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送来的自然是关内的考生所答的题目,虽然有不少人的确是滥竽充数,但他们在诸多的试卷里还是选择出了不少面前能进入到复试中的人,这倒是让张良先微微的松了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参加科举的都是一些勉强才能够识文断字的人物,那不光对于他们这些人这么长时间的付出来说算是白费了,他这个郎中令忙活了这么长时间科举的事也算是前功尽弃了。
现在有了关内的这些人做底气,现在张良显然已经不担心这次科举翻车了。
对于关内选拔上来的这些人,子婴看过了之后也还是相当满意的,虽然还没进行复试呢,但是子婴却知道这些人就算是不能进入到朝堂里面为官,在县里做个县尉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
特别是一些关外的黔首,子婴几乎已经想好了,如果能调配开的话,几乎就会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任职。
如此一来不光能让他们子啊自己熟悉的地方贡献力量,也能让他们家乡的百姓们看一看,大秦的科举是真的能让黔首的子弟成为官吏的。
事实往往会比任何宣传都更能起到作用,这一点子婴是深信不疑的,他相信只要是自己能从黔首里选择出来人才,之后再开办学堂的话,那几乎是一定会人满为患的,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事实证明,子婴他们所想也的确是没问题的,接下来的几天,周边的县里先后送来了他们的试卷,几乎每一个地方总归还是能选择出来几个差不多的人物的,就算是在大秦当官吏费点劲,以后当个学堂的老师还是没问题的。
就这么断断续续的一个多月都过去了,张良等人也终于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看着自己的这些个到得力干将已经有了点黑眼圈了,子婴心里面也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这第一次对于他对于大秦来说都是太重要了,想要有一个真实的结果,这就是他必须要求的。
最终,通过了初试的一共选出了八十人,对于子婴来说,这个人数着实也是有点少了,但是对于张良等人来说,这个人数已经大大的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按照子婴的想法,这八十人中自己可能会选择五到十数人作为这大秦第一年科举的进士。
当然,这还得根据他们在复试中的表现来定,初试考察的是他们的基础的话,那复试子婴想要考察的就是这些人到底能不能治理好大秦的一些郡县了。
按照之前子婴和张良的约定,复试的题目直接由子婴亲自来出,而且最终的评审也得是子婴亲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