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企图通过南下转移了父子之间的矛盾,结果是成功的。
崇祯感觉到了太子的好,自己也享受到了作为皇帝指挥大军扫平敌酋的快乐。
然后崇祯就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眼巴巴的盼着朱慈烺回来。
朱慈烺回京了,在京城待了半年而已,崇祯现在又感觉到了威胁。
这个就像你出门上学上班一走半年,父母眼巴巴的盼着你回来,等到回来没有两天,又看你不爽,对你横批竖评,一天天啥也不是!
现在摆在朱慈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给崇祯升个官:恭喜您!皇帝陛下,您升官了,成太上皇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个就是继续出去躲一段时间,进行他的北方开发大计!先把问题压下去,防止父子关系恶化。
今年朱慈烺的身体年龄只有十一岁,还是虚岁,周岁十岁,就算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朱慈烺也不过十六岁而已。
五年之后是崇祯十六年,如果按照玄学来说,崇祯命中必有一劫,此劫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要是可以的话,朱慈烺还是希望崇祯能好好的活着,即使意外,也不要因为他。
大明国政刚见起色,朱慈烺实在不愿意再起波澜。
现在还有崇祯替他挡着,帮他吸引一部分火力,这些朝臣心中还有念想,还盼着通过朝堂来左右政局,限制朱慈烺。
如果朱慈烺自己真的称帝了,那么这些没有希望的朝臣,还有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必然会另外寻找宣泄口,到时候稍不注意搞不好就会天下动荡。
用后世的分析方式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如果诉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爆发冲突。
以朱慈烺的本事,他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完全掌握问题会出在哪,会从哪里出现。
所以在新的利益阶级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情况下,贸然跟原本的就利益集团开战,国家分裂动荡的例子屡见不鲜。
别闹来闹去,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了,那就搞笑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朱慈烺那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大明的一切来之不易,即使有动荡,朱慈烺也宁愿他发生在崇祯十七年之后,至少证明他为大明续命成功了!
不过避开矛盾不意味着逃避,大明之所以没有出现继承人变动废长立幼的事情,那是因为文臣的拼命抵抗阻止。
现在大明的那帮子文臣恨不得朱慈烺快点死,所以指着他们维护朱慈烺的太子之位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人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任人摆布。
所以离京之前,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好,总不能学公子扶苏,等到有一天刀斧加身了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想到这些朱慈烺目光坚定:“通知下去,明日开始,孤要对皇明系进行巡视,各商号要准备好相应的文书账册以备查阅。”
桂喜连忙躬身:“是,那殿下明日从哪里查起呢?”
朱慈烺哼哼一声:“从哪里查起明日再说,锦衣卫那边也要做好准备,不要出现疏漏。”
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