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赵鞅,帝王之相(1 / 2)

孙武跟着道“大王,臣之看法,与少伯一致。”

“昔日周王子朝为乱,占领王城,自称周王。周天子流寓于外,退往王城东面的狄泉,人称东王,双方混战了三年之久。”

“是赵鞅请命于晋顷公,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赵鞅与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迎天子入城,平定了持续三年的王子朝之乱。”

“在这之后,赵鞅又与中行寅用铁铸刑鼎,将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于铁鼎上。”

“由此两件事可知,赵鞅确有才干,而今蛰伏,恐怕是在伺机而动,图谋更大矣。”

范蠡与孙武对于赵鞅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作为穿越者的庆忌,更是知道赵鞅是怎样的人物。

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

孟,长也。

这个时代,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值得一提的是,赵鞅是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昔日叔带入晋为大夫,至赵衰受晋文公器重,位列世卿,其后世代为晋国六卿,功勋卓着,家族显赫。

后赵盾执政,赵氏一门力压诸卿,权倾晋国。赵盾死后,赵氏四分五裂。

赵盾之子赵朔早亡,使赵氏陷于危机。

后其遗霜赵庄姬与赵婴齐通奸,赵同、赵括驱除赵婴齐,赵氏内讧致使元气大伤。

前583年,赵庄姬诬告赵氏谋反,栾书、郄锜作证,晋景公召集诸卿大夫攻打赵氏于下宫,族灭赵氏,史称“下宫之难”。

此役过后,赵氏地位一落千丈。

大宗只剩一名婴儿尚存。

幸得韩厥求情接济,晋景公归还赵氏封邑,命赵武续嬴姓嗣,赵氏才得以保留最后一丝血脉。

年轻的赵武死后,其子赵成继立,是为赵景子。赵成初立,受其父阴德及正卿韩起相助,为中军左,怎奈又年轻早亡。

然而,不幸中的大幸,赵成为赵氏家族留下一位优秀的子嗣。

他就是春秋后期叱吒风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雄主赵鞅

二十一年前,即公元前525年,赵景子赵成不幸早亡,严峻的现实使得赵鞅不得不提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

时晋昭公在位,韩起为正卿,赵鞅代父上朝,为六卿之末下军左。

春秋末期,晋国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赵鞅,固然进入晋国政坛二十一年之久,却还是在一路摸爬滚打,被晋国现在的执政大臣士鞅打压着。

郁郁不得志的赵鞅,只能埋头发展赵氏的封地,任贤用能,韬光养晦。

“子胥,汝对赵鞅此人,有何看法”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了伍子胥的身上。

伍子胥每每有惊人之语,这次也不例外

沉吟片刻后,伍子胥便躬身道“大王,以臣观之,赵鞅有帝王之相。”

“甚么”

庆忌还没有诧异,坐在一边的范蠡与孙武都忍不住震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