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而今秦军已经攻下宛县,必将南下而攻随城。”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将领、国君们,缓声问道“依诸位之见,我联军,当是战是和”
“这”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都无不面面相觑,低头沉思起来。
唐君姬成首先起身道“大王,秦人来势汹汹,我联军尚有一战之力,虽不惧秦师。”
“然则联军入楚作战半年有余,早已人困马乏,将士有思乡之情,难免心生倦怠之意。若战之,唯恐不胜。”
“是故,寡君主和”
薛侯跟着附和道“大王,唐君所言极是”
“眼下,楚军主力已为我联军所灭,楚王熊轸及其一众楚国的公卿大夫也被俘虏,等同亡国。”
“倘若大王提出与秦楚两国和谈,想必秦人也不会拒绝。”
“请大王三思”
在场的九个国君,除了属于吴国铁杆小弟的蔡侯申、徐君嬴章禹、钟吾君三人之外,都无不出言赞同。
他们是属于主和派
蔡侯申旋即沉吟片刻,道“大王,不论是战是和,寡君都将听从大王差遣”
“正是”
嬴章禹和钟吾君也是异口同声的道“愿听大王差遣”
蔡、徐、钟吾三国与吴国接壤不说,自庆忌继位以来,沦为附庸国的同时,吴国也为三国带来许多好处。
因此,三国怎能不对庆忌唯命是从
这都是与利益挂钩的
当然,也不可否认,相对于其他六国而言,蔡、徐、钟吾三国跟吴国较为亲近一些。
诸如伍子胥、伯噽、孟贲、胥门巢、公孙雄等吴国将领,都三缄其口,默不作声。
对于他们的想法,庆忌可谓是心知肚明的。
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其实已经没必要继续下去。
伐楚的联军十万人,再加上白公胜的楚军,前前后后,伤亡率超过三分之一。
在兵力上,联军略多于秦军,但是打防御战,坚壁清野没问题,若是正面一战,联军绝非敌手。
这一次联军不但是消灭了楚军的主力,还俘虏楚王熊轸,楚国已经等同于灭亡。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庆忌心中同样是偏向于和谈的。
毕竟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他的手中。
眼下,秦军固然来势汹汹,但是其劳师远征,后勤补给跟不上,当地的楚人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接济秦人。
战争再进行下去,对于秦国也是颇为不利的。
毕竟秦军只是出兵救楚,不是卫国战争,没必要跟联军死磕到底。
庆忌也不想跟秦国结怨。
“寡人决意,与楚人和谈。若楚王识时务,答应订立割地称臣之国书,寡人也当止戈罢战”
“大王英明”
庆忌这般果断,显然让众人有些意想不到。
不过,见好就收,对于吴国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大王,臣有事启奏”
就在这时,伍子胥站了起身,朝着庆忌作揖道。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