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凌一农的焦急(2 / 2)

凌一农有不同意见,不服气的说道“你这个猜测没有任何一句,哪怕按照一块钱来算,村民也是有收入的,怎么能说没有太大帮助呢”

赵舒城早就想到他会这样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表给他看。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经济水平都在上升,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说其他地方,单单是银川市,从之前的人均工资三十块,到现在的七八百块钱,这个工资翻了二十倍。就算是以后不会变化很快,但是二十年之后,翻个倍都是有可能的吧”

凌一农想了一下,觉得赵舒城这样计算没有什么问题。

赵舒城继续说道“好,那么按照人均工资两千块一个月计算,那么种蘑菇的话,需要多少才能达到这个水准呢一年可以种两次蘑菇,每次两个月的采摘期,期间大概一个棚子产量是48008000斤左右。如果真的脱贫的话,蘑菇的价格需要到六块钱一斤才行。可是凌教授,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这样

就出现一个问题,蘑菇扶贫,只能缓解一部分,剩下的缺口咋办只能让农民建更大的大棚,但是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蘑菇的产量更多,价格会不会更低了”

“所以单纯的种蘑菇只能扶贫一部分人,不可能让所有人依靠这个办法脱贫。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其他人从种蘑菇的事情上面吸引出来。蘑菇的加工厂就是一个办法,另外还有相关的配套工厂,印刷厂、包装厂,甚至运输公司等等。”

“现在菇农可以依靠种蘑菇短暂的脱贫,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脱贫之后,怎么避免他们返贫。”

水花自从赵舒城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在听着,觉得赵舒城的想法真的很超前,眼中都开始冒光。

凌一农也在思索赵舒城所说的话,他虽然想说自己的蘑菇可以达到六块钱,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到了这个价格,恐怕养蘑菇的人就不单单是西海固周边的农户,其他地方的农民也会养蘑菇,这样价格肯定打下来。

“我之所以建加工厂,就是为了解决蘑菇数量太多,而且集中上市的问题。只有深加工之后,蘑菇才能卖出高价,也会让市场上面的新鲜蘑菇不会太多,价格也不会受制于人。”

“节流的事情我肯定做不到,这个是朝廷考虑的事情。但是额会提高双孢菇收购的要求,那些歪瓜劣枣肯定不能要,这样也算是给菇农一个教训,他们不适合的就会慢慢退出这个市场。但是这个事情肯定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凌教授,你就需要研究其他的扶贫办法,比如香菇、松茸、羊肚菇、姬松茸、贺兰山紫蘑菇等等菌类的养殖问题,让大家不用都盯着双孢菇养殖。”

“只有丰富产品之后,各种菌类都有,价格才会上去,也不会出现集中在一起的场景。再说了,凌教授你不是研究

防风固沙的菌草嘛,其实也可以研究植物的寄生问题。”

“额知道一种沙漠里面的药物,叫肉苁蓉。这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梭梭树下面的寄生植物。这个东西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所以价格很高。如果这个东西能跟你的菌草成为共生关系,那么我想意义更大。”

“还有很多木生菌,都是可以在防风林里面生长的。比如说桦树茸、松茸、松蘑、松菇、松树菌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防风固沙,还有经济效益,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去。”

凌一农没想到自己不但是没有劝说赵舒城,反而被他忽悠的去研究木生菌去了。

“当然,凌教授,我知道您现在肯定没有心思研究这些,那么你现在能做的反而是帮着村民拓展销路,尤其是省外的销路问题。我们都是老百姓,其他人根本不会听我们的话。但是你跟吴主任很熟悉,你可以跟他提一下这个问题,说不定他们就能帮咱们解决这个问题了呢。”

“至于我这边,等到我的冷库都存满了之后,加工厂也就可以动工了,到时候肯定能消化不少的双孢菇,不过鲜菇的销售,只能靠你们来做了。”

凌一农叹了口气,说道“好吧,看来还是我太着急了。你说的对,我对于市场经验和销售一窍不通,有点想当然了。”

“不过我是真的没想到推广之后的双孢菇产量这么多,现在的产量整个海吉县每人一斤都有富裕,确实是有点供大于求了。我会跟吴主任联系,解决双孢菇的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