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 / 2)

“但到了第二天,咸丰却派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去往通州取代桂良,与联军代表议和。”

“谈判期间,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议和再次破裂。”

“怡亲王回去复命之前,接到咸丰手谕。”

“大意就是说联军代表是联军的谋主,算是首恶,有必要的话要抓起来。”

“当时的通州是清军的控制范围,见皇帝要求逮捕联军代表,怡亲王随即命令科尔沁亲王将联军代表等39人逮捕。”

“抓了联军代表以后,怡亲王给咸丰报捷。”

“大意是说联军代表善能用兵,英夷法夷听起指使,现在被擒,英法联军必定大乱。”

“在怡亲王看来,联军代表是很大的官员,类似于军师,联军的诸葛亮。”

“活捉了联军代表,英法联军必会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然而实际上,联军代表只是一个精于翻译的外交官罢了。”

赵匡胤大清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在干什么,为什么朕看不懂他们的操作

咸丰周而复始的谜之操作完全把他看蒙了,他实在是无法理解堂堂一朝皇帝办起事来稀里糊涂的。

先是派大臣去谈判,谈判完后,又要反悔,要求再谈判。

想要御驾亲征攻打敌人,可结果又撤换大臣和敌人议和。

结果谈判又陷入争执不下的情况,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最后更是不惜激怒敌人,让大臣去抓捕敌人的使者。

一通反复无常的操作下来,他是无法理解咸丰的想法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昏聩至极的统治者,才致使大清最后的惨败吧

“9月18日,也就是联军代表被逮捕的第二天。”

“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在拿下通州之前,英法联军与清军在张家湾大战一场。”

“此战清军总兵力超过3万,其中有一万人是蒙古骑兵,英法联军兵力4000。”

“张家湾这地是一片平原,十分的开阔,非常适合蒙古骑兵发动冲锋。”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以一万蒙古骑兵配上2万后援,对战4000敌军。”

“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那样的战斗是必胜无疑的,科尔沁亲王的部署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当时不是1260年的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时代,而是1860年热兵器成为战争主流的时代,所以这场战役没有悬念。”

“开战之后,英法联军首先发动进攻,科尔沁亲王派遣骑兵包抄英法联军的侧翼。”

“当蒙古骑兵冲入战场后,立即遭到联军枪林弹雨的打击,瞬间倒下一大片。”

“科尔沁亲王看到骑兵损失惨重,决定撤出骑兵,以步兵接防。”

“可是骑兵后撤时,由于马匹受惊,竟然冲向了后面赶来的步兵队列,于是清军的阵脚顿时大乱。”

“联军抓住时机,先以炮火猛攻,最后发起步兵冲锋,打得清军瞬间全线崩溃。”

“整场张家湾之战下来,清军死伤1000多人,英法联军仅损失30多人。”

“拿下通州后,联军司令部给士兵一天时间抢劫,以此作为对清军逮捕联军代表的报复。”

“趁着联军在通州烧杀抢掠的空挡,科尔沁亲王率军退守八里桥。”

“这里离北京只有30里,是北京最后的屏障了。”

各朝的皇帝对于英法联军最后胜利没什么好意外的,可还是被英法联军惊人的战果震惊到了。

1万蒙古骑兵配上2万后援,对战4000英法联军,最后以英法联军大获全胜告终。

各朝的皇帝震惊的是,英法联军在人数劣势下取得胜利也就罢了,居然仅仅损失30多人就打得蒙古骑兵全线崩溃。

他们身为皇帝,最是清楚草原民族骑兵实力的强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常被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对此毫无办法。

游牧民族凭借强大的骑兵不断侵袭中原地区,对每一个中原王朝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可以说游牧民族的骑兵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梦,可现在居然在英法联军的枪林弹雨下毫无还手之力,这对他们皇帝心中的冲击可想而知。

“9月21日,8000英法联军抵达八里桥,其中参战部队约6000人,配有27门主力火炮,清军兵力近3万人。”

“当天上午双方展开对战,蒙古骑兵首先发起冲锋,至于冲锋的结果可以说是张家湾之战的翻版。”

“当时一名法国军官记载了战场情况,炮火枪战像打不倒清兵似的,甚至有时冲到大炮前30米。”

“不过炮火变得更加密集猛烈,将他们一一打退。”

“清军在连续的英勇冲锋下,曾一度打得法军步兵几乎要支撑不住,几个阵地竟然让部分勇敢的清军官兵冲入。”

“但是清军渣到极致的肉搏能力,使其在近战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几轮冲锋下来,清兵骑兵要么被法军的枪炮打死,要么被法军的刺刀捅死。”

“当法军与清军对战时,英军用火炮攻击清军的步兵阵地。”

“并派出锡克骑兵以标准的欧洲式枪骑兵冲锋,对蒙古骑兵发动冲击。”

“这场骑兵与骑兵的对阵,不擅长近战的蒙古骑兵完败。”

“据一名锡克骑兵事后的回忆,他们只是很难抓到,一旦抓到了,就造不成什么伤害。”

“一名英国军官也说过类似的话,双方相撞后,蒙古骑兵被砍翻一片,看起来就像在打保龄球一样。”

“武器装备不如人,兵员素质不如人。”

“就连一向自认为是杀手锏的蒙古骑兵,也被英法联军的骑兵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砍翻。”

