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内容有修改)(1 / 2)

长孙皇后去世、太子承乾患有足疾的消息,如巨雷炸在李世民耳边,心神剧颤。

观音婢怎么会早逝承乾怎么会患有足疾

他神情怔愣地盯着前方,直到耳旁传来群臣忧声,才将他神智换回。

心绪激荡下,喉头血腥从嘴角流了出来。

见他吐血,房玄龄等大惊,哀声泣道“陛下”

李世民挣开群臣的搀扶,揪住长孙无忌的官袖,相顾落泪aaadquo怎会如此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昨夜还在与观音婢商讨待日闲了,带皇儿们外游散心,怎么今天就接到哀事呢

长孙皇后对于唐太宗而言,不仅仅是妻子,还是他知己良佐。

唐太宗还是秦王时,为他周旋后宫,力减嫔妃仇恨。

在玄武门夺嫡中,长孙皇后与他并肩勉励将士。

在皇后尊位上,她极力表态外戚不干政,以此维护唐太宗皇权稳定。

甚至在死前还殷殷嘱咐唐太宗不要让长孙氏担任朝中重职

于私弱龄之爱,深谢舅舅促成这桩早婚。

经年之中,长孙皇后处理庶务,为他养儿育女,调节后宫,不让杂事烦扰唐太宗,是完美的贤内助。

特别是贞观五年时唐太宗重病,长孙皇后甚至做好殉情准备

“真是好贤后啊”刘彻感叹政治能与唐太宗并肩,私情能与唐太宗相合

如此贤后出身定然不凡,他想起表妹阿娇,微微摇头,长孙皇后再贤不符合他刘彻需求。

听见陛下叹语,张汤等人脸部微抽陛下,人家丈夫是唐太宗,跟你有何关系

霍去病暗自撇嘴难道姨母没有为你生儿育女,管辖后宫

他的不满没传到刘彻心上,他手托着下巴轻叹哎唐太宗命怎么就那么好呢

人生有如此贤妻相助

按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看唐太宗,他自幼受宠,性格肆意情感充沛,小时喜武不喜文。

长大后为李唐夺取天下,受到父兄打压陷害,性情刚烈的他一度难受得想举刀一了百了。

即位后为大唐社稷,不仅敛着性子自我抑制,节俭行事,还让他人谏言政事,不使自身产生骄矜性情,让大唐矗立华夏。

回顾唐太宗波澜的人生路上,与他亲密相伴,并且能为他梳理精神压力的人,只有长孙皇后。

贞观首相房玄龄,得到的评语不是古之贤相,或是朕之子房,而是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

所以唐太宗爱她,也敬重她

李治通红着眼,死死地盯着文德二字,这是耶耶亲自为母亲取的谥号,也是历代首个皇帝为皇后亲上的谥号。

他低下头呐呐道“文德文德,文成武德,母亲德被苍生,当为世人永记。”

“皇后,朕想母亲了。”

李治府身把头搁在武后颈窝“母亲走后大哥四哥朋争相斗,若母亲还活着,他们也不会如此。”

武后察觉到颈上的凉意,伸手环住他哄道“那咱们明日去大慈恩寺进香如何”

大慈恩寺当年你追念文德皇后时,求太宗陛下敕建,今岁政事繁忙陛下还未进寺。

她微微调整姿势,抬手按住李治的脸庞,放柔了声音“到时给太宗陛下和文德皇后点灯如何”

“嗯”李治模糊地发了个哼声,紧紧地搂住她低声道“媚娘,幸好有你。”

没等李治收拾好情绪,就听到天幕语气幽幽也是这份爱意压垮了长孙皇后

刘邦疑惑难道嫌长孙皇后干政

李世民aaaa李治猛地抬头朕耶耶害了她

不可能

李世民慌乱地拉过长孙无忌,想要开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红着眼望着他朕没有害观音婢

观音婢豆蔻年华13岁嫁朕,朕怎么会害她

天幕胡说

长孙无忌一脸麻木臣什么还没说呢

长孙皇后从十八岁开始生子,到二十五岁去世,十七年间生了七个孩子,这是多恐怖的一件事

朱元璋嘟囔“后人怎么说话的”

才得亲儿,并对自己子嗣数量不满意的刘彻点头认同“就是,多子多孙还不好”

平均两年半就出生一小孩,就这生孩子的频率,唐太宗是活活把她给恩爱死的。

结果长孙皇后去世后,大唐后宫仅一子出生。

只能讲唐太宗不愧是顶级弓箭手,只对他的妻子中奖

秦始皇

刘彻

朱元璋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朱元璋后人,你能不能尊重下老祖宗,你一小女娃讲这些合适吗

