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震撼!五大建议!老朱惊呼天下奇才(1 / 2)

朱元璋皱眉看向朱檀,道:“既然你说豪强出现的根源就是土地私有制,那么,不改土地私有制,又该如何抑制土地兼并?”

原本,对于一个建国初期的皇朝来说。

土地兼并并不算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毕竟旧的王朝,原有的统治阶级都会被农民起义和战争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很多豪强都会被这样的巨大变动一扫而空。

再加上每次新王朝建立的时候,人口都会大大减少,所以土地兼并问题不会成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特别严重的问题。

但对大明来说。

情况却又有所不同。

跟其他王朝比起来,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采取了十分聪明的做法,快速取得了地主阶级的拥护。

譬如在龙凤十二年,朱元璋在《平周榜》中就安抚旧地主们说:“旧有田产房屋,依前为主,依额纳粮,余无科取,使汝等永保乡里,以全家世。”

大概意思就是,元朝时候地主们的财产和土地,老朱不会做任何改变。

同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老朱重申“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快速取得了封建地主们的拥护,迅速建立起和平稳定的大后方基地。

坏处就是并没有对全国的土地进行彻底的再分配,从而使部分元朝就存在的豪强继续在大明存在了下来。

甚至在一开始,朱元璋为了拉拢豪绅士族,还采用了荐举制,从而提拔上了相当一部分豪强的子弟,成为明朝官员。

而地方上,握有巨大权力的粮长,更是大多数出身于豪强。

这些粮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从地方上征收粮税,并安全运送到应天。

尽管粮长这个工作看起来吃力不讨好,但其中巨大的权力也会让很多铤而走险的人将原本该由地方豪强缴纳的粮税转嫁到广大平民百姓头上。

时间来到洪武十八年,地方上复户的发展速度极为惊人,这从锦衣卫的汇报当中可见一斑。

这也让朱元璋对这些地方豪强充满了警惕。

毕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豪强跟朝廷根本就是对立的关系。

地方豪强势力越强,证明他们从百姓当中榨取的利益越多,而这些利益原本可能都是归属于朝廷的。

他们的实力与朝廷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所以历朝历代都会限制豪强的发展。

对朱元璋来说,无论是空印案还是胡逆案,都多多少少地打击了豪强势力。

朱元璋更是通过大规模的迁徙将各地的豪强从自己的家乡迁到外地,譬如应天和凤阳等地,从而断了他们的根基。

但只要土地私有制还存在一天,那么地方上豪强发展的速度就不会慢下来,甚至随着承平日久,这些地方豪强勾结当地官府,拉拢官员,发展速度反而会更加惊人。

这也是朱元璋为之烦恼的原因。

之前他还限制过地方富户兼并土地,但现在看来显然效果不那么明显。

既然从制度上来文的不行,目前看来老朱就只有来武的一招了。

这也是郭桓案爆发的背后原因之一。

一方面打击那些出身地方豪强,为豪强服务的官僚集团。

另一方面则是要打击地方豪强本身,大规模地削弱他们的实力。

朱檀一开始还没有想通这一切。

但是现在,随着老朱对郭桓案的坦白。

一切才清晰起来。

朱檀没有直接回答老朱的问题,而是笑道:“其实,对于豪强的抑制,历朝历代都在做,儿臣以为,可以参考前代措施,形成我大明如今的制度!

譬如汉朝,汉武帝实行了迁茂陵令,规定地方豪强必须迁徙到长安居住,从而有效抑制了他们的发展。”

朱元璋点点头。

这件事,他也在做。

而且规模做得比汉武帝当年只大不小。

光是迁往凤阳的江南富户就高达14万人。

朱檀道:“到了唐朝的时候,为了维护稳定,实行了均田法和租庸调制,一方面,那时候的土地基本为国有,从而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而租庸调制与之配合,从而让百姓缴纳田税和服徭役。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地方豪强是很难发展的。

毕竟,土地都是国家的,百姓也很难因为丧失土地而受到豪强的盘剥,从而导致富者愈富。

当然,均田制最终难以为继!

