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举国之战,赤金命格真龙天子,大世(1 / 2)

第238章 举国之战,赤金命格「真龙天子」,大世争锋,我得天命

此时的朝堂。

圣明宫。

文武百官在沉凝的气氛中穿过午门,伫立在每个人固定的位置,诸公来到恢弘华丽的大殿。

今日的朝会,其实有些晚了,因为是临时有情况,天亮之后,宫里才通知京官上朝,圣上有令,不许以任何借口请假,包括生病,只要没死,抬也得抬进宫。

诸公大部分是老油条,纵身官场数十年,他们深知,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京官们有条不紊进了大殿,队伍整齐排列,寂静无声,这时,本已经辞官的内阁首辅袁玄罡,却出现在圣明宫门口,缓缓走入大殿之中。

他看了一眼左侧,那里空无一人,本来应该是谏台司大夫的位置,此刻,袁玄罡却站在了那。

部分嗅觉敏锐的官员,见此一幕,若有所思。

一刻锺后,永安帝从殿后进来,此时的他,不再身着在深宫中的便衣常服,而是一袭明黄九爪龙袍。

这一幕,让朝臣振奋不已。

自圣上罢朝以来,大炎国运接连受挫,不是一天两天了。

能看到圣上再临朝,自然是众臣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是,看到永安帝的一刹那,诸公都愣住了。

这位昔日黑发硬朗,气色红润的铁血帝王,此时仿佛大限将至,命不久矣的老人家。

在之前,或许压根没有人会想到,当年英明神武的永安帝,岂会浮现如此老态,自然是认为圣上还能带领大炎再鼎盛六十年。

可现在,却已然一副老皇帝作态。

满头霜发不说,脸上的皱纹,也比之前多了太多,他双眼隐含悲痛,黯然无光,皮肤干枯毫无光泽,整个人分外憔悴。

这是什么情况.

朝廷诸公瞳孔一缩。

身侧老宦官及时出列,高声道:“圣上说了,今日,只谈大事!”

话音落下,新任兵部尚书,跨步出列,沉声道:“启禀圣上,天玄边关传来急报,齐行砚率军撤退之际,被地府血族偷袭,为佑一方百姓,为国捐躯,十万大军,只撤回一万余人.”

这事,民间早有议论。

然而此时,终於拿到了朝堂上来说,霎时间,圣明宫沸腾了,哗然声瞬间炸开。

“肃静!”

老宦官手持拂尘,尖锐的声音响起,在空荡荡的殿内回响。

却很难压住诸公的议论声。

对於这件事,朝廷诸公,基本没有人能够冷静下来。

单说大军折损的问题,算上边关损失惨重的伤亡,就已经是当头一棒的打击,更不要说一位圣贤的陨落,足以动摇国本。

齐行砚的牺牲,让诸公心生动摇,集体失态。

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想起了被一百多年前,大炎被两座天下入侵的一幕幕。

那是大炎第二次遭受圣冥和莽荒的围攻。

人族损失惨重,大炎国力倒退,进入了被大冥支配的时代,每天都要胆战心惊,而不像现在这般,占据微弱的优势。

现在看来,唯一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第一次大战,是在太祖开国之际,魔国趁着中土王朝天命不稳,伺机入侵,若不是儒庙圣人,佛门佛陀出手,恐怕就没有现在的大炎。

无数能人高手出手,诞生了一位位镇守长城的守官。

他们有的功名赫赫,威震一方,直到现在,也是青史留名的存在。

填补了多少修士的命,才有了现在的煌煌大炎。

部分政敌,他们虽觉得齐行砚为人迂腐,喜欢空谈民生,为政没有人情味,但不得不说,齐行砚确实是大炎的镇国石柱。

单凭武夫和练气士,想撑起一个王朝,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无数像齐老先生这样为国为民的读书人,才是真正让各大王朝,以及妖魔不能来犯的原因。

一开始,其实群臣也是本能的不相信这个事实,可千里加急的军报,不得有假。

即使是圣上,都被惊动。

亲自临朝,谈论此事。

脸上的悲痛,不似伪装。

永安帝默默的看着这一幕,收敛起脸上的情绪,重新变得无悲无喜。

等了许久,直到大殿里重新安静下来,他才沉重的说道:“众爱卿,此事,如何是好?”

第一个回答此问的人,却是复出的袁玄罡,他语气强硬,掷地有声:

“臣以为,应该调集各州人马,以举国兵力,挥师魔国,联合诸国,尤其是大隋和南离两国,还有银霜帝国,一举荡平魔国之兵。”

永安帝苍老的面庞浮现不忍,叹息道:“我大炎已损失十万人马,那都是朕的子民,袁卿,你让朕如何再忍心开启战事?”

“陛下!”

紧接着,现任内阁首辅,一位面容清朗,八字胡的绯袍中年,情绪激动的说道:

“据战报所示,天玄洲苦守百日,损耗了极多魔国大军的力量,可其他地方的长城,部分沦陷,出现了高沪城这样的悲惨情况,不是所有城池,皆有圣贤庇佑,若是不尽快调集大军,只会让大炎的损失更重!”

“若是能抓紧机会,与那魔国女帝决战,胜负尚未可知,说不定能绝地翻盘,撕下魔国的一块肉,我大炎自开国以来,不畏战,更不惧战。”

显然,这位新首辅,是对比了双方的损失后,一致认为此时的大炎,狠下心来,拚上未来十几年的国力,出征魔国,只要将这个雄踞在北境数千年的庞然巨物击败,那就是一桩千古功绩。

“林卿.言之有理。”

永安帝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就像太子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言倒是说的极好。”

一谈及此事。

群臣的神情稍稍有些微妙。

这些日子。

京城之中,太子与崇文王之争,早已传遍了京都。

现在都不知道两人的情况如何。

忽然。

袁玄罡出列,上前一步:“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但说无妨。”

他仰头汇报道:“太子刚愎自用,扰乱朝廷秩序,视京城规矩於无物,私自调动宣武门禁军,遭到诸多勳贵的弹劾。并涉嫌谋害多位皇子,包括八皇子在内,身为太子,却与皇子私斗,於伦理上,难当长兄之责,於身份上,不合情理。”

“哦?竟有此事?”

永安帝露出了惊异的神情,好似真的不知情一样。

“可有证据?”

“目前还在调查之中。”袁玄罡低头道。

“没有证据,那就是谣言咯。”永安帝表现出极为信任陆鸣渊的样子,笑着安抚道:

“太子为国立言,岂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还太子一个清白,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