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龙凤猪的凤?(1 / 2)

在国家金字塔中,皇帝处于云端,俯瞰天下臣民;百姓地下泥土,卑微求生。

他们处在共同的时空,但彼此却相距千万里之遥。偏偏挖掘帝国坟墓的,往往是卑躬屈膝的百姓

所以很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明白为何朕的帝国会崩析

如秦始皇疑惑朕将土地拨给百姓,为何百姓反秦

汉武帝不解朕开疆拓土泱泱伟业,宠幸方士怎么了

隋炀帝临死前更是怒问朕有何罪,以至于此

所以怎样调和君民关系、君臣关系、臣民关系,维持李唐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是唐王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

唐太宗历数各朝兴亡史后,认为君主地位系于国家存亡,国家兴衰在于民众苦乐,即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同时隋朝殷鉴不远,唐太宗又认为一人岂知天下事

是以臻安之本,惟在得人,用直白的话讲就是

朕需要各方人才来建设大唐

李世民叹气,他登基位不过三年,并不缺少官吏,只是他抬头望向殿群臣“如今天下稍安,朕不敢纵情,唯有兢慎,才能兴大唐。”

顿了顿他又道“近日朕后又因当面怒斥侍郎王珪而夙夜后悔,唯恐诸卿不再进谏。”

治理天下如履薄冰,唯恐加重百姓负担,可大唐外敌环视,不得不加强军备以作防御。

侍郎王珪出列恭声道“陛下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岂不竭尽心进谏陛下”

他是隋朝官员,陛下与隋炀帝相比,简直是神仙陛下,陛下不爱听,发发火算什么

隋炀帝不爱听可是要命

天幕突然加重了音但是朕不需要贪窃无能之辈

于是唐太宗上任第一剑先斩枉法官吏

隋朝吏治腐败,为君者恣意妄为,任人唯亲;为臣者奉承谄媚,苟在阿顺。

所以他在完善三省六部时,直接进行大裁员,把中央两千多官员减为六百四十三人。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所以唐以尚书仆射为尚书令职

刘彻小声嘀咕尚书是皇宫内廷秘书,已在讲汉代制度时讲过。中书掌理内廷掌理文件。侍中是侍奉朕的官名,这三个内官到后世竟成了外官了

曹丕微怔中书省

跟他去岁设置中书机构有何关系

同时又将大唐把行政区,依山川地势重新精简划布,变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道。

再借调整行政区时,将各州郡官员进行筛选,把原本臃肿的朝廷,化为小政府模式。

以此适应唐初战乱

局面,最大力度地节省国家用度

宋代赵顼垂下眼帘默默听天幕讲述,同时又印证大宋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

而同平章事即为宰相,掌行政大权,协助皇帝处理事务。

而三省官员平日无行政权,除皇帝有另外,平日只听宰相命令。

他要改革必然越不过宰相,但宰相权柄过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

该怎样削弱大宋宰相呢

像汉武帝那般直接撤职,下狱自杀

赵顼摇摇头,否决了他这个提议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不能逼迫他们。

唉要是他有汉武帝唐太宗魄力便好了。

天幕不知他想法,仍在继续讲述同时表示枉法者罪不容诛即便原秦王府的老臣犯法,亦要依法治罪

于是唐王朝官场风气为之一正,具体代表人物裴矩

裴矩是谁

在大唐双龙传中,化名为邪王石之轩的反派大boss,在现实中

天幕微微停顿至少在隋朝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有违臣子之道。

隋炀帝好大喜功,他就迎合君主心意,进言出兵高丽;

面对隋朝军心涣散时,他也能出恶毒计谋,让隋炀帝把江都扬州女子分给卫士恣欲,以稳定军心

秦始皇认真地将三省六部制记下,这个制度不适目前大秦局势,但是可以给下下任秦王做参考。

如今的大秦需要强硬的君主镇压天下,不能让相权复起软乱困坐火山的大秦。

秦王,李世民

他慢慢地搁下笔,嘴角微微上扬倒是有缘,可惜不能相见

听到天幕言裴矩,李世民便不再感兴趣。

裴卿之能,难道后人还比他更了解

当年隋文帝命裴矩巡抚岭南,谁知高智慧等逆臣在江南叛乱。

裴卿胆色过人,就地召集三千勇士,转战数千里,将叛军从江西打至南越,作战期间顺道安抚整个岭南官民。

更不用说他对西域和吐谷浑的经略,皆是有利隋朝及大唐。

他回过神,就听到程咬金摇头大声道“裴公此举,正说明君明则臣直,陛下圣明天子,才会有名臣拱卫陛下,魏玄成你是不是想说这话”

