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保旧派还是改革派,他们改革目的虽不一致,但在革弊政的目标上都达成一致,他们之所以能达成改革一致,是因为改革是得利者在自救
得利者众人眉头微拧,还未来得及思索就见天幕揭开谜底
跟刚才说的那样,宋朝百姓起义一年比一年多,起义者从十几人到上千人的规模,不断地在宋土地上开花。
起义不可怕,可怕的是起义者还会替天行道,如王小波等人的大型起义,他们纵横于州县打破城池不掠人不杀百姓,开官库振穷人,杀贪官污吏恶霸豪强,可以说是水浒传原型。
起义声势大到州县官兵闻风而逃,逃不掉就犒劳起义军,如知军晁仲约对王伦起义军犒劳牛酒,邓州顺阳县县令李正己以鼓乐欢迎张海等义军人等等
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贴出反正逃不了我就公款请客几个大字,想起先前天幕说的百姓起义口号,疲惫地合上眼不忍再听,他嘴里念叨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均之均之,均之一字何其艰难。
他指着赵光义恨铁不成钢“赵宋帝王一代不如一代,连个端本之帝都没你”
赵光义避开他的目光,双手捂脸神色狰狞国家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边事可预防,但奸邪共济为内患,此乃朝廷之忧也,难道他做错了
至于后人说的弊政
哪朝没弊政可言他大宋未占天下却能延国祚三百余年,不就证明赵家所立内政无误
后人说辞分明是在妖言惑众
这样的起义是动摇宋廷统治根基,所以欧阳修等人上奏直言辽夏之患在于皮肤,伤浅易治;国内聚众盗贼者,才是朝廷腹心之疾,朝廷不应该任其壮大,当给予重视。
但重视不代表他们能治国家病症,自庆历新政后治疗弊政一拖再拖,拖到宋仁宗末期时,朝廷对外积弱不振养兵不能用,对内防范无数国家积贫难疗,如同一个正如犯上肺痨的病人,虽无大病,却走在去死的路上
宋
先前蔡襄听到自己的名讳被后人提及,却升不起一点兴奋之情。
见天幕把宋形成重病病人,他不禁笑,自庆历以来朝廷每岁年入不敷出,国家财政具是赤字。
他盯着天幕怔怔出神,回想起去岁岁收钱493万余贯,绢帛约376万余匹,粮1807万余石。
蔡襄重重叹气,朝廷岁收看似多,但要应付举国支出着实不够。
为了相抵支出不得不辛苦民众,多收田赋和商税、榷税,但是一旦多收赋税百姓又起义不止。
这些年京东王伦、京西张海、贝州王则聚众起义闹事十几州,幸好他心中庆幸,幸好天幕没一一列举起义者数量,否则他正思索间耳旁传来小声的询问声“本朝真那么难”
蔡襄看了眼同僚,默了几息吐出朝廷财政实情“景德年间真宗收商税、盐税等总1233万贯,如
今庆历年间总收4400万贯,所以天幕在夸大实情。”
未了打起精神镇定道“后人乃学子,不了我宋具体,讲述之间多有乱言,不值得一提。”
可惜他想以话定殿内隐隐骚动,但其他大臣却敷衍点头,面色怔松地望着天幕不知在想些什么。
见此蔡襄长叹天幕你是想把我大宋逼到绝路吗
史书上我们以改革派和守旧派来划分这次改革之争
改革派宋神宗、王安石、吕惠卿、曾布、邓绾、章惇、蔡确等。
守旧派高皇后太后、司马光、苏轼、韩琦、二程、刘挚等。
无论是新还是旧,我们用利益来粗略划分他们背后的几类阶层
大地主阶级这个阶级占宋社会约一半,这类人在汉唐称为豪强,在宋被叫作田主,一县之地六到七成田地皆归其所有。
