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杜如晦遇挫而归,东山寺这座虽然历史悠久,但名不见经传的寺庙渐渐有了些名气一方面是西来真经,另一方面是因为东山酒楼。
自那之后,东山寺香火鼎盛,上香拜佛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村中青壮还按照李善的安排特地铺了青石板,移栽各式树木,使得东山寺景色亦可一观。
马车缓缓停在山脚处,张氏和崔小娘子下了车,第一眼就看见不远处亭子里迎客的张文瓘、李楷两人,第二眼看见亭子后方的大片树林。
崔信翻身下马,笑道“你们倒是来得早。”
“姑父。”
“表叔。”李楷行礼道“凌公、霍国公已至。”
“霍国公也来了。”崔信微感诧异,凌敬和李善关系密切,这也罢了,但柴绍这明显是来给李家撑腰的啊。
其实今日宇文士及也想来只是怕南阳公主不让他进寺。
“姑母。”
“表婶。”
张氏和崔小娘子缓步入亭,前者笑着问“久闻东山寺之名,只可惜今日犹有积雪,难见美景。”
张文瓘指了指周边的树林,“姑母,再过月余,此地红白相间,美不胜收。”
二月盛开,只有杏花,崔信点头道“听怀仁提及,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便是此地。”
张文瓘朝崔小娘子挤挤眼,“日后还要让怀仁兄补全此诗。”
崔信哈哈一笑,“怀仁残句颇多,不过尚未加冠,不急不急。”
众人缓步登山,虽然昨夜还下过雪,但一大早就有青壮将山路打扫的干干净净,两旁有青翠依旧的松树,有造型古朴的桃树,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小松鼠在林间窜来窜去。
东山寺大门敞开,李客师夫妇并两个儿媳,以及凌敬、柴绍、朱氏共同出迎,这是双方在决意定亲后的第一次见面。
非礼勿视,崔信只扫了一眼就将注意力投向李客师、柴绍等人,心里想起妻女对朱氏的描绘双目有神,怀仁仗义,非寻常妇人。
“崔舍人。”柴绍笑容可掬,“昨日未提及此事,还望见谅平阳是晚间才吩咐的,只怕慢待了清河崔氏。”
崔信微微摇头,“客师兄、凌公都是多年旧交,何谈得上慢待”
凌敬叹道“去岁清河,何曾想过今日。”
几人都有些感慨,去年的李善,初有名望,得崔信看重,列入选婿名单,没想到转眼间李善斩崔帛头颅平乱本以为一切成空,但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几人叙谈,张文瓘和李楷是晚辈,插不进嘴,站在一旁听着女眷的叽叽喳喳今日长孙氏特地带上两个儿媳,就是为了热闹一些,她知晓朱氏不是个话多的人,生怕冷场。
长孙氏的长媳出身博陵崔氏旁支,拉着崔小娘子低声说“李郎君诗才盖世,他日可别吝之。”
“怀仁吟诵成诗,可传后世,可惜诗文尚少,吝于外传。”长孙氏也忍不住说“惜怀仁远在千里之外,否则今其成诗。”
张文瓘笑道“寒冬腊月,却无芙蕖。”
众女一阵嬉笑,笑得崔小娘子垂下头去,张氏搂着女儿的肩膀,“听闻怀仁善吟花,适才见路旁桃树,明岁回京,必有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