“如此糟糕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最终在英法联军的进攻下,清军惨败撤退,英法联军占领了八里桥。”

“根据事后盘点,英法联军的损失在30到50人左右,清军的损失在1200到3000人左右。”

朱棣这个欧洲式枪骑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居然如此厉害,打得蒙古骑兵丢盔卸甲。

蒙古骑兵有多么厉害,他最清楚不过,要不然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出征了。

他大明的骑兵虽然厉害,但和蒙古骑兵相比还是差了些。

可如今枪骑兵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蒙古骑兵,这让他不禁有些怦然心动。

要是他的大明也能有枪骑兵,那对付边疆的蒙古骑兵不要太轻松。

一想到主播给他大明准备的海量书籍中应该有枪骑兵的相关内容,他就无比期待最后的卖货环节。

“八里桥失守后,北京无险可守。”

“9月22日,咸丰见洋人即将兵临城下,便毫不犹豫的带着老婆孩子逃去了承德避暑山庄。”

“咸丰逃跑后留守京城,负责善后的是恭亲王。”

“9月23日,英国公使和法国公使向恭亲王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释放联军代表等人,并在通州签署条约。”

“恭亲王拒绝释放人质,并要求联军先退到大沽口外,然后再谈判。”

“英法公使见恭亲王到了如今地步,还敢和自己讨价还价,并扬言要进攻京城,洗劫北京郊外的皇家园林。”

“10月6日,恭亲王在反复斟酌后,同意了英法公使提出的放人要求。”

“但由于同意的太晚,命令下达不及时,英法联军已经洗劫了圆明园。”

“10月8日,联军代表一行人被释放,英法公使见联军代表一行人遭到清军虐待,怒火中烧,决定以焚毁圆明园作为报复。”

“在英军焚烧圆明园前,英法联军已经把圆明园内的珍宝搜刮了一空。”

“但英国公使得势不饶人,坚持要求把圆明园烧了。”

“对于英国公使的主张,法国公使和法军总指挥都表示不赞同。”

“不过他们两人反对的理由截然相反,法国公使认为焚毁圆明园会激怒中国人,继而导致谈判破裂。”

“法军总指挥表示要烧就烧紫禁城,给中国皇帝一个深刻的教训。”

“三个人吵来吵去,最后决定先焚烧圆明园,然后再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就这样,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被英军一把大火烧成了残垣断壁。”

“英军对圆明园动手时,法军也没有闲着,与英军一起趁火打劫,导致万寿山、青漪园、玉泉山等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10月18日,英军毁掉圆明园后,对清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

“通牒的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如果咸丰皇帝再不同意签订条约,那联军就将于10月20日焚毁紫禁城。”

雍正咸丰身为大清皇帝逃跑,朕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怎么这个恭亲王也这么愚蠢。

一想到耗费了他毕生心血的圆明园就这么付之一炬,他无比惋惜痛心的同时,对愚蠢的恭亲王异常气愤。

敌人都打上门来了,在无法战胜敌人的情况下,居然看不清形势和敌人讨价还价,以至于惹恼敌人使得圆明园遭此劫难。

如果恭亲王同意了敌人放人的要求,他投入毕生精力的圆明园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10月19日,咸丰皇帝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向恭亲王传旨,同意和谈。”

“当天晚上恭亲王收到圣旨后表示,同意英法的一切要求,并与英法分别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

“条约的内容是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并将赔款由400万两增至800万两。”

“事后沙俄继续趁火打劫,在此前瑷珲条约的基础上,将原本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俄共管地变为独有。”

“经此一难,清朝损失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至于另一个搅屎棍美国,虽然没有单独与清政府再签订新的条约。”

“但因为美国在华有片面最惠国待遇,英法俄拿到的各种特权,美国自动享有,所以美国也获利颇多。”

“签完条约后,英法联军从北京撤军。”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既然都占领了北京,为什么英法不直接灭掉大清呢”

“因为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根本就管不了中国人,只能通过扶持傀儡间接控制天津。”

“联军就来了这么点人,抢劫固然可以,但治理就完全谈不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灭了清朝,其实不利于英法对华开展贸易。”

“而留着清朝持续割肉,这样才能让英法获利更大。”

“相比于英法,沙俄由于与清朝接壤,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移民占地盘。”

“并不会存在无法管理的现象,所以沙俄更热衷于侵占土地。”

“回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完全可以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翻版。”

“清政府从头到尾都是稀里糊涂,从皇帝到大臣无一不是昏聩至极。”

“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的愚昧和落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由于被打的太惨了,清政府在隔年主动进行了洋务运动。”

“由于卖国卖得够彻底,清政府也获得了列强的大力支持。”

“洋务运动加上列强的支持,这为清政府后来消灭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

各朝的老百姓对大清朝廷的愚昧深感痛恨,期待着这混乱的一切早点结束。

他们身为老百姓,自然清楚深处大清晚期的老百姓生活有多凄苦。

清朝在接二连三的对外战争中失败,赔偿巨额银子给敌人。

如此巨额的赔款,最后肯定要老百姓来买单,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他们老百姓。

只有同为老百姓的他们才能感同身受,深刻明白大清晚期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苦日子。

各朝的老百姓对清朝晚期的老百姓深表同情,可又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有人能改变这一切。,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