并且宋朝制度对官员有免税免赋的福利,田中所产几乎全归自己所有,在加上百姓举田相投的田数,财富经年累积后变为经济巨蟒,在宋社会比列中越来越大,在争夺社会利益之间,与宋赵官家的合作转为矛盾。
而贾商类的大地主与是官商勾结,巧取豪夺占田无数,伏在民众身上吸血壮大自身。
这类人的改革要求是节流,以遵守祖宗法制为幌子宣称祖宗之法不可改,要改也不能改他们利益。
谁动利益他们就跟谁拼命
天幕直白细剖的讲解让宋臣坐立难安,而其他朝代臣子则是悄悄吁出口气幸好天幕不是说的他们
第二类中小地主,他们所占据的土地仅二顷到四顷之间,可以把他们称为富裕自耕农,他们最容易受到衙前待遇,很容易家破人亡。
他们的需求是稳定的面不让自己跌落阶层,可以把他们看作今天的中层。
这类阶层对上升阶层需求最大,所以他们对改革呼声最大,毕竟有变动他们才能抓住机会获得上升渠道。
他们反对贪污腐败,政治无能,期待朝廷限制大地主势力扩张,不让自己家败人亡,好使家中子弟能通过科举上升阶级,获得喘息之机。
至于贫穷百姓
天幕沉默几息才慢慢道他们除了起义外,没有发声机会。
一旦发声就是走投无路时对不公世界发出的怒吼
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世民轻叹,见群臣脸色凝重笑道“诸位是在想破解之法”
房玄龄皱眉道“臣若处于王宰相王安石之位,能动的只有贾商之利。”
宋廷不杀士大夫,政事上就不能结死仇下狠手,改革自然也不能动士大夫利益。
而武将利益算了,被压制成那样有几个利益
动百姓
百姓都被逼得聚众起义,还逼
至于宋皇室如果天幕没说错的话,他们好像也不富,即使让利也渡不出利益来。
算来算
去只能往经济上使劲,正好宋经济繁荣,不过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长孙无忌做总结“王宰相改革能否成功,得看宋神宗是否支持。”
支持改革尚能一博,不支持是把朝廷大事当儿戏。
李世民沉默几息摆摆手“罢了,继续听罢。”
唐终究不是宋,在他看来宁愿当狼不愿做羊。
那么宋神宗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
天幕话一转先不提他改革目标是什么,他即位后当务之急是改善国家账面赤字。
宋仁宗时期官员约2万,到宋英宗时期官员就猛增四千余人,士卒增加到160万人,国家账面欠款一亿六千万贯,轮到宋神宗执掌宋朝时,国家没钱啦
房玄龄a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天幕上最朕真穷几字这难评
因此他一改以儒治国的国策,亲录韩非子试探士大夫,但
天幕直接跳过程说出结局试探失败,所以他即位后改革都限于局部,如裁减宗室冗费等不触及他方利益的动作。
所以宋神宗前期的改革比较顺利,直到王安石登台执政后,朝堂上官员立场有了变化;
改革目标
司马光富国安民;
王安石富国强兵;
改革动作
司马光节流吧,别开源;
王安石开源吧,别节流
正老神在在地听天幕讲述的司马光我
他下意识地对视还是好友的王介甫,嘴唇嚅嗫不知该说些什么,没想到我们竟然走到对立
不管怎么样,富国是两派共同目的,当王安石摆出新法细节后,两派矛盾乍现,但现之前王安石迈出改革第一步
嘿先集个权;
他登台后先设置三司条例,将宰相、枢密合为一体,也将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归于手中,自己兼任三司领头
正准备继续讲的田羽突然看到底下有人悄声问为啥
田羽嘴角一抽,给了对方一个中指,看在同学份上还是解释道
为什么
宋朝权衡制度让权力分散啊