一方面是因为唐朝也有土地私有制,大量的权贵,利用手中的特权不断侵占土地,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朝廷所拥有的官田也很难保证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最终均田制还是破产了。

土地无可避免地集中到部分豪强手中,随着土地兼并的快速恶化,最终导致了唐朝矛盾的大爆发和灭亡。”

朱元璋皱眉道:“这一点,咱也做了!洪武元年,咱就发布了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平民佃种者,罪之!

不但如此,咱还在洪武五年作了铁榜九条申饬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

朱檀点点头,笑道:“父皇果然英明!不过,前朝唐宋的时候都曾经对土地兼并作出过限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兼并,但最终都没有持续很久。

还是那句话,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一天,土地兼并就无可避免!”

朱元璋点点头,皱眉道:“既然是这样,那到底应该怎么阻止土地兼并?”

朱檀轻笑道:“说来也简单!父皇只需要将这条禁止土地买卖兼并的规矩立下来,并且规定后世儿孙不得违反,那么土地兼并问题就解决了。”

朱元璋瞪了朱檀一眼。

“少拿你爹开涮!咱还不知道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吗?咱定了这么多规矩,也没指望后世儿孙全都遵守!

前面那么多朝代,儿孙都没有遵守,若是遵守了,也不至于最终亡国!咱也没指望自己的儿孙能比人家强到哪里去!”

朱允炆默默点了个赞。

朱檀心里忍不住吐槽。

另一边。

朱标听到这话,脸色变了一下。

忍不住看向朱元璋。

刚被朱元璋打击一番的朱标,此时内心变得敏感脆弱无比,听到老朱这种话都以为是在点自己。

不过,或许是自己多想了吧?

朱标忍不住苦笑一声。

自己今日真是受到刺激了。

另一边。

老朱看到朱标在看自己,脸上还露出苦笑的表情。

心里咯噔一下。

太子不会是被自己方才的话误会了吧?

老朱还是十分在意自己跟朱标之间的关系。

立刻对朱标道:“太子,咱不是说你!你别往心里去!”

朱标愣了愣。

是了!

父皇一定是在说自己!

这分明是在正话反说!

朱标立刻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严格遵守皇明祖训,绝不敢有丝毫改变!”

朱元璋叹口气。

算了,不解释了。

太子被自己打击的有点狠,现在根本就是越描越黑。

想到这里。

朱元璋忍不住看向始作俑者朱檀。

直到现在,朱檀依然没有提出什么让他眼前一亮的建议。

虽然他条理清晰地将土地兼并这件事讲明白了,对于前朝的归纳总结也算到位。

但这些措施,朝廷一直都在做。

朱檀的总结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朱元璋哼道:“你的主意要只是这个,那长芦盐场的100万两银子今年底记得运给咱!”

朱檀苦笑道:“父皇咱能不能别跟儿臣一直提银子?”

“不提银子提什么?”

“提提父子亲情什么的”

“没有!”

朱檀:.

朱檀叹口气,道:“其实,现在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前朝的那些方法,都只是治标却不能治本。

若是想治本,儿臣这里倒是有几条办法!”

朱元璋沉声道:“讲!”

另一边。

太子也满脸好奇地看向朱檀。

他也想知道。

眼前的天下大才朱檀,接下来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建议。

朱檀笑道:“首先,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由来已久,历朝历代均予以承认,我大明自然不会例外!

目前,儿臣想到了几个办法,父皇可稍作参考!”

说着。

朱檀道:“首先,通过历朝历代的灭亡和重新建立,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朝代更替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

话音落下。

朱元璋和朱标都是一惊!

这句话一说出口,两人都有一种通透之感!

是啊!

历史上,只要朝代发生变更,与之相伴随的,一定是大量土地的重新分配!

毕竟,大多数王朝之所以被终结。

都是因为底层人民吃不上饭,导致社会动荡,才会最终颠覆旧的王朝,出现新的王朝。

朱元璋看向朱檀,眼里满是震撼!

这么多年了,他遇到过无数惊才绝羡的读书人!

从朱升、刘基到李善长。

他们都会告诉自己,前朝是因为什么灭亡的,自己建立大明之后需要注意什么。

也讲得头头是道,条条在理!

但无论是谁,都没有给他讲过历朝历代,王朝更替的规律与本质!

而在朱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