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全体眼红的好位置(1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3235 字 22天前

第178章 全体眼红的好位置

“朕实重文教!”�6�9�6�9朱常洛坐下之后又起着高调,像是为自己刚才作那个揖注解。

“御极一年多以来,朕常常在想着如何治政。思来想去,朕要让这大明国泰民安、国富兵强,还是要仰仗臣工们公忠体国、勤勉清廉,仰仗士绅们教化地方、调和纷争。”

孔尚贤暗自腹诽:你说得好听!

“但朕也想明白了,这便好比是大学之道。”朱常洛进行着属於自己的阐述,“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实在太难。朕徳薄,天下不说知所先后、能近道,如今却是离大道越来越远了。即便只是要天下遵奉成例,也是群情汹汹,这些都不必讳言。”

孔尚贤又觉得他是不是在阴阳自己。

皇帝徳薄,天下官绅德如何?

“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於上,仅得为中,取法於中,故为其下。夫子也有教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大家听着皇帝似乎突然要讨论学问一般,都静静地听着下文。

“如今让天下官民只是遵奉成例,终究是中策罢了。这上策,还是要以德、以礼宣教天下。”

朱常洛看着众人:“两汉、魏晋、唐宋,皆有太学;而大明开国以来,只两京有国子监。今朕欲重设之,以上舍为大学,学成即可授职,免於会试;以贡生为中学,可晋升至大学,亦可经会试为贡士;以荫监及各省乡试副榜为小学,荫监免学资,名列诸省副榜者尽可纳微薄学资居太学,学成考满晋升至中学便可允会试。”

这个重磅的决定一下子震惊了殿中诸人。

相比地方上提高学官的地位,这才是对大明文教和科举体系的一个重大改变。

而太学的设立,先例都在那里。

西周时就有太学一词,只不过那个时候名字不一样,比如说成均。朝鲜的成均馆,就是效仿的古法。

正式的太学在汉时才开始有,最初只设五经博士,学子称为博士弟子。两汉鼎盛时,太学生曾多至三万人。

唐时开始,才以国子监为最高的部门,下面管理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各种学校。

宋初开始,就只设国子监。是到了庆历新政时,才有了新的太学。内舍生免试,宋代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朱常洛提出了大学、中学、小学的概念,无非还是落脚於那一句“大学之道”,想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上策,让天下官绅“有耻且格”。

但显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包括了各个阶段的生员来源。

朱常洛确实早就想过很多了,包括让朱载堉这个叔祖到京城来。

太学这种老概念被重新用起来,正因为当年它其实更有包容性,其下有许多学科。这个概念既容易被接受,也算得上是大明文教的一个重磅事件,足以向天下官绅表达皇帝重视文教、士绅的态度。

至於朱常洛想在其中微调的东西,在“太学再现”这种级别的事件面前就不算什么了,那不算注意力的焦点,即便注意到了也不过是“复古”。

复古好啊!虽然皇帝复得有点太古了,但多少算是对“新法”的调和不是?

朱常洛笑着回应他们的眼神:“既复太学,自然也要复太常。可设太常大学士一员,主管天下文教,入内阁。这太学学址,西苑尽可留用!大中小三类太学生,朕乐闻三万学子读书声!”

即便申时行这种人也不免心里躁动不已。

国子监才多少监生?

现在皇帝不仅要把整个西苑开辟为太学,还有着收纳数以万计的学子在其中读书的宏愿,更要恢复一个以太常为名的古官职。

太常卿,古九卿之首。如今太常寺卿,只是小九卿之一,管的只是祭祀和典礼活动中的祭祀物品准备和礼乐工作。

皇帝所说的太常大学士,那又不同了。在如今大明的权力结构中,他的地位不仅高於九卿,而且将是内阁大学士之中唯一一个有明确主管事务的阁臣,是实质的大明文教魁首。

这种地位又哪里是普通的内阁大学士甚至首辅能比的呢?足以称一句“当世夫子”了。

一个让在场所有人眼红的好位置!

“三大殿固然重要,国库若宽裕,这太学却更重要!西苑诸多殿阁,也只需稍改一下就能够用。”朱常洛看着他们,“卿等以为,这件事可不可行?今日正好围炉议一议。”

在名望的驱使下,哪个文臣会说这件事不可行?

而且王锡爵顿时就想到了尽快推动这件事所需的财务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西苑诸主殿,规制上都是足够了的,无非格局上要增设、改建一些宫苑。大司空也在此,臣以为所需工银不会过两百万两,况且可以一步一步来嘛,先把大学苑建起来。陛下若能借支内帑,那便不在话下。”

“这大学生考选,诸省正榜举子皆可前来应试;中学生、小学生考选,可稍改开纳。与其开纳给官身、功名,不如开纳可应考。入得太学,哪怕只是小学生,学成考满也算是生员功名在身了。”

朱常洛笑着看他:“考选报名费。”

“正是!”王锡爵说道,“只要太学能够快快建成,天下多出一两万的生员,也算合乎成例的优免了。此陛下殊恩,地方学官也能凭此劝抚士绅。”

不能依托身份和地方上的关系来额外优免了,那么增加合法优免上限总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