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隆基的烦恼(2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77 字 1个月前

郑叔清拒绝了让王忠嗣押运的建议,却也认为赶紧把这五万税款送回长安给李隆基,是大事不能耽搁。

郑叔清可以请王忠嗣来夔州府城看场子,因为这本身就是王忠嗣的义务之一。

唐代军府除了训练府兵外,还有保护所在州县安全不是日常治安,应付突发军情民情的任务。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是却又在章程中写得明明白白。

这就跟隋朝“总管府”制度一样,管理府兵,也负责州郡安全。

然而,若是命王忠嗣押运五万贯财帛,那就是郑叔清的政治立场发生改变,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错误王忠嗣日夜思念回长安当然不会拒绝,府兵押送税款,勉强也说得过去,可是李林甫会怎么想,那可就不好说了。

方重勇在政治上还是嫩了点,不懂得这些弯弯绕绕。郑叔清是官场老油条,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如此也好吧,使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方重勇喝了一口侍女端上来的茶,不得不说,比夔州本地茶要好喝一些。自己现在是座上宾,待遇节节攀升。

“还有事还有什么事”

郑叔清一愣,他都已经打算躺着收钱了,怎么还可能出事呢

“使君,那些商贾,背后都是站着大世家与宗室子弟。使君本身就是出自大家,难道你就没有感觉么”

听到这话,郑叔清若有所思,面色渐渐冷峻下来。

方重勇说得不错,这些商贾,大部分都是各大世家、勋贵、宗室站在前台的“手套”。

平时需要他们出来赚钱。

关键时刻,需要他们出来顶罪。

高贵的世家老爷,那都是诗书礼传家的,怎么能沾染铜臭呢

虽然这些世家老爷们不可能从事赚钱有关的贱业,但若是有人为难他赚钱,断了他的财路,那这些人也会站出来搞事情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政治的问题,也未必一定需要政治手段来解决。这方面郑叔清可谓是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了。

“你有何良策难道要我动用家里的关系么”

郑叔清沉声问道。

他确实可以动用家里的关系去摆平这件事,只是要付出的利益,会大到不可想象,或者说他这辈子都很难翻身了

“四个字,众志成城”

方重勇站起身,用他那特有的童音,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要如何众志成城呢”

郑叔清一脸疑惑看着方重勇问道。很难想象,堂堂一州刺史的他,居然被一个黄口小儿牵着鼻子走。

“夔州江关定新规则,过关的漕船大规模换船已经是必然。岸边船坞要不要招人卸货的渡口需不需要招人停留夔州的商贾与他们的仆从,要不要吃饭住店这些营生需不需要人

有了这么多生计,夔州百姓是会过得更好,还是过得更差如果有外来人在渡口闹事,那他们是应该站在使君身后撑腰,还是帮着外人破坏夔州府蒸蒸日上的各类营生

答案不是很明白了么”

恍惚之间,郑叔清好像看到李林甫在自己面前训话一般。这位刺史喃喃自语道“借助你父之恩荫,他日你必为宰相。”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内。大唐天子李隆基,正扶着额头,看着大殿内几人合抱的朱红色柱子发呆,国事的纷纷扰扰,家事的喋喋不休,只让他想逃离这个让他窒息的皇宫。

本来,他宠爱的武惠妃,就一直在吹枕边风,说什么要立寿王李琩为太子。只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太子叫李瑛,怎么能再立一个太子呢

更别说李瑛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了。

朝堂也不省心,裴耀卿被换下,李林甫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侍中,三相格局里面,还缺一个宰相。李隆基有心想提拔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回朝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但是遭到了张九龄的激烈反对。

新任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向朝廷上奏,说上一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政务通达,河西藩镇在他的管理下府库充盈,军备齐整,此人有宰辅之才。希望朝廷可以将其提拔重用。

此时牛仙客已经去朔方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了。

看到崔希逸的上书,李隆基非常大方,直接提出,要调牛仙客回京城,担任六部尚书。其实是想观察一下牛仙客,如果合适,直接顶到相位上去。

但是这个任命,同样遭到张九龄的激烈反对。

张九龄的理由是牛仙客只是熟悉河西事务,并不一定能胜任宰相。其人是在河西从小吏做起一步步升上来的,他的能力,只能在河西发光发热,一旦到京城就施展不开了。

这是一句实在话,也是政务经验极为丰富的老油条才能说出来的实在话。

李隆基勉强同意了张九龄的建议,但是内心非常恼火。

皇帝,总是希望大权独揽,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哪里轮得到一个臣子整天告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要,成何体统

今日,李隆基在紫宸殿就在考虑,要不要把张九龄换掉,换上来一个听话的,甚至就让李林甫先单独干一下宰相试试,如果好用的话,那以后就不必每过三四年换一波宰相了。

在李隆基看来,其实跟这些臣子们打交道是很累的。要熟悉这些人的脾气,要善于利用这些人做事,还要能驾驭住这些人不让他们胡搞,不让他们老是做不合自己这个皇帝心意的事情。

“圣人,夔州刺史郑叔清,命人送来了价值五万贯的财货,还有加急公文一份。”

年近五十的高力士轻轻走进紫宸宫,来到李隆基身边低声说道,将手里的公文交给对方。

如今的李隆基已经开始怠政,加急送来的公文,如果是直送宫中,都是高力士先看,觉得有价值,才转交给李隆基。至于走朝廷渠道的公文,则是由三省六部处理后再呈上来。顾况那个红莲稻的公文,已经送来好几天,早就被处理完毕,李隆基都不知道顾况在公文里说了些什么。

“郑叔清确有治理之才,张相公老了。”

看完加急公文,李隆基叹了口气,对高力士说道“力士,你替朕写一封诏书,派人送去给郑叔清,问问他能不能多帮朕弄点钱。明年上元节,朕想好好庆祝一下。”

“圣人请放心。”高力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