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伯噽只阐述出一个不妥的地方。
那就是郡守的权力过大,西地又靠近楚国,一旦其中有人作乱,这个新设立的吴国新郡,极有可能被楚人夺回去。
或者,在楚人的鼓动下,自立一国,或分裂成几个小国
这恰恰是庆忌担心的问题。
群舒、巢、钟离之地,过去那可都是一些方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现在仍是吴国的封君,权力不小。
要是他们仍旧不归服于吴国,庆忌如之奈何
设置一个郡,只是增加西地被分裂出去的风险,而不会为杨锐分担多少压力。
“治粟内史,你意下如何”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范蠡的身上。
似乎是早就猜到庆忌会询问自己一般,范蠡忙道“大王,臣的意见与典客不谋而合。此时在西地置郡,不合适。”
时机未到
庆忌微微颔首。
范蠡算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只要西地的封君们还尚未解决掉,吴国就不便在那里置郡,因为保不齐适得其反。
封君们直接听命于庆忌这个吴王也就罢了,又岂会对一个郡守唯命是从
他们可都是要面子的人
“善”
庆忌旋即挥手道“那便不在西地置郡。太宰”
“老臣在”
“便由你遴选一些能力出众的士子,到西地担任县令、县尉、县丞、主簿等官吏,政令一如我吴国旧制。”
“诺”
季札立马答应下来。
吴国在西地推行县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好在,吴国的疆域土地算不上太大,地方设县治理,已经是绰绰有余的。
“大王,老臣以为,西地驻军一万五千人,实在过多,理当裁撤一些”
季札又道“我吴国当前的常备军,在六万人以上,战时尚可,只是平时未免显得过于臃肿。”
“请大王下诏,裁撤部分常备军,以致合理”
庆忌点了点头,说道“准奏”
和平发展时期,吴国的确不需要太多的常备军。
因为吴国真正的对手,只有楚国。
而现在,楚国正在跟中原的诸侯联军死磕,又经历了跟吴国大战的惨败,好几年都未必能缓过气来。
所以,短时间内,吴国不需要担心楚人会反扑,然后遭逢大战。
西地的驻防兵力,至少需要一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各个城邑的守兵。
随即,庆忌就跟一众公卿大夫商议起来。
吴国的常备军在三万五千人,其中不包括被钟吾国与徐国养着的四千兵马,伍子胥麾下的一万人驻防于西地,以备不测。
五千人驻防于会稽郡,五千人驻防于江淮一带。
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则是驻防于吴国本土,拱卫都城,以随时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右丞相计然又进言道“大王,臣以为我吴国应以新都金陵为中心,将官道通于四方,尤其是西地与会稽郡,为我吴国新地,理当大力修桥铺路,挖通水道,使水路、陆路尽皆畅通无阻,漕运无虞”
“准奏”
计然的想法跟庆忌是不谋而合的。
不论是西地,还是会稽郡,都属于吴国刚刚夺取下来的地盘,人心未附,庆忌终究不能太过放心。
修桥铺路,沟通水道自然是要做的。
这样一来,能极大的加强都城与各地方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