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
在去两广之前,陈景恪先给朱棡联系了一下,询问青蒿汤的效果。
在得知确实有用之后,就和朱雄英一起出发,前往两广。
目的地,广西梧州府。
“两广分界广信县就在梧州府,在这里和两广番蛮首领会面,更有意义。”
“主要是,此地自古以来就掌握在朝廷手里,较为安全,不用担心有人起异心。”
陈景恪看着两广的地图,做着讲解。
朱雄英点点头,对这个会面地点他没有什么意见,而是若有所思的道:
“有一条,我以为当略微修改一下。”
陈景恪意外的道:“哦,哪一条?”
朱雄英说道:“免除丁税……我以为当直接告诉各部落,朝廷明年会推行摊丁入亩之法。”
陈景恪很是不解,但并未直接反对,而是问道:
“为何?”
朱雄英正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番蛮愿意臣服,是相信我的人品。”
“等明年朝廷行摊丁入亩之法,他们就会反应过来,所谓免丁税不过是在欺骗他们。”
“虽然他们不敢真的反叛,但也会对我失去信任。”
“进而连累朝廷也失去信誉,不利於后续的教化和治理。”
陈景恪愣了一下,也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才赞同的道:“不错,你的想法才更符合王道思想。”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和王道不王道没关系,若这个谎言能维持很久,说也就说了。”
“明知道维持不久,还要去说,非智者所为也。”
允许土司自治,其实也是谎言,朝廷最终的目的是改土归流。
但这个谎言二三十年内不会被拆穿。
等条件成熟,可以找各种理由推行改土归流之法。
总之,有的是办法能保住自己的信誉的。
可丁税这个,实在没办法解释。
这种后脚就会被拆穿的谎言,确实不是智者应该说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内心不禁发出感慨,朱雄英真的长大了啊。
不再盲从於人,也不再是借用别人的智慧。
而是真正的开始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
想想他的年龄,才十三,还是虚岁。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老朱家的血脉,确实有说法的。
要么出人杰,要么出奇葩,要么就是人杰加奇葩。
“你的考虑很有道理,不过就这样坦白,也同样非智者所为。”
“换个方法,或许事情会更好。”
朱雄英笑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陈景恪说道:“写一封奏疏给陛下吧,内容就是摊丁入亩。”
“就说,伱在和蛮夷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不愿意归顺,就是因为丁税。”
“蛮夷是人,大明百姓也是人。”
“蛮夷苦丁税,大明百姓也同样苦丁税……”
“你苦思冥想,想出了摊丁入亩之法……”
“奏请陛下推行此法,减轻万民负担……”
“等和番蛮部落首领会面的时候,你直接将奏疏给他们看。”
“既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也能让他们加尊重你。”
朱雄英眼睛一亮,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摇头说道:
“不行,这是你的功劳,我岂能抢夺。”
陈景恪笑道:“我又不缺这点功劳,你就放心拿去吧。”
朱雄英坚决的道:“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今天我能拿你一份功劳,明天就能拿走更多,有些头绝不能开。”
“这份奏疏还是你来上吧,效果也是一样的。”
陈景恪非常欣慰,说道:“不一样的,现在正是你树立威信的时候,需要发出更多的声音。”
“如果真觉得心有不安,将来就写一份回忆录,将此事公之於众不就可以了。”
“到那时天下早已大定,大家知道真相也不会说什么。”
“反而会认为你光明磊落,我也能落一个好名声。”
“这……”朱雄英也冲疑起来。
陈景恪直接说道:“别犹豫了,就这么说定了,去写奏疏吧。”
朱雄英郑重的说道:“总有一天,我会将一切还给你的。”
陈景恪笑道:“好,我等着。”
之后朱雄英亲笔写了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至於此时公布摊丁入亩之事,是否会引起不利影响。
陈景恪是经过深思的,并不会。
经过大半年的清查,人口和土地数量,都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现在是深挖阶段,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宁愿当黑户也不愿意入籍的百姓,大有人在。
原因就是丁税和徭役。
现在将摊丁入亩的风声放出去,反而会让很多藏起来的百姓,主动站出来入籍。
至於百官会不会反对……
看看龙椅上坐着的是谁,反对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家户口本够不够厚。
大部分官吏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赞颂太孙仁慈。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仁政。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此时大部分土地还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里。
那种富者阡陌连田的局面,还没有出现,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并不是很大。
若等到王朝中后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官僚大地主阶级手里。
再想搞摊丁入亩,就没那么容易了。
奏疏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手里,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书信。
信里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朱元璋非常高兴,连声称赞:
咱的乖孙有王者之气。
马皇后在高兴之余,对陈景恪也提出了表扬。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将奏疏传递给文武百官查看。
群臣无不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是太孙想到的?
少数知道的真相的,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也能想到是在给太孙造势。
自然不敢将真相说出来。
朱元璋并没有立即拍板,而是让群臣考虑此策是否可行。
同时还下令刊印邸报,通告全国讨论此事。
听到最后这句话,群臣哪还不明白,所谓讨论不过是走个过场。
皇帝这是已经决定施行摊丁入亩之法了。
否则不会通告全国的。
原本对此事还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人,也很识趣的改变想法。
既然无法反对,那就一起赞颂吧。
而且此法确实是仁政,太孙能想到这种利国利民之法,不正说明他乃仁圣之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