按照宋制中书宰相机构不知兵,因为它没有兵权,朝廷增兵多少不归他官,偏偏名义上它是百官之首的机构;
枢密院有添兵权力,但不知朝廷有没有财可用,因为它不管财政的事,手中没有财政预算权;
管军将帅要请兵调将,不知该调多少兵将,不知国家士卒具体数量,那是其他机构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想要改革必须将三司凝聚成刀,否则各司各干各的事,改革等于做梦
武则天有些疑惑,后人在回答谁的问题
宋朝制衡官员已经提过数次,还要讲
她大胆猜测难道是其他学子听讲不专心
在军政方面王安石主要进行以下改
革
调整吏胥及低级官员俸禄未改革前他们大都没俸禄,工资全靠渔诈百姓、纳取贿赂发家致富。
改革后州县最低等的吏胥每月也有六千文到八千文工资,录事参军等低级官员根据职位不同进行定制钱粮。
然后提拔下层士大夫作为改革中坚官。
至于朝廷原旧官员
汉
刚给汉吏涨过工资的刘洵汉宣帝非常不解后人不看他汉史吗
给官吏加俸禄的重要性难道没记载到史书上
在他看来当宋廷每任君王应缓缓改制,如汉家痛击匈奴那般,君王相续,直到武帝时横扫两漠之地。
而宋君王不但没蓄下力量,相反还累下弊政留于后人。
刘洵拧着眉想找个词形容宋君王,半晌无果,只能认为他们不看汉史。
他不知道西方黑格尔的一句话形容宋很恰当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似乎从未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文人治国,治的是心中的国家而非现实的国度。
受庆历新政失败教训,他并没有裁汰冗官,而是调动拦路石给个闲差,算是治标不治本的整顿吏治。
另外又有改革科举,兴建武学、律学和医学
天幕长叹谢天谢地,宋立国近百年,终于想起法律二字,这是要摆脱官员以自己解说法律断案啊
明明一桩简单的阿云案,没能判决不说还被拉入变法之争里,不得安宁
天幕语气嘲讽值拉满;人家姑娘欠你司马光啊,十七年后你掌权就推翻神宗裁决啊,直接把阿云判成死刑,后世儒家还将其称为文人风骨
敢情宋朝皇帝说话不算,就儒最大是吧
宋
司马光脸色涨红,急忙出列表示自己没有此等心思。
赵祯温和地安慰他“我宋以仁厚治国,后人重利益自然不喜我朝,君实无须放在心上。”
在赵祯看来,后人对他宋看不上眼,讽刺历代先王指责他,现在又嘲讽大臣也不算什么。
正好君臣同受难,还能让朝廷上下一心为国办事,挺好。
不这样想那又能怎么办
天幕讲得再难听,他们也拿它没办法。
冗兵宋朝老话题了,王安石这次变法动作是并营裁兵;
把各地兵营合并,裁掉不合格兵种,如陕西马步军327营并为270营,将五十岁以上的兵员都裁减为民,准许他们携带家小迁到淮南一带为民,并给予一定照顾;
同时缩小更戍法范围,不让士兵频繁变更驻扎地等等。
从数据上看王安石这次裁军结果,熙宁年间支出军费比宋仁宗时期减少一千三百五十万缗。
同时给予边防及驻地将领独立指挥权,让将领转兵后能对本部军马进行训练。
而朝廷每年秋进行士卒都试,合格者选为精良士兵,以便朝廷提拔或者调至
开封为禁军
赵匡胤点点头,此举倒是不错,王安石当赏
他定朝廷制度,大部分是基于五代之弊,既然后世扫除五代弊端那就该进行琴瑟调和,端源制度。
宋有望啊
想到此他满意地摸了摸肚皮,期望地看向天幕后人给朕来个好消息啊
除此之外对官府工匠进行俸禄调整,建立军监器,使军器能得到改进,强化宋军作战能力。
至于地方治安,则以保甲为主
十户为一小保,选有才干者为保长,十小保合为大保,选小保中最富有者为大保长。
