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2 / 2)

清和 来自远方 3837 字 1天前

孟清和盯着烤饼,眼珠子一动不动。

道衍捻着佛珠,微微一笑,“徒儿可是腹中饥饿?”

“是有点饿了。”对于道衍动不动就叫他徒弟,孟清和已经麻木了。

叫就叫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既如此,便和为师一起用吧。”

有宦官送上米粥和小菜,道衍夹起一张烤饼,放到孟清和面前的空碗中,“多用些,吃得多,身体才能好。”

喷香的烤饼有些烫嘴,一口咬下去,麦香中裹着肉香。

孟清和诧异的看向道衍,肉馅的?

和尚不老实!

道衍将自己碟中的烤饼掰开,却是素馅的,意思很清楚,荤食是为好徒弟准备的,他是出家人,怎么会轻易破戒。

出家人?

孟清和又咬了一口饼,灌下大半碗粥,出家人六根清净,六道皆空,视世俗为无物,会心思用尽的鼓动燕王造反?

道衍似能猜到孟清和的心思,没解释,只是一口一口吃饼喝粥,食不言寝不语。

沉默中,面前的食物被一扫而空,内宦送上茶水,孟清和长舒一口气,很长时间没吃得这么饱了。

用过茶,室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道衍可以静坐整日,孟清和不行,只能先开口问道:“大师叫我来,可是有事吩咐?”

“的确有事。”道衍点点头,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递给孟清和,很是高深的说道:“此书,望徒儿好生研读。”

孟清和看看道衍,再看看书籍的封面,《道德经》三个字赫然入目。

“大师,你确定要我仔细钻研这本书?”

身为一个和尚,竟然让徒弟研究老子的《道德经》?就算拿本《金刚经》也比《道德经》强吧?这和直接让他叛出师门有什么区别?

不对,他还没拜师,也没加入这个和尚的不良门派!

没等孟清和想明白,手里的书突然又被拿走了。

抬起头,道衍和尚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为师拿错了,这几本才对。”

孟清和接过,低头再看,《易经》。也没比《道德经》好到哪里去。

怀疑的看向道衍,这位真是佛门弟子?

“大师教诲,在下一定好好钻研。”

从书页来看,手中的《易经》定然是古本,怕是宋以前流传下来的。不谈书中的内容,单是书籍本身便已价值连城。

《道德经》和《易经》都不是佛家的东西,大和尚是疏忽了,还是故意的?

道衍捻着佛珠,很想说几句话来挽救一下在徒弟心目中的形象,孟清和却忽然站起身,只道今日与大师一晤,获益匪浅,回去后定当苦心钻研典籍,绝不负大师的看重。

“大师,在下告辞了。”

孟同知转身出门,动作干脆利落。

道衍坐在蒲团上,半晌没说出话来。

许久,合目轻笑,又念起了佛经。

这个徒弟当真是狡猾,得了便宜,仍不肯叫他一声师父。

没关系,和尚他有的是耐心。

徒弟总归是跑不掉的。这声师父,叫与不叫,倒也无妨。

接下来数日,孟清和时常被道衍请去“谈论佛法”,朱高炽每每想抓壮丁都落了空。

这也未免太凑巧了?直到燕王妃提醒,朱高炽才恍然。

“你父王将北平政务交给你,也是想看看你的驭下之能。”燕王妃仍有些许病态,气色却比两个月前好了许多,“孟十二郎有才,你要用他,也需思量该怎么用。”

“儿……”

“你自幼受儒师教导,不像你两个弟弟一样张扬,这是好事。”燕王妃顿两顿,接着说道,“可也别尽学酸儒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让人寒心。”

朱高炽没有说话。

“你父王为何能得拥戴?你两个弟弟为何更得武官夸赞?”燕王妃看着朱高炽,目光凌厉,“你年纪渐长,母妃不愿多说,只有一点,看看南京的皇帝,还不能明白吗?”

“……是。”

退出燕王妃所居的正殿,朱高炽的额前出了一层薄汗。

想起母妃的话,不免心中一沉。

为何道衍大师突然将孟清和请去,为何母妃会突然如此教导,还以两个弟弟做比?

驭下之道?

