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孤竹城(一)(1 / 2)

悍戚 庚新 4941 字 18天前

五月,曹操拜曹仁为河南尹,任夏侯渊为泰山郡太守。

此前,曹操任曹仁为泰山郡太守,主要是希望曹仁和臧霸联手,准备夺取北海国。

只是没想到刘闯一招乾坤大挪移,弃北海东莱二郡,换了一个荒凉的辽西,把北海国拱手让给了袁绍。对付刘闯,曹仁足矣。但如果对手换成袁绍的话,曹仁略显柔弱,未必是对手,所以曹操换了夏侯渊前去,就因为夏侯渊在某些时候,会展现出比曹仁更强硬的手段。

当然了,夏侯渊在颍川郡放走刘闯,哪怕这件事和他关系不大,却毕竟发生在颍川郡治下。

曹操当然要惩罚一下夏侯渊。

只是泰山郡和颍川郡究竟孰高孰低,一时间也无法说的清楚。

不过,让夏侯渊来驻守自己的侧翼,曹操显然会更加放心。同时把曹仁调往洛阳,也有安抚关中之意。同时,曹操又派人加强了对洛阳八关的守卫,以防止再出现刘闯那样的事情。

说实话,刘闯之所以能够从许都逃脱,也是一个幸运。

从长社到虎牢关的直线距离不过二百多里,加之曹操出兵河内,河洛兵力空虚,刘闯才得以成功。

只是现在,若让刘闯再闯一回五关,估计是凶多吉少!

在曹操积极备战的同时,袁绍也开始了对许都作战的部属……

从刘闯手中骗来北海东莱……嗯,至少在袁绍看来,他能得到北海东莱两郡。而且又没有付出太大代价。绝对是占了大便宜。得到北海国之后。袁绍也乘势得到刘闯此前留下的班底。

比如刘政,比如王修,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随刘闯迁徙。

此外,还有刘闯此前从袁谭手下挖来的大将岑壁,也因为担心辽西苦寒,不太适应,于是便派人与袁尚联络。投靠了袁尚。袁尚知道这个人曾随刘闯奔袭般阳,对他自然也格外重视。

把岑壁从北海调回邺城,并向袁绍推荐,拜黎阳令。

不过,真正让袁绍关注的,还是穰城张绣。

他派人前往南阳,试图说降张绣,而后里应外合,夹击曹操。

在袁绍看来,他派人去招降张绣。是给张绣面子……凭他四世三公之家出身,雄踞河北。坐拥四州,手握大将军印,张绣还能不乖乖的投靠过来所以,袁绍的使者,到了穰城后也显得格外倨傲。

最初,张绣的确是有心归降袁绍。

只可惜,曹操派钟繇出使,先拜访了贾诩。

而贾诩对曹操,早有归顺之心。他和钟繇也算是旧识,不管是早年间他在朝中为郎官,亦或者后来跟随董卓进驻洛阳,贾诩和钟繇打过好几次交道,也使得两人在谈话时,多了几分随和。

在同意归降曹操之后,贾诩立刻阻止张绣投降袁绍,并把袁绍的使者当场斩杀。

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最终改变了主意,正式向曹操请降。

随后,曹操让张绣继续坐镇南阳,将贾诩调到了许都,拜执金吾,对贾诩更是极为厚待……

至此,曹操后方彻底平定,可以静下心来,筹备与袁绍决战!

也就在此时,袁术在淮南已难以支撑,随着他手下分崩离析,袁术心知大势已去,于是开始和袁绍联系,希望袁绍能够将他解救出去。对袁术的求救,袁绍犹豫不决,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从临渝至孤竹城,约五十里。

沿途可见移民驻地,犬牙交错,看似混乱,却极有秩序的将土地充分利用。

“皇叔,临渝和孤竹城之间,有移民约一万人。

加上孤竹城原有居民,共一万八千人之多。当初登陆的时候,子山先生尽量不要把所有移民集中于一处,这样很容易发生本地居民和移民的冲突。所以,大体上我们是按照一比一的配比,安置移民。

孤竹城安置一万人。

其余移民,分别安置于临渝以东,玄水和六股河之间。

其中,尤以六股河上游,因为距离白狼鲜卑很近,所以在四月初,便着手建造白狼堡,以抵御白狼鲜卑的袭击。只是辽西苦寒,土地常年封冻,所以白狼堡进度缓慢,预计要在六月才能够建成。只要白狼堡建成,则无需再担心北面白狼鲜卑之乱,之后可以安心的发展。”

随同刘闯前往孤竹城的人,名叫王经,乃冀州清河国人,表字彦纬,和诸葛亮同岁。

其实,他此前和刘闯有过一面之缘。

当初刘闯第一次到高密拜访郑玄的时候,便是王经出面接待。

此后,王经一直随同郑玄学习,直至大迁徙时,郑玄担心高密人手不足,于是派出王经协助。

来到辽西之后,王经便成为步骘副手,负责移民安置事宜。

“彦纬,辽西的天气,与中原大不相同。

你回去之后,记得要提醒子山,这边的冬天来得很早,气温也极为低寒,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越冬的准备。那些帐篷,恐怕很难抵御寒冬,需建造屋舍。另外,我也想到了一些御寒的手段,到时候你交给子山,商议一下,尽快能普及下去。另外,御寒衣物,也要多做准备。这件事你回头告诉仲达,让他尽快和中山国苏氏取得联系,务必在七月前,准备大批布料……

咱们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来辽西,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

而御寒,更是咱们要面临的重中之重,只要能够熬过今年,待大家有所适应后。定能改善。”

王经连连点头。表示记下。

“另外。今年秋收后,高粱杆留下来。

这些都是御寒越冬的材料……同时,着人从幽州其他地区购进石炭,也是抵御寒冬的材料。”

大迁徙,不是说把百姓从青州转移来辽西就大功告成。

事实上转移迁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民生安排,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才是真正要面临的问题。

刘闯心里。或多或少感到庆幸。

他此前把华佗张仲景请来,的确是一步妙棋。

否则的话,但只是水土不服,恐怕就要了他的老命……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庞德一路上跟随刘闯左右,饶有兴趣的欣赏着沿途景色。

凉州,同样也是一个苦寒之地。

所以庞德并没有什么不适应,骑在騧马之上。左顾右盼。刘闯暂时还没有为他安排任务,但庞德也不着急。因为他很清楚。刘闯不会不重用他。凭刘闯和马超的关系,他已经成为刘闯的‘自己人’。不过刘闯也是初来辽西,肯定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到时候自然会有任用。

“令明,西凉苦寒,大多是种植什么作物”

庞德想了想,轻声道:“大体上和关中并无分别,以粟米谷物为主。

不过前两年,在河湟地区出现一种作物,产量虽然不算很高,但极为耐寒,在河湟颇为盛行。许多草食羌,都是以这种植物,配以豆类裹腹……若公子有兴趣,可派人与大公子联络。”

粮食!

是刘闯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

他而今只要听到有作物可以在苦寒之地生长,就会产生浓厚兴趣。

高粱虽然适合辽西,但仅仅是高粱,还远远不够……其实,刘闯最希望得到的,是红薯种子。可惜在东汉时期,红薯仅限于美洲大陆所产,还没有传入亚洲。若不然的话,他怎样都要设法找到这种植物。想起红薯,刘闯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记得前世在和人聊天时,曾有人提到玉米的产地。好像是说,在东汉时期,在东南亚地区似乎就已经有玉米出现。

后世这些产物,都曾在东北地区盛产……

刘闯想到这里,便忍不住动了念头。