被抢词的魏征不是

李世民大惊什么朕竟错过魏卿称赞朕的话

裴矩成为唐臣后,简直换了张脸,佞臣变诤臣

唐太宗知多有官吏贪污,于是钓鱼执法,以财物试之

李世民猛地咳嗽两声,企图打断天幕讲述他的黑历史,谁知程咬金兴冲冲地替天幕说完后续“结果司门令史受赂绢一匹,陛下想杀,嘿嘿。”

他撞了撞秦琼“后来被裴公劝阻了,叔宝你说对不对”

秦琼

拿莫名亢奋的老伙计没办法,只能转移话题“不知那大唐双龙传讲的是谁”

天下真龙唯有陛下,另一龙是谁

还有裴公竟成了波死

他心底疑惑后世将恶人称为波死

为何裴矩有如此转变

因为唐太宗表示要以天下为重,而非君王为重

他认为君王不能独断天下之务,需要忠良辅弼,才能安天下;

所以佞臣没前途,想要力争只能做能臣、诤臣

并且这个帝王他还认为为君者,当以兼收博采,虚心纳谏,才能让众臣匡正君非,较国事得失。

简而言之他听劝啊

谏官制度在哪个朝代改良完善

唐太宗手上啊

李世民不自在地摸了摸手臂,似乎好像这个讲述的后人,很喜欢自己

谏言官职自古有之,春秋时齐国设官为大谏,晋国名中大夫,战国时赵国有左右司过,秦汉时谏职增多给事中、侍中、谏议大夫等官职,魏晋南北朝设散骑常侍为谏官。

这类官职是专对君王一人,用疏奏和面奏的方式,对时政及皇帝的言行向皇帝进谏言。

为保证自己不仗势任情恣意,他把谏官作为清晨的闹钟,时刻警醒己身

天幕语气加重了声音世人厌烦闹钟时,总会伸手按铃获得清净,但唐太宗,他十年如一日地让闹钟提醒自己,不走隋朝末路

要朝堂保持政府清明,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隋朝教训,才能让李唐社稷长久治安

听到天幕说君王要时刻警醒己身,赵匡胤点点头,历代朝臣多是揣摩圣意,以自身保荣华富贵。

可唐太宗却凭自身扭转大唐风气,岂能不让人佩服

好话历代臣子皆爱其职责是匡正君非,谏诤得失。

谏官,君王必备官职

所以他建国后,在太庙中立石碑刻下祖训,其中就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谴之。

在我们印象中,魏征整天逮着唐太宗叭叭叭。

实际上整个贞观一朝,不仅魏徵叭叭叭,而是整个谏官甚至重臣都在叭叭叭。

并且唐太宗还嫌弃重臣不能对他叭叭叭。

所以贞观一朝,官员能畅所欲言,就是因为唐太宗亲自倡导直谏风气,才能让臣子直抒己见,形成君臣共商的好风气。

这样的朝堂在封建王朝中独树一帜,堪称空前绝后

武周

武则天忍不住笑出声谏官谏言居然被后人如此调唆,岂不可笑

下首的宰相狄仁杰忍不住出声“陛下”

“好了,朕知你要说什么,朕不笑。”武则天表示自己虚心纳谏,眼眸淡淡地扫过狄仁杰、张柬之等重臣,心中自忖太宗敢用隐太子身边的魏征等人,她亦敢用心向李唐的忠臣。

只是她眸中闪过黯然之色“此太宗讲述后,朝野定会再起还政之风啊

逼她还政李唐

听取谏言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克服人本性的自虐

谁不喜欢听好的呢

即谏言分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五种谏法,以应对君王心情环境,让君王更能接受谏言。

但无论何种谏言,入耳总是不太好听,更何况听谏言的人是一国之君。

谏言再好,它也像一粒尘沙卡在人体最柔软的心脏,不断地刺痛着人心,不致死却折磨人。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唐太宗任情发怒