朱高炽呼出一口气,有些恍惚,又似明白了些什么。

燕王妃与世子谈过之后,道衍请孟清和钻研佛法的次数逐渐减少,至少王安去找人时,不会次次扑空。

王府官属的气氛也发生了改变,随着世子交代的工作逐渐减轻,盯着孟清和的视线越来越少。即便有,也不再如往日一般扎人,着实让孟十二郎轻松许多。

工作的间隙,孟清和开始捧着道衍交给他的典籍研读。

《易经》很难懂,认真去读,却每次都能得到不同的体会。先人积累的智慧,是在浮躁的钢筋水泥社会中难以获取的珍宝。

静下心来,便能发现到身上的许多不足。

小聪明,争强好胜,妇人之仁,瞻前顾后。

以为自己很低调,却处处成了出头的椽子。

自以为路走得很稳,殊不知脚下正踩着独木桥。

渐渐的,孟清和明白了道衍的用意。

某日又被道衍叫去研究佛法,孟十二郎真心诚意的向道衍行礼,道:“多谢大师。”

道衍捻着佛珠,“仍不愿叫贫僧一声师父?”

孟清和:“……”感激归感激,加入不良门派,免谈。

“也罢。”道衍笑了,“终会有那么一天的。”

小样,看你还能嘴硬多久!

十月中旬,前方的战报传回北平。

燕王下达的军令是征伐辽东,中途却转道向南,借道天津,过直沽,兵指不久前被徐凯攻下的沧州。

部将不解,燕王给出的理由是“夜观星象,见有白气两道,自东北指向西南,必是利南!”

玩封-建-迷-信,燕王驾轻就熟。

上天指引,南边好,南边有便宜可占,咱们不去辽东了,向南进攻!

出兵之前,燕王与道衍定下这条声东击西之计,为的是迷惑朝廷,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除了制定计划的两人,连张玉朱能等大将都被瞒着。出兵之后,众将发现前锋探路的方向不对,一问之下,燕王终于道出了因由。

冬季酷寒,雨雪泥淖,攻城不是易事。只有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进驻沧州的徐凯是朱棣的手下败将,一合而下不是问题。

拿下沧州之后,再进山东,与德州的吴杰汇合,同朝廷军队决战。

“天寒时节,大雪封江,正可借道过河,直达沧州城下。”

担任前锋的沈瑄率先出发,杨铎领三千骑兵左右呼应。路上遇到南军的侦骑,立刻擒杀。

燕军的前锋部队抵达沧州时,驻守此处的徐凯仍没有察觉,还一心一意的督促士兵构建城防,防备朱棣。

直到沈瑄和杨铎领骑兵出现在城下,城中的守军才发现大事不妙。

燕军来得太快,徐凯一点情报都没得到。

不是说燕王突发奇想打辽东去了吗?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沧州?

趁着城内的混乱,燕军从四面发起进攻。

在弓箭的掩护下,燕军架起云梯,攀城而上。

守军砍死一个,马上会有第二个接上。悍不畏死的架势,很快击溃了守军的意志。

徐凯亲自督战也没压住阵脚,尤其是沈瑄也攀上城头,亮出长刀,被某个经历过白沟河之战的南军认出后,一声惊呼,城头的守军纷纷转头就跑。

这尊杀神不是好惹的,连勇冠三军的平都督都顶不住,不跑等着掉脑袋吗?

沈瑄拿着刀,看着城头的南军如潮水般退去,陆续攀上城头的燕军紧追在后,脸上的表情十分难以形容。

张玉看着“被孤立”的沈指挥,到底忍住没笑。

朱能就不是那么客气了,一巴掌拍在沈瑄的背上,大笑道:“你小子了不起!老子杀了瞿能都没这份待遇。”

沈瑄:“……”

沧州一战而下,主将徐凯,都督陈暹,都指挥俞琪、赵浒等均被生擒。燕军斩首万余,其余皆降。缴获大量辎重,除补充大军所需,都运回了北平。

前锋部队将士均有斩获,沈指挥却意外一个首级都没捞到。在他靠近时,南军一概撒丫子就跑。跑不掉也立刻投降,坚决不给他砍人的机会。

可见,武力值太高,不只没有朋友,连敌人都很难找。

这人生,怎一个彪悍了得。

孟同知不在,没人能驱散沈指挥身上的煞气,燕山后卫的军汉们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