压的多低,毕竟是覆及整个关西的政策计划,如果执行起来不能达成一个服众结果,明显也是说不过去。

趁着下属们忙于讨论之际,李泰吩咐属员去台府公厨订上一份丰盛晚餐来犒飨下属群众,但他自己却是无暇留此用餐。

因为除了台府尚书之外,他还新任后军大都督,本着两碗水端平的原则,直堂这里见过一众政务属官后,接下来还得去城外兵城见一见那些中军部将们。

台府这里下属们一通诉苦,听得他头疼,希望城外兵城那里众将士们能给他一个愉快的体验,好好享受一把大权在握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