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政的苗头�6�9�6�9县衙内宅里,翁承俊汇报了这些时日的见闻之后说道:“姑爷,江南刚闹了偌大风波,今年田赋是不会有大乱子的。如今要紧的,却是怎么把县衙上下都收服。”
翁承俊虽出身扬州府,但这么多年却一直跟着如今十家山西大商之中的常家。
孟希孔成了常家女婿,翁承俊这个常家最得力的助手就来到了孟希孔身边做师爷。
“收服县衙上下……这却不容易。以我如今所知……”
孟希孔介绍着自己初步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翁承俊摇了摇头:“我提前来了乐平,所知更多一些。但过去绑得紧,却不是没办法。治县先治吏,姑爷,收秋粮时,正是良机……”
两人一直商议着,到了这天黄昏前,又有一人赶到乐平县城。
他神情体态都十分疲惫,但还是支撑着问到了县衙所在。
通传之后,却是来给县尊送信的。
信送到了孟希孔手上,他十分凝重地对这个送信脚夫说道:“你受累了。我这里也缺人手,回头跟信局里说说,你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听用吧。”
“小的多谢县尊!”
所谓信局,是民间从永乐年间开始出现的送信商号。驿站只递军情公文,民间大量的书信需求,渐渐也催生了这样的商业。最初只在江南富庶地区有,而晋商们事业做大之后,也开始经营这些业务,同时解决内部的需求。
这个晋商们以东伙制开办的信局里,今天赶着送到孟希孔手上的信息十分重大。
等那脚夫去歇息了,翁承俊已经看完信件。
“……姑爷,这就更好了!”翁承俊看着孟希孔,“若是先与那陆县丞、温主簿交个底,他们自然知道姑爷消息灵通、朝中有人,必定不敢从中作梗!县里官吏们的勤职奖廉银由姑爷来考评,从存留里给付,这就好办了!扩员,县衙设公办银,这对县衙上下都是好事。人、财都拿住了,县衙就拿住了!”
信局最优先送到孟希孔这些人手上的,正是中枢正在谋划的地方财计方略。
孟希孔能在最早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确实证明他“非同一般”。
随后他就喊来陆新义、温平,开口说道:“刚才有信送到,事关重大。二位后面也会收到消息,如今须得先与二位商议一下,看看乐平如何应对这剧变。”
陆新义和温平听他说得严肃,心里不由一凛:“县尊,究竟是什么消息?”
“仍是此前大案余波。”
孟希孔说的话让两人更加心惊,不料随后从孟希孔口中听到的却是好消息——至少对官吏们来说是好消息。
怪不得说这消息他们两人后面也会知道,毕竟是朝会上的旨意,还要经过几个月商议出方略。
但现在知县大人显然言之凿凿,仿佛有些举措是一定会下来的。
他们不由得惊疑不定地看着孟希孔。
“地方实情如何,你我也无须讳言了。”孟希孔严肃地说,“朝廷允地方设公办银,以后诸多开支倒也不用都要乡绅大户捐资。但这银子从哪里来?朝廷不要地方多解运过去,可以存留地方,但向升斗小民加派肯定是不行的。这事情定下来之后,乡绅大户恐怕颇有怨言。”
“……今年之后,地方官那勤职奖廉银就由公办银里列支了?”
孟希孔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还有胥吏、杂役的津贴。陛下体恤百官,去年拿了内帑给付,结果今年江南出了那么大的案子。朝廷这步棋,是要在吏治上下功夫了。私受改为公办,地方财计想要宽松些,自然不能收捐助。予了地方之利,若仍旧吃拿卡要,下一步说不定便是严办了。”
陆新义和温平对视了一眼,好消息里隐藏着坏消息啊。
勤职奖廉银的数目,与大家私底下拿到的孝敬相差很多。
但对於地方官吏来说,这确实是恩典,毕竟可以合法多拿不少钱、合法用公办银。
如果仍然额外收受别人的孝敬,那后面再被查办的话,可就罪加一等了。
另外,县衙里能收别人稳定孝敬的,无非就那么几人。而这公办银还牵涉到吏员杂役们的“津贴”。
如果不想办法把这公办银收起来、存留起来,到时候怎么面对他们“闹饷”?
“县尊大人,当真不允加派?”
孟希孔立刻摇头:“想也不要想。二位都是前辈,我也是亲聆圣训过的。地方并非无源可开,如今朝廷就是要看看地方官吏究竟是朝廷的,还是地方乡绅大户的。何去何从,大家都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