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微服私访(1 / 2)

第346章 微服私访

十月,岑丹初静极思动,出广州城微服私访。岑丹初扮作绅衿,两个侍卫扮作役夫,养子王华作儒生打扮,莫毓芬莫夫人扮作贴身俊仆。另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屈大均,扮作清客。�6�9�6�9屈大均乃广州府附郭番禺县人,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莱圃,师从岭南三忠之一的陈邦彦。尚可喜入寇广东时,屈大壮削发为僧,名居室为“死庵”,以示不降之意。

岑丹初拜援剿大将军来广,屈大均来附,入秘书处,任校书郎。他与丹初年纪相仿,二人私交颇笃。不过,屈大均不是当官秉权的料,安心辅佐丹初,以文士自视。

历史上,屈大均矢志抗清,是明末清初的着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尤为后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禁令,收集抗清志士事迹,撰写《皇明四朝成仁录》,又倾力编纂《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作品多被满清禁毁。

郊外秋高气爽,稻香沁人心脾。已是秋收时节,佃民正在田间收割稻谷。看得出来,他们心情愉悦,不时唱和民歌。

“介子,老乡在唱什么?”丹初问道,颇感兴趣。

屈大均侧耳倾听,随即说道:“国主……呃,东家,那人唱的是客家民歌,词曰‘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

“这是首情歌,说的是小伙子做成了一幢大屋,问小妹喜不喜欢屋外的走廊。廊是走廊的廊,音同郎君的郎。以物喻情,意在试探小妹心意。”

众人大笑,莫夫人说道:“听这嗓音,似乎是个中年人,不知他在唱给谁听?”

屈大均对道:“客家女子不裹脚,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这中年人唱歌,或许就是唱给自家婆娘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丹初问道:“听说客家人一般都住在偏远地界。这地方靠近省府,怎么也会有客家人?”

“东家,你有所不知。客家人起初多依山而居,避免与土着冲突。大致自成祖之后,国朝户籍渐渐放松,不少客家人开始涌入省府。

“此地叫慕德,沿江建有商埠,人口繁多,堪比内地州县。不少客家人亦迁至此处,恐为土人所欺,干脆充入豪强府中为奴,佃种豪强土地,获得豪强的庇护。”

明朝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在於赋税畸重。宗室无度繁衍,藩王就封占据田地。农民负担极重,有田的农民要么弃田逃亡,要么携田投入豪强府中为奴,要么与绅衿订立伪契,把田产挂在绅衿名下,以躲避赋役。

赤军推行着佃纳粮,并未改变土地关系,绕过田主直接向佃户收税,在保持乡村稳定的基础上,对“诡寄”、“飞洒”等传统积弊造成了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保证了财税收入。

根据南越国令,广东将从今年秋收起,在全省实施着佃纳粮。今天走到慕德,田间有人收割稻田,不妨过去看看。

丹初打定主意,带着一行人来到不远处一座行亭。有个五十左右的老翁,在此卖茶。

“几位客官,要几杯茶?花生、瓜子,要不来些?”

“茶不要了,三包瓜子、三包花生。”屈大均作主,说道。

行亭逼仄,为古时常见的建筑,一边修建於路旁,供路人乘凉、休息。战乱年月,这座行亭已经相当破败,栏杆损坏,屋顶的茅草也该换了。

侍卫先把马匹牵到道旁吃草,又从马上取下两个交椅,供岑丹初、屈大均坐下。

屈大均不敢受,让给莫毓芬、王华。二人亦不受,丹初说道:“屈先生,你就坐下吧。”

老翁倒有一个破板凳,说道:“客官,您要是不嫌弃,我这个板凳还能凑乎坐。”

那板凳油腻腻的,没人愿意坐。

“几位客官从广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