朱棣伸头插话别忘了后人可说过大秦轮王嫪毐

秦始皇aaaa李世民齐齐抽剑朱蒂,受死吧

古时夫妻生活无避孕措施,过度生育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者子宫脱落,油尽灯枯走完一生。

轻则其他妇科疾病伴随一生。

按长孙家族男性寿命来看,如长孙详、长孙无忌、长孙师等等,除去官场倾轧死亡者,其寿命都超过长孙皇后。

看看其他恩爱者,如印度泰姬陵的长眠者泰姬玛哈尔陵,与莫儿卧皇帝沙贾汗恩爱两不疑,十八年间生十四个孩子,最后死于难产。

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成婚16年,怀孕14次生儿女十人,最后身体亏空引发败血症而亡

李世民手一抖,直接接长孙无忌的官服给撕出条口了,难怪难怪观音婢怀稚奴时,提议让姿色甚美的郑氏入宫侍奉他。

后来魏征得知郑氏原有婚约后,进谏作罢此事。

原来如此原来观音婢竟然如此遭罪。

只是想到自己向来与观音婢和同住立政殿,顿时脸色又苦了起来。

而殿内其它群臣,则尴尬地立在原地,天幕泄陛下夫妻私事,他们矗在这做甚

特别是进谏作罢郑氏进宫的魏征,没想到皇后娘娘荐人还更深含义,而他魏征的脚趾扣了扣,把眼一合,天幕在说什么

他魏征不知

朱元璋一个鲤鱼摆尾,高声连呼“快让太医去瞧瞧皇后,

他背着手怒视朱标几人“你们娘辛辛苦苦地把你们生出来,可要好生孝顺她,谁敢惹你们娘生气,咱就抽他大嘴巴子”

说完虎目怒瞪,振声道“听见了吗”

朱标等人打了个冷颤,连连点头“是是,咱们肯定孝顺娘亲。”

朱元璋收回眼,暗自嘀咕“不知道孩子生多了会不会影响寿岁,要是影响到了”

他含威的眼神扫过几个儿子,恨恨道“早知道就塞回两个,不省心的东西,坏了大妹子的身体。”

马皇后的亲儿朱标等人不是,爹,你这是何意

天幕语气长叹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长孙皇后生母赵国太夫人薨逝,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长孙皇后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无用后,在贞观十年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二十六岁。

长孙皇后生病后,从不信佛甚至对佛不屑一顾的唐太宗,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祈福。

又下诏修复392所名寺为她积德。

甚至亲上终南山古观音禅寺,烧香祈福,祈愿他的观音婢能恢复健康。

甚至还亲手种下一刻银杏,盼望长孙皇后能寿如杏年

陈雪摇摇头,调出观音禅寺中的银杏图可惜银杏犹在,佳人早逝,相思之下修个望妻台,还被魏徵给谏没了

李世民望着澄黄如蝶的银杏,泪水簌簌而下,只觉心空神离,观音婢与他早年分离吗

观音婢,你怎么舍得离朕而去啊

想着又觉心酸,忍不住拉着长孙无忌大哭了起来“朕心苦哇”

实在忍不住得长孙无忌高声提醒“陛下,舍妹尚在人间,刚为你生第四子。”

你醒醒好吗

臣的妹子还在,没还离世

对哦

朕的观音婢还在呢

脱离幻想的李世民瞬间精神起来,横眼撇过魏征“魏卿啊,朕又有何错之有竟引得魏卿谏言”

不等魏征反驳,他又抱臂冷哼“当初朕与皇后遇见小泉水时,皇后还惦记着你,邀你一共观泉,谁知你竟如此没心。”

哼朕念她你还谏言,你没心

莫名被砍了一刀的魏征臣不该在这里,臣该在车底,看你们如此甜蜜

见他憋屈,李世民沉郁的心泛活起来“朕要告诉观音婢

,你跟欧阳询说长孙无忌是面团团。

你等着挨收拾吧你”

再次受伤的魏征瞪大了眼陛下,喊面团团的人是房玄龄,关臣何事

臣不服臣要进谏

李世民挺胸朕不管,朕就是要告状

谁让你动不动就进谏

房玄龄等人掩面不忍直视啊不忍直视

而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在心里掐算孙思邈孙医师是否还在秦岭

李世民期望天幕能多将妇人护养,可惜他的愿望落了空,天幕仍是按着自己的意志行动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为何要自毁人生,主要因为几点

