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睿这话不是在胡说八道,洪武二十六年,大明人口分布状况如下直隶应天府191万户,浙江214万户,江西155万户,胡广78万户,福建82万户,广东68万户,广西21万户,四川22万户,陕西29万户,河南32万户,山西60万户,山东75万户,云南6万户,总共1033万户。
口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而到了永乐二年,天下户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人。
这个两个数字之间,有一部分是因为朱棣放弃了关外的部分领土,造成人口减少;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四年靖难之役,山东、河南两地百姓流离失所,造成了人口锐减。
后世的两个人口过亿的大省,在大明朝,加起来人口不过六、七百万,这话说出去谁信
李云睿从户部拿到数据时,他一开始也不信啊
经过好几次反复的确认后,李云睿才相信了这个数字,因此,李云睿初期制定的大部分商业计划,都是在江南地区,根本没往北方去。就连土豆这种东西,李云睿都没往北方推广。
山东、河南两地,都是以平原为主,那可是种小麦、玉米最好的地方
将近两亿亩的耕地,只有六、七百万人,怎么可能照料地过来而江南地少人多,人口还有爆发趋势。
因此,李云睿打算往北方移民,但移民不能蛮干,得让那些人看到实惠才行,种粮能卖钱,就是一个很不错
听完李云睿的打算,朱高炽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这能行得通的话,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不管行不行,咱们先试试,实在不行了,再强行移民”李云睿笑了笑,继续说道,“不过,殿下,有件事我觉得咱们可以考虑起来了”
塔读
“什么事情”朱高炽看着李云睿,好奇的问道。
“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和存活率”李云睿一本正经地说道,“今年永乐薯种了六十万亩,明年就能到一千多万亩,有了这么多永乐薯,大明百姓基本上不会饿肚子了,就算人口再增长个三、五倍,以大明的土地,也肯定能养得起。如果大明人口能过到三、五亿,到时候,谁还敢跟大明呲牙,咱们就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们”
历史上,从西汉到明初,中国的人口一直在一亿以下,原因有很多,但粮食不够,肯定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中国古达的生产力非常低,种地的产量很低,一亩地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
近代史学界对于宋、明、清三代的粮食生产进行过讨论,作出过一个相当细致的总结“北方折合今制,每市亩平均产麦,两宋为0694市石,明清为1302市石;南方每市亩平均产稻米,两宋为1387市石,明清为2604市石”。
一市石相当于100市斤,即50千克,换言之,宋朝北方亩产70斤,南方亩产138斤;而明清则分别是130斤和260斤。
这么低的产量,要养活一个人,北方至少至少要三、四亩地,南方也要两亩一般成年人需要主粮400斤,这还是在不交税的情况下。
想让百姓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根本不可能
种过地的朋友都知道,种一亩麦子或者水稻,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假设一个五口之家有二十亩地,如果他们没有耕牛,光沤肥、施肥、翻地就得半个月,等刨完地、施好肥,农时早特喵的就过了,还种个屁的粮食
身份证563743675
“永乐薯虽说可菜可粮,但要做主粮,恐怕还是不行啊”听了李云睿说的数字,朱高炽苦笑了一下,“三、五亿人,还得靠小麦和稻米,哪有那么多地哦”
“这个好解决”李云睿说道,“现在暖棚种植中心的那群老农,研究出了很多中沤肥的方法,再加上氨水和碳酸氢铵,可以提高单亩产量;工学院里发明了一种小型手扶耕地机,可以直接,一天可以耕地五多亩,现在他们正在想法把耕地机做大,希望能做到一天可以耕两百亩,到时候我们造他个十万台,一天月就能耕地两千万亩,十天就是两亿万亩”
小型手扶耕地机早就做出来了,采用燃油蒸汽动力系统和履带推进,都在暖棚种植中心用了半年多了,只不过大型化遇到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