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是最后知道要打仗的消息的,连朱姬润知道都比他早,因为朱姬润要安排皇明军火那边进行武器扩产。
而吴启晨的到消息的原因是因为五年计划又要大改了,如果不出意外,三个月的时间大明就能灭亡准噶尔。
就算不能灭亡也会取得大片土地,至少这铁路修建计划必须要跟上。
吴启晨挠挠头,这些都是小事,反正不就是把那些本来多出来的那些钱现在不拿去投资那些湾区了,直接投资到这条铁路上就是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当首相,这时候也许就已经抓狂了,这打仗说打就打,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但是吴启晨不会,他首先放松心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等着军部那边的消息。
打仗这种事情其实跟内阁的关系真的不大,因为钱不用内阁出,即使有征发劳动力的要求,那也是军部出钱雇人,内阁也不必操心征发徭役的事情。
吴启晨觉得像孙传庭那样担心这担心那完全是多此一举,大明的国力没有那么容易耗尽,民力也比孙传庭想象中的要丰厚的多。
大明百姓是有韧性的,只要你给他留一条活路,他们就能活下去,不必担心扛不住啥的,掏钱雇人干活,能扛得住就干,扛不住就不干。
只要维持住粮食价格稳定,那么百姓就不会有多少抱怨。
而且百姓参与打仗的事情,士卒有功劳有军饷,百姓干活有工钱,怎么就会民力国力衰竭了?
除非出现那种情况,劳动力被抽调过度了,粮食每人种了,大家饭都吃不上了,那才是混乱的原因。
要不然工厂里多生产点武器弹药,少生产点日常用品,大家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正打仗呢,只要有吃的就不错了。
大明的百姓又不是没有尝试过苦日子,十几年前大家不都是想吃顿饱饭都是奢侈的事情么。
大明现在到处打仗,几乎没有停过,要是按照孙传庭等人的逻辑,那大明早就民力耗尽了,早就暴乱丛生了。
但是实际情况呢?大明现在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丰衣足食,个个过的安乐富足,哪有一点民力耗尽的情况。
至于被统治的那些地方,大明也免了最基本的农业税,其余的税种也都统一合并到商业税之中,生活的压力有很大改观。
这些地方只要不出现大灾,基本上都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所以打仗即没有让大明陷入贫困,也没有让世界进入苦难,孙传庭等人的观点还有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错的。
只能说他们没有找到越打越强的办法,但是皇上找到了,通过新工具新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垦出更多的土地耕种,选育更优秀的良种。
这个才是避免耗尽民力的办法,而不是怕耗尽就不耗。
这就像有家里粮食不多的人,因为怕粮食耗尽了,所以种子都不敢种了,但是这种害怕能减少粮食的消耗么?并不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想办法种出更多的粮食,找到更多可以吃的野菜充饥,而不是守着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粮食天天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