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兴学之议(1 / 2)

第213章 兴学之议

漓江西岸分布着很多赤军营垒。他们刚从全州前线撤回不久,兵马疲累,但部队士气很高,官兵眼里有光,与其他南明军队截然不同。�6�9�6�9夏日炎炎,不便操练。不少营垒内,赤军正在集会,有的在看戏,有的在组织思想教育,有的在教授汉字,有的在抆拭武器,有的在刷洗战马……

南明军营中常见的女眷、营妓、赌局,在赤军营垒全然不见踪迹。

堵胤锡看在眼里,心中啧啧称奇。怪不得,岑丹初能在短短两年内脱颖而出,由童子兵而晋升为定虏侯。别的不说,单讲练兵这一着,他确实很有本事。

放眼大明,论治军之严整,论崛起之迅疾,能与岑丹初相媲美者寥寥无几。屈指一算,大概也只有威远侯招讨大将军朱成功了。

朱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深受隆武帝的器重,身份不同寻常。他自带光环,一旦举义抗清,水师旧部应者云集。

与之相比,岑丹初白手起家,从一名陕军孤儿成长为赤军统帅,更显得难能可贵。

“听说,爵帅在军中大力推广教育,花大力气教士卒识字读书,敢问可有此事?”堵胤锡问道。

杨畏知也来了兴趣,说道:“自古军队教导士卒,无非是练武艺、识旗鼓。爵帅却另辟蹊径,教士卒读书识字,真是旷古奇闻。”

“非也非也,”丹初说道:“国朝之初,太祖爷便敕令天下广设学校,军队卫所亦普建卫学,教士卒读书识字。我立志在赤军普及教育,不过是秉承太祖遗志而已。”

堵胤锡神色一动,说道:“识字便可读书,读书便可明理,明理便可知大义,知大义便能矢志抗虏。因此,识字虽是小事,却关乎天下气运。爵帅此举,利军、利国、利民。吾由此可知,将来赤军必成大器,爵帅必成大明中流砥柱。”

丹初微笑,并未谦让,说道:“我原是陕军标营孤儿,幸赖宣国公延请塾师,方能读书识字,小有功业。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他收住笑容,对堵、杨二人说道:“阁老,杨先生,我曾立下志向,将来若有机会,一定要普及教育,扫除文盲,不仅要在军中兴学,还要在民间兴学,让天下所有人皆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这?是不是在说大话?

堵胤锡是南明第一流的战略家,目光深远,勇於任事,擅长合纵连横。杨畏知同样胸怀宽广,思想开通,敢於和大西军合作,又能矢志不渝。

两个“最强大脑”,听过丹初的豪言,却都不敢认同。

堵胤锡学识渊博,说道:“古往今来,有志於兴学者众矣。北宋三次兴学,范仲淹、王安石、蔡京主其事,大抵是兴办官学,以官学辅助科举取士。

“太祖出身淮右布衣,百般艰难,得国后大力兴学,诰令村社亦要兴建社学。但社学、卫学水平不高,对科举助力不大,有钱者还是会在家中聘请塾师。

“读书是件清高的事,也是件费钱的事。笔墨纸砚,食宿行旅,皆要花钱。汉字纷繁难学,文章艰涩难辨。普通子弟至少要七八年功夫,才能识别书写常用字、断句读书。

“爵帅志向远大,着实可嘉。只是,兴学至艰至难,方今正是乱世,敢问爵帅将从何处着手?”

不愧是堵胤锡,讲问题一针见血,也不给人留情面。这样的性格,想必很容易在朝中树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