1足疾让身体变得残缺,心理滋生自卑。

2唐太宗偏宠四子李泰,过于抬高其政治地位。

3李承乾自幼顺遂难以排解重压,又逢东宫师长谏言犀利尖刻,重压下逆反心理激起。

4长孙皇后去世,感情无处寄托

秦始皇非常认真地听着天幕讲解唐太子,毕竟他们仨的继承人中途蹦折,其缘由当值得重视。

抬眼扫过殿下挺拔的亲儿扶苏,在看清唐太子崩折缘由时,他眉头紧蹙除去第一条,其它二条他表示非常不解。

唐太宗偏爱其他皇子,难道很奇怪

他父亲从质子到太子,再到秦王,难道是受昭襄王喜爱才得到皇位的吗

是靠自己拉拢吕不韦,经其它势力进入众人视野,最终成为秦王的啊

排解重压

大争之世,上至帝王下至黎民,谁能活得畅快

从小在白眼谩骂中长大的秦始皇非常不解论感情寄托,谁能比过万里江山

李承乾的足疾是因何造成,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贞观九年李承乾生病,到贞观十年时就有记载太子足疾,行走艰难。

所以贞观十年,是唐太子李承乾人生的分水岭

天幕语气不确定,连声音都变得飘忽起来现代怀疑李承乾有痛风症状,痛风严重时都会导致关节残伤,而高血压又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

按照唐朝皇帝的疾病症状来看,李氏家族应该有遗传性高血压。

对于天骄之子的李承乾来讲,足疾是改变他人生最大的因素。

所以李承乾的性格跟大唐税收一样,前后差异非常大

李世民抢过史官的笔纸,颤着手想要记下承乾病状,却写不出字形,望着纸上泅成一片的黑墨,泪又涌了出来,哽咽道“朕为何不将承乾的病程记录在史

或许后人能据病案,拿出治疗药方,而不是像现在被天幕一带而过。

他抬手抹泪,勉强止住悲意,死死地盯着高血压二字,咬牙问群臣高血压到底是何意

高涨的血然后用力按压

不对,长孙无忌摇头反驳“血乃人体精液,岂可高压

在则陛下太子为天潢贵胄,谁敢压其贵体

见众卿商讨不出个所以然,李世民急了,抬头直接问天幕“请问神迹,承乾发疾的遗传病如何治”

房玄龄听到陛下不避忌讳,他们亦是抬头相问“请问神迹,唐太子疾病如何治高血压是何疾病”

或许是心诚则灵,他们的疑惑化为弹幕,从陈雪眼前飘过李氏遗传病是什么该怎么治疗

正在讲解的陈雪语顿,她怎么知道

谁那么无聊问这些专业问题

她又不是专业医学博士,还懂痛风高血压

于是她干脆地略过此问,继续按正常流程讲述李承乾优秀吗

唐太宗即位后,立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史书称其聪敏,丰姿峻嶷,性格仁孝纯深。

在贞观十年前,唐太宗及大臣对他都是满意的,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尚书省事务先奏李承乾,大事不能决断者,再行找他。

到贞观九年令太子在东宫处平庶务,要他知军国事,锻炼他的政治能力。

从12岁听诉到17岁决断政事,李承乾的能力,让唐太宗侍臣嘚瑟朕让太子写国事大体,谁知他写了二张,颇有论见,深得治国经要

天幕上闪出一张耶耶超自豪的图像,图像四周闪着五彩光亮,刺得众人忍不住眯眼抱怨后人又戏耍唐太宗了

李世民眉头紧皱,龙凤猪太子皆翻车的谶语时时回旋在他心上。

汉评结束后,他与诸臣猜测许久,也不敢确认承乾因何翻车

难道承乾想要日早登位,举兵逼宫谋夺皇位

不可能

逼宫猜测一出,但被他否认,承乾与他父子感情深厚,他年岁不长,又是他嫡子,是再正统不过的皇位继承人,岂会逼宫朕

那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后人戏耍朕

但天幕并没有嬉笑他,仍是正经地讲述唐太宗对李承乾是冀于厚望,那么对嫡次子则是宠爱。

李泰天资聪颖,又是嫡出老二,或许又有同为老二移情作用,反正唐太宗对李泰地态度,像个毫无理智的溺爱父亲。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扬州、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

而同时期封王的李恪只有八州可怜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