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得船帆呼呼作响,一支小型船队在风向多变的赤道海域艰难航行,最终在八月上旬抵达了长烽军港。
一艘商船上,一名水手大步走入空气浑浊的底部船舱,吹响铜哨,大声吼道“到港了,所有人立刻下船。”
船舱里“冬眠”的移民瞬间清醒,在水手的呵斥下,缓慢走向出口。
吴榆林牵着妹妹符梅的手,跟着人流,亦步亦趋的前行。登上甲板时,陡然耀眼的白光,使吴榆林睁不开眼。过了好大一会,他才渐渐恢复视觉。
眼前河口码头帆樯相连,好不热闹。远处河流两岸,经纬分明,西岸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楼,东岸是一块块随意搭建的泥木屋。
如今的长烽军港早已不是最初的村港模样,新世界3年年初,中枢将长烽军港和旧港定为直通本土的唯二港口。政策影响下,驻港海军军部在小河口附近重新修建了民用港口与城镇,并将随军家属悉数迁往新建城镇,搭建起长烽镇的行政架子。
从旧港运来的稻米,从满者伯夷运来的水果香料,从大明运来的丝绸茶叶,从宋洲运来的工业品,保障了长烽镇的物资供给。来来往往的船员水手,以及镇上的士兵家眷,这些手头有闲钱的人群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消费群体。
正因如此,跑到长烽镇的马来土著越来越多,他们或是做点小买卖,或是给商人充当劳工,或是为那些分得田地的士兵照看种植田,更有人选择做些见不得光的生意。
吴榆林所见到的东岸泥木屋是修建给马来土著的临时居所,仅一河相隔的西岸便是长烽镇。
在商船靠港的同时,早已脱离船队的一艘军舰驶入军港。
一阵礼炮声响中,李冉踏上了军用码头,驻守此港的军官
大部到场迎接,场面显得庄严浓重。
“敬礼热列欢迎李司令凯旋”
“这些虚礼就免了,正好大家在场,一起开个参谋会议。”
“司令,要不要先休息一下,晚上我们还为你准备了一场酒宴。”
“我只能在这里逗留两天,果防部催得急,再走之前,我还得向你们交代好一些事。”
“那好吧,我立刻通知其他人。”
一行人来到指挥大楼会议室,见人员没有到齐,李冉与在场其他人说起了闲话。
“这长烽军港变化真大。”
“可不是嘛,我们这些驻守在本地的人也有这种感觉。”
“今年旧港海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招生,你们把入校名单报上去了没”李冉忽然想起这个问题。
“已经报了,按照平时与战时的综合表现,我们这次为19名中下士基层官兵报了名。”一参谋道。
李冉点点头,又问了问其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