十大保为一都保,选大保长中心智才干者最高的两人为都副保正。
为保地方治安每晚由大保长轮差五名保丁巡查,有盗贼便击鼓预警,其他保长率人救应,抓到后拿盗贼家财用于按章奖赏。
此法相当于增当各地地主阶级能力,小保大保都保,保保相连,在杜绝盗贼的同时,也压制住小股类的民众起义。
保甲法一出,开封附属县的起义十减七八,同时朝廷又在保丁内选取武艺出众者,给予不同奖励,最高等级者可给低级武职,补充宋军队兵力。
王安石也是想通过保甲法过渡,后期废除募兵,重新确立府兵制吧
无论如何他军制改革总体还是成功的,这也是为何神宗、哲宗朝时,大宋对外实力突然站起来了的原因之一,无他,兵强了而已
汉
刘彻摩挲着下巴,琢磨道“这保甲法倒是不错,再让保甲者养马官府给钱。”
话刚落音就见天幕光芒一跳,宋廷为保甲养马者设置的保马法。
看了半晌后刘彻蓦地笑出声宋廷吃相也太过难看。
他大汉养马是鼓励民众自养,朝廷给予钱财购买或是免除一丁徭役,而宋养马虽免纳粮草赋税,但养马者真是保甲富户
凭他对人心了解,他敢说宋养马者定是小保户,若马死由小保户赔偿,而养马得到的好处自然由保甲富户吞之。
比较起来,宋保马法看似完美,却不如他大汉实际。
且不提民生改革,仅仅军事改革就触动了守旧派神经。
在司马光等人眼中,宋立国是依靠祖宗家法而延续至今,王安石集权违反了制横家法。
给武将独立指挥权,更改士卒驻守范围,有违赵匡胤定下的防弊之政,这也是违反祖宗家法。
在守旧派看来,王安石大多数的改革之法,有违宋立国根基,有违与士大夫共天下原则,会对朝廷对士大夫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且你王安石打出的是理天下之财的旗帜,天下之财
跟儒家思想沾不到一点关系,你是脱离儒家站到士大夫的对面啊
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是司马光等人的底线
脸上刚浮出几分笑意的赵匡胤,脸皮不断颤抖,指着天幕几乎骂出声贼鸟个祖宗家法,到底是在维护朝廷
还是你家那仨瓜俩枣
但他不能说出口,只能憋屈地把话吞进肚子里怒骂鸟人保守派,给朕滚蛋
当然他对王安石变法并不是全部反对,如免役法。
如衙前等投不再差派,把轮差改为一年,服役期间壮丁不再出役钱,使服役人避免家败结局。
而之前承担各色差役的民户,可以只出钱不服役,让官府出面雇人充役。
为维持役钱相对平均,坊郭每隔三年,乡村五年,官府检查各户贫富情况以定户口等级。
相当于每过三年,宋朝廷进行民众财产清点,以便朝廷调度户口等级,确认役钱费用
刘邦a刘恒a刘启a刘彻探头好熟悉哟那钱免役我汉家经济支柱之一,嘻嘻
免役法能顺利推行,是因它在不损害朝廷利益的基础上,士大夫、田主贾商出钱给中下层民众松松颈上的绳索。
熙宁之前差役人口每岁达五十万余人,而免役法后减少近十一万人,节省国家开支的同时,也为国家增加收入。
如熙宁九年时,国家役钱收入就有千万余贯,徭役方面支出为648万贯,剩余392万余贯
明
朱元璋皱眉头“昔汉武帝用东郭、孔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使海内苦矣,王安石变法让小人竞进,天下骚动难道不应该为戒”
他有些坐立难安,他知后人国力盛强,经济量大难道后人赞同王安石之言
不对后人讲述只可作为参照,不能全述听取。
朱标见他面现焦躁,上前劝道“爹,每朝国策不同,汉唐往外扩张,宋朝内敛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