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七十章(1 / 2)

第七十章2022710

高长松听黄千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顿时无语, 听听这都是什么,不过喝杯小酒就宿醉头疼多日, 竟以为自己患头风, 亏你还自称酒豪

他又觉着黄千里为此惶惶不得终日,十分可怜,打断他的诉苦道“并非患不治之症,不过是喝醉后头晕罢了。”还好心递台阶道, “我那酒你也是知道的, 香味醇, 劲儿大, 甭说是你,我头次饮后还在榻上歪了三两日呢”高长松心说, 哎,我如此抹黑自己, 也够给面了。

黄千里愕然,酒香醉人他也不是没说过,常有友人喝两斤清酒同他告饶, 说自己不胜酒力, 黄千里还笑他,说自己千杯不醉, 对方酒量怎如此之前, 堪为大丈夫吗

眼下风水轮流转, 给一杯放倒的变成自己了,黄千里赧然, 身边无人胜似有人, 他鬼祟地凑近高长松问“其余人饮这酒”

高长松从善如流道“自是不如黄四郎的。”

黄千里这才松口气, 问高长松此酒如何卖。

他也不问怎样产的, 这可是人家的机密,只问“此酒价钱如何,可产多少”

高长松掐指一算,其实唐代酒价还是很高的,以粮价做对比,一斗米大概是十五青铜钱的样子,酒是粮食酿出来的,又有清浊贵贱之分,目前最便宜浊酒,一斗是五十钱到一百钱的样子,而清酒最低也要一百五十钱,多至三百。

如此看来,酒价可高。

浊酒高长松是看过的,酒液浑浊,有的甚至是绿色的,表面飘着让他望而却步的微生物,至于味道,他没尝过,只听高澈砸吧嘴道“有些齁,有点酸,还没有茶水好喝。”

高长松听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这是搜了啊,这玩意喝下去真不会窜稀吗

浊酒质量如此之遭,是不能做酒醅的,高长松只能买清酒来蒸馏。

他计算了一下成本,试探性提出数字道“一斗一千百钱”

这价格其实是很高的,一千百钱,那都能买一头老驴子了,其实高长松选用的是一百五十钱一斗的廉价的清酒当原料,按先前算,五百钱的清酒能提纯出一斗的蒸馏酒。

高长松苍蝇搓手天呐,这真是暴利行业啊

哪知黄千里听后瞪大眼睛,脱口而出道“不可”

高长松

太贵了

他脑中灵光一现,立马懂了黄千里的意思,果然听他忧心忡忡道“价贱如此,倘若卖了,就是明珠蒙尘啊”他诚恳道,“我家卖酒水多年,哪怕是大食来的素酒,那可供王公贵族的,也不如此酒,劲儿大是大,但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堪称绝品。”他一拧脖子,以痛苦眼神道,“两千,不可再低了”

这酒本来就不是卖给平头百姓的,普通老百姓哪怕是浊酒都买不起啊,否则高澈也不会只在逢年过节时喝过。

既然是卖给富户公子哥,那价格不亲民也是可以的,只要物有所值就可。

黄千里也帮家采买多年,清酒浊酒葡萄酒各质量的他都品过,否则也不敢自称酒豪了。

他对高长松侃侃而谈“这酒且别说是在乌斯藏内买卖,哪怕是卖入长安,给王公贵族引都是可的。”

黄千里家卖香料,有上家也有下家,上家原料中有几味都是大食那产的,那都是走丝路送来的,黄家把香料卖给走到长安的胡商,对方转几手,价越转越高。

他想高长松这酒给他要两千文,等到长安,怕不是要四五千一斗了。

卖贵了高长松自然是乐意的,问题就是产量

了,他跟黄千里一五一十说了“我虽能做这蒸馏酒,酒坊却没搭好,自个儿连酒曲都无,酒醅就更没了。”

所谓的酒醅,就是没经过提纯的酒。

黄千里福至心灵道“那”

高长松点头道“酒醅还得从四郎那购得,也不买太贵的,一百五一斗的便行。”

之后又谈了一大坨骡子,进价几何啊,能不能便宜些啊,每月能送多少给黄家啊等等,念得口干舌燥,太阳西落才回去。

许是见貔貅后沾了财气,高长松的事业迎来了小爆发,染坊开得好,酒水也要挣一大笔了,就连腐乳面筋等豆制品,也卖得很好。

这卖得好还多亏赵德斌。

赵德斌也是一奇人,他本就有江湖杠把子的气魄,三教九流之人无一不结交的,昌都一带的货郎隐以他为首,落他人情,听他调度。

这几日,他来拜访高长松,当时高长松正在煮汤饼,他家前日吃了半只鸡,鸡汤留了起来不大得劲,发出了叭唧叭唧的声响,乌云还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转而优雅地舔爪子。

论理说驩头是鸟,乌云是猫,他们当水火不容,可谁叫驩头这鸟太大也太憨,乌云不跟他一般见识,二者井水不犯河水,过得还挺好。

赵德斌见高家吃午食挺诧异,他家一日只吃两餐。

高长松请他吃,赵德斌推辞三轮还是坐下了。

吃饱喝足后赵德斌跟高长松说,他准备把古格南部的一块地包下来,组个市场卖货。

按他的话说“北至突厥,南达南诏,市场上都可见我乌斯藏的货物。”

看他那意气风发的模样,高长松不得不抚掌赞叹“赵郎好志向。”却不免问道,“你欲在市场上卖何物。”

只见赵德斌勾唇道“自是什么都卖,十二郎家的腐乳、绢布、面筋,但凡是能往外走的都要卖,消息、口信,哪家的货价最贱最好也是能卖的。”他话锋一转道,“可论卖最多的,定是琉璃。”

高长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乌斯藏唐风盛行,若论经济发展,是不如大唐的,可这有一项物件在唐卖得却很好,那就是琉璃。

古法琉璃,是在“琉璃石”中加入“琉璃母”后烧制而成的装饰品,在大唐很是风靡。

你若说唐产不产琉璃,那是产的,可唐地界上的琉璃原料并不多,且较之西域,手艺较为落后,比起本土的青瓷白瓷,唐产琉璃很不能打。

因此大唐的琉璃,十有八九都是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产的。

乌斯藏就是产琉璃大国。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越是推崇佛教的佛家,用琉璃之风便越盛。

在佛教中,琉璃被视为“七宝”之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琉璃,是身心澄澈的代名词。

乌斯藏是佛教大国,修行者不少都求洗尽铅华,练成一颗琉璃心,在此风气下,他们的琉璃件需求很大,匠人心向佛法,打造出来的作品精美,寄托着他们的佛心。

赵德斌解释道“我观东部诸国,欲购琉璃之人多矣,可买卖起来却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有的商队有,有的无,有的货好,有的捞,我们货郎人少力微,想跟大胡商一样什么都卖是不可能的,只能捡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