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晨也是没有办法,陛下这都开口逼着问了,不给也得给啊。
吴启晨硬着头皮回道:“若是有半年时间,内阁能再拿出三千万两银子。”
周遇吉不满了:“三千万两,你打发要饭的呢!”
吴启晨看了他一眼:“你家给要饭的都是三千万?你那么有钱还找我要干嘛?”
周遇吉被噎的无话可说。想了半天又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也想让内阁发行这个债券,可是终究是开不了口。
内阁并不是吴启晨一个人说了算的,内阁需要安抚,需要协调,吴启晨不过是算一个有脸面的协调人罢了。
要是什么都逼着硬来,那吴启晨这个首相以后管内阁就不好管了,吴启晨不好管,那也就代表着他朱慈烺再内阁的权威也下降了。
其实说动内阁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朱慈烺愿意付出利益就行了。
朱慈烺沉吟半晌开口道:“最近因为流放人员之事,发现了大明制度上还有很多漏洞,粗放的管理导致了很多的腐败产生。
所以朕决定今年开始在内阁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巡查部,主要就是对关内关外地区进行巡查监督,若是有百姓鸣冤告状也可一并受理交由各司督办。”
这个部门并不算什么新鲜,历朝历代都有巡查督查,严格意义上来说钦差实际上也是巡查制度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的巡抚的命名实际上就参考了这个,巡抚就是巡视各府的意思。
所以所谓的制度创新不必要搞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大明乃是文明古国,国家制度,那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不断演进尝试最后才确定的。
这个制度的漏洞历代都在不停尝试补全,又不断的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在所谓的欧式制度眼里,这是封建的,不科学的,但是他里面每一个职位在现在依旧能找到延续和传承。
朱慈烺一度取消了这个巡查制度,因为崇祯朝乃至以前,各地的巡查事物都是御史再做。
而朱慈烺对于御史那就是完全没有好感了,这群人夸夸其谈专司挑拨之能事,又加上党派政治,御史基本上成为了各派相互攻讦的工具,丧失了监督职能。
朱慈烺又觉得自己手里握着锦衣卫这个大杀器,加上报纸的发行,就算没有这个巡查制度,没有御史,大明一样能正常运转,而且运转的很好。
现在出事了,朱慈烺才发现,其实每个制度都有它的道理,不吸取历史教训是要吃大亏的。
接受教训之后朱慈烺特意吩咐人收集了历朝历代包括大明以前有的部门现在没有的,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是自己忘了的。
这一查还真发现很多问题,例如以前国家每年都会花钱让各县修县志,每隔几年各县还要把自己最新绘制的地图上报京城一份。
然后京城在根据最新的地图地理数据从新修订舆图。
这个从复兴历开始朱慈烺就取消了,因为朱慈烺觉得既然有军队专门绘制舆图了,那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之后发现,军队绘制地图,往往主要是对热点地区和将要开战的地区派出的人力物力多一点。
而一些安定地区,像关内这样的,往往几年也不进行一次绘制。
大的地形改变肯定要去勘探的,但是一些小的往往就被忽略了。
例如各地的山泉泉眼变化,各地的水井水渠信息,山体滑坡泥石流引起的道路阻断改道。
还有一些十米宽以下小型河流的改道,村镇上桥梁的新建和拆除,新修道路的延伸等等。
别看这些都是小问题,但是真的要到战争的时候,本来地图上显示的那里有水,结果跑到没有了。
本来某地有一条山路,结果被山体滑坡冲垮了,十米的河流看着不宽,但是也跳不过去啊,要是因为提前不知道,又没有准备架桥工具,那岂不是耽误事情了。
还有这桥梁和道路的新修,不再地图上标注那不是要多走冤枉路。
这些信息以前都是当地修订县志舆图的时候上报,现在没有了这个渠道军部的制图人员又不能一直跑。
大明的村庄几十上百万个,加上关外的不少于五百万,每个村子每年总要修一些小工程,有点小改变,要是指望军部的人制图。
那大明光养活这些制图的都要养活几十万人以上。显然大明的军事制图人员连这个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再加上县志这个东西,你说他没用吧,这个东西还真的很有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那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前朝批的啥都不是,标榜自己的高光伟正的那不是一个两个的。
所以鲁某说过,二十四史就是帝王的家史,还是请自己的仇人帮自己写的家史。
故而这研究历史的人往往都要结合、游记、县志等等资料还原历史的真相。
尤其是县志这一块,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无可估量。
大明并不是欧罗巴土著,他们历史本来就没有多少年,知道自己比不过所以闭口不谈这个。
大明可不行,大明是历史文明古国,这种有益于历史的事情要是不重视,那最后肯定导致文化空心。
一个小小的县志舆图就发现了这么多问题,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
再例如yin祠,这并不是开车的那个祠的意思,而是指不再法定范围内建造的供奉的非国家承认的神像的庙宇。
洪武三年,明太祖就在诏书中给这种祠下了定义:“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祭典者,即yin祠也,有司无得致祭。”
意思就是说,那些对百姓没有功劳的,不再官方祭典范围内的,都不算正规庙宇。
复兴历以前大明对于这种庙宇发现一个捣毁一个,一般都是地方上上报然后巡抚批示捣毁,或者地方官员自行捣毁无需上报。
可是复兴历之后,朱慈烺要求所有事务都要列入预算才给拨付钱财,这个事情没有列入预算过自然就没有人过问。
原因也很简单,崇祯年的时候,朱慈烺为了拉拢欧罗巴的传教士为大明的科学事业服务,当时承诺过允许他们在大明传教。
后来还多次重审过大明信仰自由,只要不危害国家危害朝廷,朱慈烺一般都是放任。
在到复兴历之后,大明国土急速扩张,新纳入的地区有大教云集的莫卧儿地区,有西亚欧罗巴那些宗教鼎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