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2)

书房内沉默了一阵。

葛贤长吁了一口气, 说“目前我们得先继续敷衍着他们,”他估摸了一下, “最多五日内。

超过五日, 就拖不下去了。

毕竟皇帝会生疑。

钦差令封停沿河两岸, 是, 刺史们会按令严格执行,但不代表他们没意见,恐怕投诉的折子现已经在上京的路上了。

这个萧逸和萧琰没法全截的。

普通折子上京,大约需七到十日, 皇帝生疑继而大惊,以防万一六百里加急下旨,两日内必到。

现在已经过去四天了。

剩下五日。

萧逸和萧琰当然也明白, 他们肯定有备用计划的, 不会让一直拖下去的, 萧迟要是一直不去大雁山,他们就该对别院动手了。

现在萧迟带了五百多护军和侍卫, 加上霍参的一千钦差卫队, 共一千五百多人, 这是明晃晃放在面上的, 可对方仍这般成竹在胸。

“想来, 这通县至少潜伏了数倍于我们的人马。”

还有一桩,摊开舆图,通县位于文州南,头顶即是文州城, 而左边是安州,窦广的监察使衙门所在。再右边,则是靖王的矩州,萧琰的大本营。

三面密不透风,呈瓮中捉鳖的态势。

形势很严峻。

但再严峻,都得想出法子来,坐而待毙是不可能的。

接着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

蒋弘道“既然此二人面和心不和,那我们能不能尝试一下,分而化之”

萧迟沉吟一阵,摇了摇头。

“只怕不行。”

接话的是裴月明“眼下,萧逸和萧琰目标空前一致,怕是分化不了的。”

萧逸萧琰是心有龃龉,但那也是事成以后的事了,现阶段,两人目的高度一致。

眼下的局面,是他们费了多少年的心思才筹谋而成的,哪可能放弃一千一万个不和,都得等杀了萧迟再说。

除非,有什么更高利益能交换吧,或许还有机会能成。

但这两人,都是来复仇的,剑指皇帝剑指龙椅,目前都到了成功路上最关键的一步,萧迟能给他们皇位吗

不能的话,那就免谈。

没有打动对方的筹码不说,且这两位估计还恨萧迟入骨呢。

所以分化不行。

现在南北交通被截断了,没法求援,也没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上遁离,那么就剩下一个方向,那就是从内部寻找破绽并设法了。

或击破,或遁走。

众人议论了很久,很多提议,总体都是围绕这个两个策略的。

反复讨论补充,最后得出两个比较有可行性的办法。

“我就不信了,这江南东道还成了他窦广的一言堂”

“没错倘若这样,只怕陛下早已察觉了”

“我也觉得是这样”

江南富庶,占据天下赋税之一半,皇帝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千里之遥,哪怕萧琰借靖王之势很可能已经营了很多年,但也不可能彻底攻陷整个江南官场的。

就算想方设法将窦广调任过来,也就不足两年的时间而已。

这个看法,大家还是很一致的。

“这是谋反,寒窗苦读十年,科考入仕何其艰难,要说人人都会收些孝敬,那我信,但若说人人都投身谋反,那我可就不信了”

说到这个,科举出身的葛贤蒋弘最有感触,这可是谋反啊,一旦失败,不但功名尽毁,还得灭九族

哪怕长官有问题,底下也未必。

倘若萧琰真经营到这个程度,他也不用这样步步计算环环设谋了。

“我们可以尝试从江南内部寻求外援”

敌我悬殊,想增加赢面,设法寻找外援是必须的。

“不错。”

萧迟颔首,“至于这个萧琰。”

提及此人,他神色沉了沉,转转手上的玉扳指。

“靖王。”

萧琰,他现在势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靖王之上的,釜底抽薪

靖王若知道他驾下第一谋臣的真实身份,相信会很有趣。

裴月明说“趁着靖王发难的时候,我们再联合借来的势力骤起。”

如果幸运的话,他们最好的情况只需要对付萧逸一个。

就算没那么幸运,能一定程度削弱敌人也是好的。

这般双管齐下,是他们目前可谋求并实施的最有效方案。

“我们最近继续麻痹敌人。”

葛贤说“成功,自然最好。倘若失败了,我们便趁机四散而逃”

混淆耳目,汇入人群,努力绕道北上。

好。

应对策略商议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安排实施。

萧迟看向冯慎“提醒靖王,就交给你了。”

冯慎“砰”一声单膝重重跪地,铿声“卑职即便粉身碎骨,亦不负殿下之所托”

“好”

萧迟站起身,亲自扶起冯慎,“你率人立即出发,抵达矩州之后,可便宜行事。”

萧迟一连点了十几个人,都是心腹好手,冯慎等人应了一声,飞快转身准备去了。

连夜就出发。

靖王那边很快就安排好了,萧迟还给了一幅加盖王印的空白布帛,以备不时之需。

轮到在江南东道寻找外援这边,却犯了难。

第一,人选难定。

第二,还是人选难定。

这第一个人选难定,说的是目标外援,该选谁

其实这最好选项,该是地方大营的。

大晋两套军事体系,一是营兵,二是州兵。营兵就譬如京郊大营,屯大军已备战时。州兵则是负责维护一州安宁,兵不多一般二三千,两者互不干涉,军政两方长官也非常忌讳有过深交往。

萧琰和窦广就算有心渗透,也极难下手的。

要是萧迟能向地方大营成功求援,那难题必会迎刃而解。

但现在问题是,一无调兵手令,二更重要的,距离通县最近的地方大营在江北的信州。这想来也是萧琰萧逸封禁南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江南,除去靖王,就是一千多里外的彭州大营。

距离太远了,哪怕对方肯顶着无旨意擅动的压力出兵,也绝对赶不及的。

所以现在萧迟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州兵。

江南东道十一州,萧琰在此经营了快十年甚至更久,他是不可能一网打尽,但扎根很深也是肯定的。现在该选哪个刺史相援最怕就是一头撞到萧琰的人怀里去了。

别到时求援不成,反而直接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