贞观七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唐太宗天下未平就修建东宫,此举是劳民伤财;

朝廷地租过重,加剧百姓负担,让百姓难以生存;

现今妇女喜好华丽发髻,皆受宫中女子影响,陛下该管

朕给儿子修个宫殿怎么了

地租自唐开国就已制定,来骂朕

宫中妇女个高髻就是奢侈你在暗指朕皇宫管理后宫不逮

唐太宗大骂难道要朝廷不役使任何人,不收取一斗租,把宫里的女子都剃光头,他才会心满意足吗

越想越气的唐太宗觉得不行朕要治他的罪

罪还没治就被魏征劝谏陛下啊,你这样就是狂夫语言,咱们先冷静冷静,你再看他说得对不对

最后又稍稍抬太宗陛下一句圣明的人君会择其善者而从之,陛下肯定是圣明天子对吧对吧对吧

冷静后的唐太宗不仅没治皇甫德罪,还将他提为监察御史

刘彻一愣,没有把那家伙送到东海吹风,倒将人提到朝堂上

他放下手中竹简轻笑倒是个能容人的,这点朕不如也。

正思索间察觉到一缕幽怨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刘彻抬头就正与汲黯来了个对视“汲卿,看朕做甚”

还能做甚

看看唐太宗,再回头看看陛下你

陛下你何时能听听我们的谏言啊

朕怎么没听了

刘彻理直气壮地挺胸表示匈奴作战计划朕那样没听

并且汲卿啊,你看看人魏征的劝谏,说得多好听,你呢

朕与众臣畅议治国愿景时,你却直接给朕泼凉水陛下欲望太多,怎么能全都实现呢

听听这话,也就是朕能容你,换个性急的早就没命啦

卫青等人不忍直视他转过眼陛下hei你这话也太大言不惭了,中大夫脸都气红啊

这样的谏言不止一次,甚至唐太宗想要封禅,也被魏征谏阻。

唐太宗委屈地问他朕难道六德不够吗

天幕突然现出一段影像,一只红通通的小凤凰,仰头望着一中年男子,扑灵着翅膀叫得叽叽喳喳朕要去封禅,朕要去封禅”

叽喳的同时,还展开自己华丽的羽毛,向中年魏征发动攻击技能;六连问

朕德行不尊吗中国未按吗

四夷未服吗年谷未丰吗祥瑞未至吗

为啥不能封禅

中年魏征反手一拨,往后一跳使用大招拍了回去陛下六德都已达,但是国家户口未恢复隋朝人口,千里人烟续绝,若要封禅就要修路建宫,简直劳民伤财

ko

小凤凰身倒,封禅作罢

秦始皇愕然、难以言说

刘彻哈哈哈哈,真精彩天幕再来

朱元璋扣脑壳,后人有疾否

程咬金等人低着头肩膀不停耸动,怎么办他们忍不住了,好想笑,后人怎么如此促狭

把严肃的政事变得如此怜爱

想到天幕上代表陛下的小凤凰被打倒时,黑黝黝的豆豆眼还冒出丝丝水花就,不行,不能再想

身为臣子,当遵守臣子之道

但是他们还是好想笑啊

而影像的两位主角,则是尴尬脸色涨红

李世民在心中疯狂呐喊朕终于体会到秦皇汉武的心情你后人能不能别霍霍朕

指出朕政事得失,像汉武帝那样讲述清晰啊

发泄一通后,他突然发现天宝年间才恢复隋朝户口数,他是不是没机会封禅了

龙凤猪中的始皇与汉武都封过,那他岂不是落下了

李世民转头怒视魏征,你误朕

而魏征他突然想到天幕才出现时,空中出现的金龙突然变为金龙宝宝,再看天幕中的小凤崽

他怀疑后人根本不叫陛下二凤,而是直接叫陛下凤崽

看看影像里的陛下都是什么样

不是圆滚滚,就是胖嘟嘟,像什么样

以贞观要政为列,贞观一朝进谏官员人数有36人,进谏次数高达155次,涉及谏言内容有政治相关、国祚君王相道,以及官员任用、内政管理,以及军事外交事宜等等,涵盖唐王朝方方面面;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