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上书北伐(2 / 2)

刘宋汉阙 三林校尉 1698 字 1个月前

这其中涉及到了粮草、装备、还有路上要征集到用来运粮的百姓,居然是所有议题中讨论最久的,一连讨论了半个月才将诸多事宜定下来向各州官府发送文书。

既然万事俱备,现在就只欠东风。

这东风自然要由刘义真这个未来镇守建康的主事者发起。

没有劳烦任何人,刘义真自己就能刮起东风。

永初二年,九月戊午。

建康朝会。

司徒刘义真携尚书左仆射徐羡之、尚书右仆射王弘、侍中谢晦等百名官员共同上表天子刘裕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自晋祚倾移,五胡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索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索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如鲜卑、匈奴,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正是北伐檄文

此文一出,便奠定了刘宋一朝的天命基调。

就是要北伐

驱除索虏,恢复中华,将成为刘宋历代帝王臣子唯一的追求。

哪怕是今天刘裕死了,刘义真上位也要北伐。

刘义真死了,他的继任者依旧要北伐。

要么索虏死,要么刘宋亡。

没有第三条路。

如果以后刘裕的子孙后代冒出来一个想偏安的,大臣可以挥舞着这篇檄文砸在对方脸上,骂他愧对祖宗。

汉以忠孝治国。

晋以孝治国。

刘宋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自己的治国之本,但却率先甩出一张底牌。

恢复中华,就是刘宋被赋予的神圣天命

谁敢阻止北伐,就是在否定刘宋的天命。

此时的刘义真携百官加持此文来到刘裕面前。

刘裕看着这篇檄文,对着台下百官说道

“朕本汉室后裔,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灭桓楚、破刘毅、还巴蜀、伐中原、驱南燕、复二都,故晋帝禅让国祚,以立宋室而承天命。”

“如今大宋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秦、豫、青、徐、荆、益、扬,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朕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索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持玺官捧来传国玉玺,刘裕双手握住玉玺高举头顶。

“朕以寡薄,属当艰运,藉否终之期,因士民之力,用获拯溺,匡世揆乱,安国宁民,业未半古,功参曩烈。”翻译我以微薄的德行才能,遇上艰难的时运,靠着前代终结的期限,利用官吏民众的力量,而得以拯救落难的百姓,匡扶国家治理乱世,安定国家宁静民众,这种事业不及古人的一半,所获得的功绩和从前豪杰也就差不多吧

“然历运已移,钦若前王,宪章令轨,用集大命于朕躬。”

翻译但奈何晋室太菜,天命已经转移,只能敬顺前代君王,效仿美好的法则,天命已经选择了我。

“朕知天命在身,自有使命,此命当如百姓所愿”

话毕,刘裕将玉玺重重印在北伐檄文上。

自此,刘宋天命已定。

驱除索虏,恢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