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鱼塘出事了(1 / 2)

“正因如此,我们这里经济落后,许多高学历的人才都不愿前来。在这里,薪水微薄,生活条件艰苦。

咱们学校的师资水平,我不说你也心知肚明,有些教师甚至只是中专毕业。然而,这也是无奈之举。

大学生们怎会愿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在城里,随便找份工作都比在这里的薪水要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已多次向上级反映,但收效甚微。优质的资源始终难以惠及我们这里。”

提及这些,杨校长心中满是苦楚。作为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他,其经历的艰辛远超过城里的校长。

其实,杨校长的工作能力颇受认可。之前,上级领导曾有意将他调往凌海市某小学任职,但他却毅然拒绝了。

一方面,他本就土生土长于清河镇,家业也安置在此;

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若离开,这个地方可能更难吸引到愿意前来的人才了。

那样的话,学校就要被别的学校吞并了,那么他们镇上的孩子上学就更不容易了。

在这个镇小学里,汇聚了来自十里八乡的孩子,他们每日不辞辛劳,从家中赶来,尽管路程耗时约莫一个小时,但这也确保了适龄的孩子们都能有学上,有书可读。

然而,一旦这所镇小学不复存在,那么这些孩子中,将有一半面临失学的困境。

林逸对杨校长深感敬佩。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若换作他人,面对如此良机,早就远走高飞,怎会顾及其他孩子能否上学?

这与他们毫无干系。

转眼间,林逸与叶青蔓已在校长办公室逗留了一个小时。

合同签署完毕后,校长亲自送他们二人走出办公室。

此时正值孩子们上学之际,因此学校的修缮工作只能暂时搁置,待暑假时再行施工。

不过,在此期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可以要提前进行的。

谈及寻找施工单位,林逸并不担忧。

以往他的工程项目都是由翔宇建筑公司承建的,因此这次也毫不犹豫地交给了他们。

林逸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使用优质、环保的材料。

这些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既然我们决定要做善事,就不能吝啬。

将学校所有的楼进行翻新,还要将那个烂尾楼盖起来,不能让它在那里闲置,要将他利用起来。

即便只是为孩子们在下雨天提供一个踢足球的场所,这片地方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了。

由于对学校环境了如指掌,林逸与叶青蔓婉拒了校长的好意相送,他们其实更想在这校园里漫步,聆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以及操场上传来的欢声笑语,沉浸在这份纯真与活力之中。

置身于此,林逸不禁感慨万千,转眼间,十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岁月如梭,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